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從菜鳥老師到閱推好手 宋怡慧一路走來有笑有淚

文:李墨 照片提供:宋怡慧
宋怡慧以老師為志業,在閱讀推廣的路上,不斷地傳道,將閱讀帶進每個孩子的生命裡。


就算推廣閱讀多年,談起閱讀宋怡慧的眼睛仍然發亮。( 潘云薇攝)  要成為一個老師,基本上要先通過大學的教育學程,接著要實習、考試,成為一個頂尖的老師就更難了,需要不斷的進修、參加各類比賽,加上數不清的課堂經驗。有著一頭長髮、清秀氣質的丹鳳高中老師宋怡慧就是身經百戰的強者,戰功包括教育部第一屆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第六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論文發表人、教育部服務學習獎勵計畫課程教案高中職組特優等,族繁不及備載。


  一個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技能與經驗的累積。10 多年前剛進入學校、仍是菜鳥教師的宋怡慧,馬上就受到震撼教育,當時她教體育班的國文,孩子們對於田徑場的興趣遠高於教室,上課許多人都在睡覺,這讓她感到疑惑「孩子在田徑場上就像是超級明星,但在課堂上每一個人為何都沒有學習動力。」經過反思後宋怡慧決定「帶他們讀自己」,像是運動員的自傳,或要求小選手們移地比賽時寫遊記、寫出感受,閱讀與寫作其實是與自己對話。


  這段經驗讓宋怡慧走上推廣閱讀之路,也同時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好處,「那時候很挫折,但也要感謝自己一直有在閱讀,看到跟工作有關的書就會翻一下。」一個好老師句句都能談閱讀,每個話題都能連結到教學,背後是超過10 年的修練。
 

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 從解決問題到安頓生命

好老師讓「寫作」成了宋怡慧的人生招牌。(潘云薇攝)

  宋怡慧推廣閱讀的方式變化萬千,像是依據學生的特質,推薦不同的好書,「日本小說《鏡之孤城》,寫的是邊緣學生,像這樣的書,我就常常介紹給沒信心,覺得自己是邊緣人的孩子。」又或是與學生聊跟他們切身相關的議題,從戀愛如何告白、生活時間安排到氣候變遷、糧食短缺,無所不包。她認為,「今天不愛閱讀也要閱讀,跟人互動也是閱讀,除非不跟任何人接觸,但單純想要活下去也要閱讀,連商標、價錢都是閱讀。」


  與其他老師比較不同的是,宋怡慧甚至自己寫書來推廣閱讀,其中最讓我們好奇的是《星讀物語》這本書,閱讀為什麼會跟星座有關呢?閱讀推廣高手慧黠地笑說,「學生不想討論國文課本,但談到如何告白他可能就有興趣」,就像是經典的胡蘿蔔與棍子理論,星座書裡不只是12 種個性分析,還放進了各個星座在面對不同問題時,適合閱讀的書,甚至談了自我認識、學習術。
 

  這是多年來琢磨出的推廣閱讀捷徑,但其實宋怡慧對閱讀有更深刻的期待,她認為剝除掉工具性的糖衣,閱讀更重要的是安頓生命,為生命提燈解惑,每個人都可能遇上自己無法解決、身邊人也束手無策的問題,閱讀或許可以找出答案,也或許是一種溫暖的陪伴,而這樣的體悟,其實來自她曾經困惑的童年。
 

深刻體悟 來自寂寞童年

閱讀不只是念書本,更要讀人、讀議題,成為生命的體驗。

  自信陽光的宋怡慧一見到我們就能侃侃而談,但她回顧自己閱讀的起點卻籠罩著小小烏雲,「邊緣人才會閱讀啊,你每天都有事情做就不會想讀書,我小時候的閱讀經驗就是來自於自己很寂寞、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


  宋怡慧的母親重視閱讀,在她小學就訂《國語日報》、《百科全書》,小學時的宋怡慧也會趁著打掃圖書室的機會,浸淫在當時東方出版社的經典西方文學系列之中。然而最大的衝擊來自國中時期,當時她就讀雲林一所實力堅強的私立學校,除了學費對家裡造成負擔,在班上跟不上其他同學更讓小小的她壓力沉重。


  宋怡慧回憶,當時英文課是外籍教師授課,但她連26 個字母都不知道,全班包括她只有5個人不會,老師當時不經意的一句「為什麼有人不知道有26 個字母」,讓壓力完全具象化,「那個當下的眼神有點傷到我」;回家後宋怡慧驚慌地跟媽媽說自己完蛋了,媽媽也急忙送她去補習,但程度還是跟同學差很多。「自己回想起來,這樣的自卑來自沒有自信,其實老師也只是無心說過,自己卻被恐懼壓垮。」帶有宿命論的意味,現在的宋怡慧是頂尖的老師、推廣閱讀的專家,當時沮喪的她同樣被閱讀與好老師所拯救。
 

幸運遇上好老師 得到「人生招牌」

童年曾經寂寞,但教職讓宋怡慧體會到了團體互動的快樂。

  國一時宋怡慧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但國文科的作文考試讓她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當時的題目要求他們取材名著,改寫成自己的生活經驗,而宋怡慧憑著閱讀上的累積,用《小王子》、《綠野仙蹤》寫出自己騎腳踏車回家路上的風景,寫出「魯蛇」人生的精彩。


  國文老師一見這篇文章驚為天人,還把作文念給全班同學聽,當時的她小小年紀,寫完就忘,還一度訝異「誰寫得那麼好?」由於國文老師年輕專業、課堂內容豐富,很受學生歡迎,被老師盛讚的宋怡慧也成了班上的「國文之神」,還被找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的作文比賽,可惜鎩羽而歸。


  比賽的失利並沒有讓她受到責難,那位國文老師反而稱讚她是「寫作奇才」,跟她說「妳的文章大家討論很久,文筆很好可惜離題,以後要認真看題目哦。」「寫作奇才」這個稱呼讓宋怡慧樂暈了,就此把這4 個字當成「人生招牌」。
 

  沒想到多年後,「我們在同學會聊起這個老師,我正要感謝老師說我是寫作奇才,讓我一直走在寫作的道路,另外一個同學卻先說,『老師說我是演說奇才,讓我這輩子跟人講話不會害怕』。」這才讓她體悟「那一刻我覺得老師在我心目中,原來是在讀我們,給我們每個人人生的招牌,所以我現在也會偷用她的招數,誇獎學生。」
 

閱讀的終極目標 是影響他人

宋怡慧認為閱讀最終將改變他人,得到知識份子的自覺。

  讀萬卷書,所為何事?每個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曾經從閱讀得到慰藉,在書中找到解決問題方法,宋怡慧的閱讀觀還有第三步,也就是改變他人,這也是讓閱讀真正能走入生命,觸動人心的關鍵。


  想起帶領學生走進偏鄉的經驗,腦袋不斷運轉、語速飛快的閱讀推廣好手突然停頓了下來,或許是整理情緒吧,因為這個故事連擔任聽眾的我們,都被觸動到心底深處。那個時候,宋怡慧要帶學生進尖石鄉進行偏鄉服務,出發前學生隨口說了一句髒話,讓求好心切的她很不能接受,忍不住責難學生,卻換得學生回嘴「這沒有什麼,老師你太古板。」


  上了巴士,師生雙方氣得不說話,事前做足功課,讓學生跟偏鄉孩子通信6 個月,卻發生這般刺耳插曲,讓宋怡慧一路上糾結著「覺得自己教育失敗,覺得很不想去,如果去偏鄉學校帶孩童閱讀,學生又無心地在原住民孩子面前冒出一句髒話,我心裡很有壓力。」


宋怡慧在推廣閱讀路上戰功彪炳。  當時是清晨6 點,天氣如同宋怡慧的心情灰濛濛下著雨,但到了營隊後,她發現,學生們一到現場猶如一夕長大,不只成熟懂事,也戰戰兢兢,進行活動謹慎小心、帶領課程豐富有內涵,讓憂心忡忡的她忍不住想「我該相信他們,自己太誤會他們。」


  活動的尾聲,宋怡慧準備了當地小朋友最喜歡的金莎巧克力當比賽獎品,沒想到學生們事前知道小朋友喜歡,還自己準備了一大盒,或許是感受到大哥哥大姊姊的真心,「有兩三個原住民小朋友很想吃金莎,但拿到哥哥姐姐面前說『我很想吃,但不要吃,希望你們要記得我』,當場哥哥姐姐聽著聽著就哭起來」,其他已經吃下去的小朋友也哭了,童言童語地說想「挖出來」給哥哥姐姐,畫面好笑又感傷。


  活動結束,學生們忙著安慰小朋友,離去的巴士發動,原住民孩子趕忙跑到圍牆邊哭著跟大哥哥大姊姊道別,遊覽車上也啜泣一片。這樣的經驗是宋怡慧投入閱讀推廣的動力,「我覺得孩子體會到閱讀帶給他和身邊人的改變,閱讀就會在他生命有不一樣的想像。」
 

挑戰與希望 閱讀教育開始與國際接軌

宋怡慧樂於將自己對推廣閱讀的想法與他人分享。

  走過童年時的寂寞、青少年時的救贖、菜鳥老師的震撼教育、老練教師的帶人讀心,致力推廣閱讀的宋怡慧早已能扛起老師這個尊貴卻常被濫用的稱謂,但挑戰並未停止。她聊起今年國中會考的作文題目「青銀共居」,這是個連一般的大人都不清楚的詞彙,學生則要透過閱讀、思辨寫出自己的觀點,對於外界而言這樣的題目很新鮮、但也難以準備,但對走在前端的閱讀推廣者來說,這才是真正和國際接軌。


  宋怡慧分析,像這樣的題目,重點就在於老師平常是否有教學生閱讀理解、文本分析,首先要讀懂「青銀共居」,即便沒看過也要看懂題目給出的意涵,從題目內容思考自己的經驗,從文字感知扣緊自己的生活,「孩子不能像以前讀課本,他們要讀人、讀世界、讀議題。」


  我們問起這位在閱讀推廣路上多年的提燈者,對未來的想像或期許,她說自己很期待現在這一波教改,也或許是她教職生涯最後一次經歷的臺灣教育改革。在宋怡慧眼中,這是一個很進步的課程綱要,想要培養的是從獲得知識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如過往,她也決定在這條道路上全力一搏,帶著老師們設計出好的教案,讓其他老師比較不會害怕新課綱。


  推廣閱讀當然不簡單,連宋怡慧這樣的好手也感嘆「推閱讀有一半買單就很開心了」,在挫折與感動的交替中,把老師視為志業的她持續在學生心中種下種子,不厭其煩地傳道,「閱讀不只有書,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有勇氣面對人生的困難。」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