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帶著旅人之眼 走出阿嬤的私房旅程

「阿嬤級」的旅遊影音部落客潘世芬,對閱讀旅行有自己的想法:「書只是開端,去到當地放慢自己的腳步,看人家的生活。」她用心感受當地細節,把每趟旅程都化為私房之旅。
 

潘世芬  熟齡影音部落客Lucas阿嬤潘世芬

  51歲成為阿嬤,54歲開始寫部落格,55歲成立粉絲團,今年59歲。至今部落格產出超過60萬字,粉絲團25萬字貼文,拍攝超過80部影片。愛看旅遊文學,書中故事常成為旅行的養分,擅長串聯自己的私房行程,走出一趟趟獨特旅程,足跡遍布全臺。

 

  有著「臺灣第一個阿嬤旅遊影音部落客」稱號,但潘世芬的外表卻不像年近六十之人。她從年輕就愛自由行,為了讓孫子Lucas走出喪母之痛,在Lucas3歲時就帶著他到處旅行。每趟旅程的精采故事都記錄在部落格「Lucas阿嬤愛旅行」,在2020年還出版第一本書《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以散文書寫遊記的她,也愛看旅遊文學,讀到感興趣的,就變成旅行靈感。但潘世芬不侷限書本指南,而是會加入自己的私房行程和個人觀察,串起一趟趟獨特旅程。
 

作家帶路 來場清晨散步

  翻開潘世芬私藏的《金色聚落:記金瓜石的榮枯》,裡頭滿是親手寫的讀書筆記。作者賴舒亞自小生長於金瓜石,也是潘世芬的朋友,兩年前書本出版時,潘世芬參加在緩慢金瓜石民宿舉行的新書發表會,看到民宿裡關於金瓜石的人事物,突然靈機一動,設計出一場作家清晨散步。

 

潘世芬習慣一邊讀書一邊筆記,寫下閱讀時的種種靈感。  隔天早上七點,她跟著賴舒亞的腳步,開始一小時的私房散步之旅。兩人先在高處遠眺陰陽海,接著穿梭山林小徑,來到在地人口中的「三層橋」外九份溪圳橋,橋下有位85歲的在地老礦工陳叔公,正帶著遊客在水裡淘金;不遠處還可順路拜訪版畫家工作室「貓妮妮的石頭屋」,體驗手作版畫布包。

 

  腳步移動,來到賴舒亞老家,從窗戶往裡望,正是小時候賴舒亞和阿嬤午睡的房間。接著行經作家記憶中的老榕樹、同學家,還有以前買過吃食的小吃店,走過連綿不絕的瀝青黑屋頂,最後來到賴舒亞的母校瓜山國民小學。在金瓜石的黃金年代,過去曾有8個班級,下課時大家都要搶著盪鞦韆,如今只剩下18個學生。實地走過一遭,書裡的一幕幕都鮮明起來。
 

在金瓜石祈堂老街散步,潘世芬與彩虹階梯合照留念。

  後來民宿管家也把這條私房路線告訴日後住宿的房客,讓眾人都能一探作家筆下的金瓜石記憶,「我經常有一個小點子,最後就變成一個新的行程了。」潘世芬說道。

 

  「臺灣第一個阿嬤旅遊影音部落客」潘世芬,雖將近60歲,仍樂於到處走跳旅行,並將旅遊的體驗都記錄在《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在地人的故事也是一本書

  潘世芬有一雙「旅人之眼」,總能看出每個地方不尋常的一面,除了景點,在地人的故事更常成為她難忘的記憶。
 

「臺灣第一個阿嬤旅遊影音部落客」潘世芬,雖將近60歲,仍樂於到處走跳旅行,並將旅遊的體驗都記錄在《勇氣阿嬤的美好熟齡時代—38個跨出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當她造訪黃金博物館時,巧遇「891金水浪漫號」,這是串聯金瓜石與水湳洞的環狀公車路線,行經多個熱門景點。原先在公車上設有導覽解說,後因遊客減少取消,但有位在館內開紀念品小鋪的在地老闆阿宏,每逢周一店休就到公車亭熱情招攬旅人,自願在車上當導覽志工。
 

  阿宏從小生病壞了嗓子,說話雖費力但仍熱情介紹,還自己做了風景資料夾。感受到滿滿人情,這種驚喜的「錫蘭式邂逅」,讓她下車後立刻再搭一趟。「當你看到當地人做這樣的事後,會很感動,他們願意無私地每班巡迴分享。」潘世芬接著說:「書不見得是唯一引起閱讀的方式,有時到了當地,某個人的故事才是一本書。」
 

潘世芬喜歡看旅遊文學,她會將書中內容結合自己的私房行程,構築出另一趟驚奇旅程。

漫遊池上 找尋書中線索

  潘世芬也因為看了蔣勳《池上日記》,去池上旅行多次。蔣勳喜歡熱熱的杏仁茶,常在晚餐後漫步至「田味家」,喝得身心俱暖,他有7幅作品懸掛在常去的店家,田味家便是其一。這個線索像是尋寶遊戲,當潘世芬在品嘗美食之餘,也會順道注意有沒有蔣勳的大作,「這些小細節會變成旅行中深刻的體驗,而不只是觀光客的走法。」
 

  潘世芬習慣住在接近伯朗大道的民宿,在清晨六點、遊客未至時,獨享一望無際的青綠稻田;她也會造訪由60年老穀倉改建的穀倉藝術館,並預約饕客間口耳相傳、用在地食材烹煮的王群翔慢食家宴。
 

  而她到池上,也會拜訪屹立超過一甲子的池上書局。這是池上最早的實體書店,老店曾有一度要結束營運,媒體人陳文茜聽聞後,主動提議貢獻家中藏書,邀來侯文詠、蔡康永、蔣勳、林懷民、劉克襄等藝文界好友共襄盛舉。走進書店,潘世芬驚喜發現一格格由名人捐贈的專屬藏書櫃,成了旅行池上的另一股吸引力。
 

潘世芬在花蓮織羅部落參加「工作假期」。

不只看老屋 順遊景點也精采

  本來就對老屋有興趣的潘世芬,曾跟隨古蹟專家姚其中,上了4年古蹟課程。在看了兩位年輕人花費多年時間探訪全臺24間老屋的《老屋顏》後,也實際動身拜訪書中8間老屋。按照慣例,同樣串聯起她自己的私房行程。
 

  像是她因日式木造老房玉山旅社而規劃一趟嘉義小旅行,這間屋齡超過一甲子的木造旅社,緊鄰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始大站北門站。這原為阿里山森林鐵路列車長的家,後來轉為旅社,在修繕後仍保持著古樸的老宅風貌。
 

祖孫兩人四處旅行,孫子Lucas在臺東永康部落和當地原住民學習搗小米麻糬。

  鄰近旅社,還能順道拜訪美麗的日式宿舍群「檜意森活村」、北門火車站,還有收藏數千片珍貴花磚的花磚博物館。潘世芬還會在臉書粉絲專頁發問,「有沒有嘉義讀者要帶我走走?」結果有粉絲在早上六點接她去東市場附近喝炭火杏仁茶,晚上到中藥鋪「心宜草堂」享用隱藏版的養生美食。潘世芬笑說:「我很喜歡跟讀者有這樣的互動!」
 

  潘世芬不做打卡式旅人,而是用心感受旅程細節,並把這些感受寫成文章,讀者看了後心生嚮往,也「按文索驥」。像是閱讀旅行的接力賽,潘世芬刻畫的細緻故事,也成為啟發別人踏上讀旅的靈感來源。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