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當圖書館走進大銀幕

文:楊文琳 照片提供:翻攝自網路
  對於圖書館員來說,電影中若出現圖書館或館員,他們總會感到特別興奮與親切,但電影畢竟不是現實,電影人如何描繪圖書館,圖書館員又如何看待這些電影呢?


圖片一   電影可以說是20世紀全球最受歡迎的通俗娛樂,雖然少有電影以圖書館為主題,但對於圖書館員或者關心圖書館的觀眾來說,若在電影中出現圖書館場景或相關情節,總會特別感到親近。


  在對於在圖書館工作20年的靜宜大學圖書館參考組組長姜義臺而言,電影中的圖書館不僅讓他備感熟悉,他更經常透過各式活動把電影院搬進圖書館中,在書香中加入電影味。


《時光機器》預示圖書館科技化

  不只圖書館專業也熟悉電影的姜義臺指出,無論是哈利波特魔法學校中的奇幻圖書館,還是《明天過後》中成為避難所的圖書館,或是揭開總統秘密的《國家寶藏》中的圖書館機關都有觸及圖書館的畫面;但談到電影中的圖書館,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時光機器》(2002)電影拍攝呈現出的未來圖書館,對照現在圖書館的發展方向,例如:查詢資料的觸控螢幕,聲控及3D影像互動的畫面,已從遙不可及的科幻想像變成可預見的未來。


  至於電影中的圖書館員,姜義臺則認為華語電影《黑俠》中扮演圖書館員的李連杰最讓他有記憶點,1996年上映的香港動作片《黑俠》,是根據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於1992年的同名漫畫作品改編而成,主角在平日生活中是個圖書館員,但他的真正身分卻是一個超級戰士。而電影《明天過後》中,大家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燒書取暖的場景,尤其是大家在討論那些書可以燒,那些經典書籍不可燒而要保留時,則讓身為圖書館員的他最感到驚心動魄,但也期盼有一天能到紐約公共圖書館朝聖,親自感受一番。


  大學誤打誤撞進入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就讀的姜義臺,念了以後開始喜歡這個領域,並進一步取得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從中文分類編目館員做起。他認為,新進館員應先從編目館員開始,之後再做讀者服務,因為要了解館藏就要從編目開始。姜義臺說,很多人對圖書館員都有刻板印象,認為這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總覺得圖書館員總會板著臉叫大家不要喧嘩,但他的想法不同,他把每本書當成不同的挑戰,且讀者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只要轉個觀念,這份工作就變得不一樣。同樣地,電影中的圖書館員形象塑造,也牽動著大眾對於圖書館員的了解。


專業網站蒐羅550部電影

  姜義臺表示,如果想了解更多電影中的圖書館及圖書館員,他以前經常參考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馬丁•賴許(Martin Raish)所維護的《電影中的圖書館員》(Librarian in the Movies:An Annotated Filmography)網站(http://emp.byui.edu/raishm/films/introduction.html),其中蒐羅了550部電影、電視裡有出現圖書館或圖書館員的影片,並以其關聯性分為A、B、C、D四級。A級有175部,B級150部,C級50部,D級也有175部。可惜的是,這個網站因板主退休後,在2011年之後就沒有再更新


  姜義臺還提到有一部由圖書館員編導的紀錄片《好萊塢圖書館員》,是第一部全片內容都聚焦在圖書館員的工作及生活上的美國紀錄片,可惜的是目前在臺灣還未有正式授權。片中蒐羅剪輯眾多美國好萊塢電影中提及圖書館或圖書館員的畫面,正面及負面的都有,例如在《蘇菲的抉擇》、《費城》及《風雲人物》等電影之中便可看到一般民眾對圖書館員負面的刻板印象。相反的,在《羅倫佐的油》及《刺激1995》等電影中則呈現熱心、專業的正面形象。紀錄片中也可以看到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情形,例如在介紹圖書館員帶領親子共讀畫面中,還可以看到後面有其他館員正在進行編目的工作。本片也實際採訪十多位圖書館員,討論現今圖書館經營之面向及所面臨的困難;隨著導演走訪各地的圖書館員,也能看到各種規模、特色的圖書館。


  另外姜義臺還推出「圖書館夜未央」活動,將電影院搬進圖書館,時間選在圖書館閉館之後的晚間9點半,播映最夯的《冰雪奇緣》及《白日夢冒險王》,原本100多個座位的空間,湧入超過500人,共同留下難忘的美好記憶,由於讀者的熱情參與,他還計畫未來進行空間改造,提供師生更溫馨舒適的閱讀空間,將圖書館誠品化,不只有書香還有咖啡香,而且偶而還搭配電影播映,讓閱讀的面向更加寬廣。

圖片二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