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狀的窗、方格狀的牆面裝飾,在豔陽下的臺南市鹽埕圖書館宛如鹽的結晶一般,在寧靜的社區裡,靜靜地等待人們走近,從中體驗知識所帶來的閃爍光芒。
因應人口急速發展,臺南市鹽埕圖書館(以下簡稱鹽埕圖書館)於2015年成為南區民眾的第2座圖書空間,期待能像化學反應所形成的鹽結晶體般,藉由書籍、桌遊等動靜態的知識傳遞,讓民眾在此汲取到科學的無限寶藏。
建築打造來自鹽田的智慧結晶
「我們這裡有全臺第一間的鹽場,所以在地人都會說臺南南區就是臺灣第一鹽。」臺南市立圖書館(以下簡稱南市圖)館長楊馥菱笑言,在地人對於這塊土地的驕傲與熱情,從「臺灣第一鹽」的稱號中就能探見。
因此,在鹽埕圖書館初創館之際,即引進當時除了南市圖之外,臺南其他圖書館都尚未擁有的自動借書機、殺菌機以及無線射頻辨識(RFID)電子標籤系統,甚至請來負責設計奇美博物館的設計師蔡宜璋親自操刀。
「我們圖書館的長階梯以及階梯旁的高書牆是民眾最愛的打卡景點。」即便這樣的圖書館風景如今已隨處可見,但楊馥菱依舊語帶笑意地踩著輕巧步伐拾級而上,並心有所感表示,「無論是館內的硬體設備,抑或是挑高的長階梯空間,至今仍是在地人的驕傲。」
儘管曾經的亮點不再獨自美麗,鹽埕圖書館依舊保有其無可取代的獨特性,楊馥菱表示,在興建藍圖甫出爐之時,即以鹽埕在地盛產的鹽為設計核心,將其定位以科學普及教育為主,「因為鹽的結晶過程,就是一種科學作用。」
因此在鹽埕圖書館,除了能看見大量的科普藏書,大廳的壓克力牆上也羅列著30幾種新奇有趣的科普類桌遊。楊馥菱拿出1本厚厚的資料夾,上頭以彩色圖片與詳細的解說,一一介紹每款桌遊的適合年齡、遊戲方式,她進一步表示,雖然不能外借,但在館內借閱的程序並不嚴苛,只要參與人數達3人,就能到館方提供的會議空間暢玩2個小時!
知識交流成為社區的橋梁
談起圖書館的定位,楊馥菱認為這些年來圖書館早已從早年的藏書閣、保存知識之處華麗轉身,成為知識交流之地。在3C與網路盛行的現代,知識汲取的管道多元且易取,書籍已不再成為唯一來源,楊馥菱也曾想過,圖書館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何在?答案在她心中成形,「在這裡,人與人可以彼此近身交流與共享體驗,這是在網路世界難以感受的。」
因此鹽埕圖書館除了提供豐富的桌遊,也自2019年起,與鄰近的臺南市立新興國中(以下簡稱新興國中)展開合作,於暑假過後舉辦一系列的「科普自造坊課程」,由於課程內容豐富有趣,每年報名幾乎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就額滿。
楊馥菱進一步解釋,因應「Maker自造教育新趨勢」,教育部在2016年補助全臺成立11處「自造教育中心」,新興國中即是其一,「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新興國中上學,所以我們就和學校討論合作,將資源透過圖書館傳遞到社區來,我想,這也是圖書館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無論是科普教育,抑或是串聯學校資源,鹽埕圖書館始終未曾忘卻要與民眾共榮共享的理念,也期待能如館外由藝術家呂沐芢、焦聖偉所共同創作的公共藝術「一起飛翔吧—孩子」的創作理念,願孩子們都能夠被知識高舉,同享在知識裡翱翔的快樂。
從歷史人文走向地景文化
臺南鹽埕在1655年即闢有名為「瀨口鹽場」的曬鹽場,是現有文獻記載中最早出現的曬鹽場,因此也讓鹽埕獲得「臺灣第1鹽」的美名。而建於日治時期的鹽務辦公室鹽埕出張所,至今仍被完好保存,建築細節處處都顯現著歷史的痕跡,一如玄關處有常見於日式建築的懸魚、寶塔、寶珠等裝飾雕刻,而迴廊柱體的線條,則顯現出西洋與日式風格所融合的中西相融之美。
為了妥善並有效地延續廳舍的生命力,除了有「白雪學堂」舉辦深耕地方的多元文化活動,另一方面,為了滿足民眾能徜徉在古蹟建築的美好氛圍裡,也開設寵物友善咖啡店—「白雪珈琲店 Shira Yuki」,取名自日治時代地名「白雪里」的白雪珈琲店,除了提供咖啡,也有許多精緻小點。
走出鹽埕出張所後,不遠處即是建於1684年的鹽埕北極殿,北極殿內主祀玄天上帝,數百年來都是在地務農與曬鹽鄉民的精神寄託,若有幸能參與每12年一次的建醮遶境,還能跟著隊伍路線走向那如今已經被填平、僅存在古地圖上運鹽河道。
短暫的歷史交錯出一代人生
身為府城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鹽埕也在動盪的年代裡留下錯綜複雜的經濟、居留與戰爭史,雖然多數殘景早已被今日地景所覆蓋,但南門外的水交社仍然留有過往的痕跡。
水交社曾是明清時期漢人墓葬之地,而後在日治時期被徵收為海軍軍事基地,是輕航隊的宿舍與俱樂部所在地,二戰結束後則被國民政府改建為空軍眷村。在市政府維護之下,水交社文化園區保留原有的日式建築以及眷村房舍,並且透過保存完整的日常生活文物展出,讓民眾藉以了解過往軍隊在此的生活樣貌。
臺南不僅保存歷史,也善將歷史與現代科技完美相融,距離水交社文化園區僅6分鐘車程的藍晒圖文創園區,即是將舊司法宿舍區改裝成3D藍晒圖,在夜暮時分,透過不同顏色的燈光展現以及周遭裝置藝術的搭配,是在地最熱門的亮麗景點。
走逛社區探索小點與美食
走逛累了,在鹽埕圖書館步行範圍內也不怕挨餓,無論是在地小點或是精緻美食,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若想依循在地人家的美食地圖,不妨來義哥臺南雞蛋麵吃碗麵,老闆每日晨起手工製作的雞蛋麵淋上傳統肉燥,不僅Q彈噴香,也絲滑好入口,老闆憨厚表示,由於在地是工業區,他認為讓客人吃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分量上誠意十足,菜單上最貴的麵不超過60元,卻足足能讓2個人都吃飽!
吃完正餐,倘若想來點冰涼的甜點,那麼周家鹽埕豆花絕對是首選,白豆花軟嫩綿密,即使和著糖漿一同入口,依然能在嘴中嘗出豆香味,老闆每日現熬的紅豆外觀完整且飽滿,入口即化、綿密細緻,說是巷弄裡的職人可一點也不為過。
如果想走精緻的美食路線,推薦你走一趟由舊紡織工廠改建的漫漫弄咖啡,店內配合舊建築氛圍,以老物件布置,但提供的餐點可一點也不復古,豐盛的早午餐搭配酥脆可口又不油膩的炸物,再來杯店內引以為傲的咖啡,就能讓人在這裡舒舒服服地坐上幾個鐘頭,若想起身伸展並來點不一樣的元氣,還能走入「店中店」,獨立貓房內的貓群們親人和善,與牠們互動的同時也請保持應有的禮貌喔!
漫步在鹽埕的街頭巷尾,古老的寺廟、洋樓、古蹟隨處可見,被濃厚的文化氛圍環繞著;無論是品味傳統小吃、參觀歷史遺址,還是體驗當地節慶活動,若有機會,不妨規劃個「鹽埕深度小旅行」,深刻感受到這裡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