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新風景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編輯部
在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圖書館,最美的風景,不只有人,還有許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風景,吸引民眾在此駐足。


圖書館新風景  被列為國際上最重要的建築師與建築精神導師路康(Louis I.Kahn,1901~1974)曾提出:「圖書館空間的起源來自一個人拿著書本走向光明。」圖書館的空間本質,象徵著人、書本與光線的結合,在圖書館 不同區域的空間結構中,光線是生成與區別其空間特質的重要元素,使書與讀者之間產生了動態的結合。他指出一個空間的設計,必須思考空間「意欲為何?」的最 初本質,才能妥善安排每個構築環節,真實展現空間的建構。


  那麼什麼才是圖書館空間的本質與存在價值呢?進行多年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讓許多公共圖書館的館員、館長、參與設計的建築 團隊以及行政首長或縣市主管官員,在這些過程中不斷思索與辯證,他們意欲透過這個環境升級計畫,打造出心目中理想的圖書館樣貌。


  由於,公共圖書館已從資訊中心演進為學習資源中心、文化中心等多元功能。近年來,教育部透過補助「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以符合 內政部無障礙及消防安全等相關規定為基礎,持續協助圖書館改善服務空間,營造良善的閱讀環境氛圍,構築出彈性、多元機能的人性化空間。
 

  過去,公共圖書館僅扮演單純藏書空間與K書自修的功能;現在,從以書為主角,轉成以人為本的閱讀環境。要處理這樣的空間,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樣的環境特質,可以啟發這項人類的機制活動,而它又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圖書館新風景  圖書館空間的改造必須追本溯源地探究其本質,才能透徹表現出空間的精神。


  為了使公共圖書館的空間價值具體實踐,教育部委請圖資、建築、教育界等相關專家學者組成輔導團委員,與獲補助的圖書館管理者、承辦人以及承接工程的 建築設計師,進行正向的交流溝通,冀求透過輔導委員專業的建議,從空間配置、動線規劃、家具設計等面向,針對各個圖書館的需求,融入閱讀氛圍的創造,將圖 書館空間歸還讀者,傳達出「圖書館是一個很棒的好去處」,讓民眾樂於走進圖書館,進而愛上這個空間,享受書香的愉悅。

 

圖書館新風景  本期封面故事特別以獲教育部102~103 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補助,表現績優的公共圖書館,針對他們改造的空間特質,有完整的報導。而這些圖書館完成空間改善工程已有一段 時日,經過讀者的使用考驗與成效分析後,更能印證他們經得起挑戰,深獲使用者青睞,並成為其他公共圖書館學習借鏡的對象。


  這些故事、這些點點滴滴,也將成為未來圖書館再進化的養分之一。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