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只做豆腐的人

文:作家事——李屏瑤

  電影《型男飛行日誌》裡有個橋段,男主角是個解僱專家,飛到世界各地去遣散各大公司的員工,在對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或是反應激烈的狀況下,安撫對方,再拿出制式化紙袋,人就像傳輸帶上的貨品,被推離這個空間。唯一的差別是,他也許會問:你有沒有其他想做的事?如果有,那剛好可以拿著這筆資遣費,去完成未竟的夢想。


  在人生遭遇巨大轉折之時,僅有的安慰大概就是當初沒選到的選項,樹林裡未曾踏足的那條小路。而這是開放式的問題,是申論題,做慣了單選題、多選題的臺灣孩子如我,當時被這個橋段所撞擊,帶著同樣的問題離開了電影院。


  我是七年級前段班,深受「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此驚人廣告所影響,小學階段學了整整6 年的琴。大概是很擅長臨時抱佛腳,每次山葉鋼琴的升級考試,我都在老師不可置信的眼光下,一級一級的通過,考運好過班上的其他認真練琴的所有同學。如同許多傳統母親對於女孩的想像,她曾經非常希望我當一個鋼琴老師,可惜那不是我想走的路。


  我喜歡讀課外書,文科成績也不錯,母親的想像延伸成為國文老師,我大學就讀中文系,但沒有選修教育學程,然後就是不斷被鼓吹去考公務員。當然我已經學會果斷抵抗,既沒有被加入選項,但好像也沒有展開太多。理解到選擇之可能,應該是25 歲之後的事,我決定離職去考研究所,決定開始接案,不當上班族,很多事我希望我更早就知道,但也是那些走過的不完全冤枉的路,轉彎成今日的改道工程。


  前陣子我跟朋友們吃飯,席間閒聊,友人正在就讀小學的孩子,問起眾人的職業,我們回答之際,也問她以後想做什麼?女孩氣定神閒,十分肯定地回答:「我要當偶像。」她的父母笑了,說那就當吧。那可能是許多人成長階段都沒能聽過的溫厚回應。也想起某次藝術家朋友提到,他當過各種美術獎的評審,小學之前的最有趣,國中可能還有一點意思,高中、大學階段就非常無聊了。


  如果人生能有分類帽,將眾人的方向都分類清楚,那應該可以輕鬆許多,但也幸虧沒有,從單選題的世界掙脫到多選題,甚至是明白可以申論,或是不一定要作答,也是愉快的過程。在自己的人生中還沒有選到的路,也有可能成為某一天行走的路,光是看別人敘述其中風景,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我這次選的幾本書,都是我私心認為好玩的選項。
 

書名:《李國修編導演教室》

《李國修編導演教室》

作 者:李國修

譯 者:黃致凱

出版社:平安文化

日 期:2014年9月

  劇場大師李國修曾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書籍《李國修編導演教室》,是他40 年的劇場筆記,有表演實戰、導演視角、劇本結構跟創作思維,以全方位去看一場戲,幾乎就是武功秘笈,許多時刻甚至可以跟人生對照,觀看一齣戲、一個角色的誕生,也觀照回自身。非常補,也非常具有能量,無論是不是從事表演或創作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書名:《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作 者:小津安二郎

譯 者:陳寶蓮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日 期:2013年3月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日本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散文集《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也是如此。《呂氏春秋》說:「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鬥,大兵不寇。」意思是上位者不拘泥於枝微末節。但電影其實趨近於手工業,如何把一門技藝磨到純熟,讓每一場戲有內在的驅動力,在跟原料的日以繼夜相處中,找出每一個故事的獨特文法,吸收來自外界的養分,進而找到自己的聲音跟畫面,小津的散文讀來有滋有味。
 

書名:《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作 者:松浦彌太郎

譯 者:江明玉

出版社:布克文化

日 期:2013年5月

  松浦彌太郎極度多產,談人生、工作、夢想, 與其說他是書店經營者、編輯、作家,可能更廣為人知的身分更像是一個生活家,隨手抓起他的任何一本書,便能理解他的特有氛圍。作為入門,我會推薦《最糟也最棒的書店》,在網路書店不盛行的年代,他以各種靈活的方式賣書, 在路邊擺攤賣雜誌、開旅行書車趴趴走, 最後經營已經成為朝聖地的實體店面「cow books」。發掘自己的能力,用盡力氣完成想做的事,重點是,能夠感覺其中的游刃有餘,就算碰壁,轉身還有很多空間,閱讀起來有種自由感。
 

書名:《你根本不懂偶像》

《你根本不懂偶像》

作 者:中森明夫

譯 者:杜欣憶

出版社:柳橋出版社

日 期:2019年1月



 

書名:《後街女孩》

《後街女孩》

作 者:Jasmine Gyuh

譯 者:方郁仁

出版社:東立

日 期:2016年6月

  中森明夫的筆名來自「中森明菜」,他的著作《你根本不懂偶像》並非以偶像的角度,而是用偶像宅、偶像專家的立場去拆解偶像的迷人之處,偶像的誕生,跟如何長遠的經營偶像事業。人類的缺陷可以翻轉成為人癡迷的優勢,論述如同現代宗教的偶像的背後意義,也有許多提點跟警告,可以作為理解偶像的入門書籍,也具備實用性。也推薦搭配紀錄片《東京偶像》觀看,會更有畫面感。對偶像文化有興趣的人,同場加映搞笑漫畫《後街女孩》,後來也改編成動畫,真人版也即將出現,會顛覆你對偶像的各種想像。
 

書名:《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

《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

作 者:陸承蔚

出版社:大田

日 期:2019年4月

  當現實生活遭遇困頓,我個人很喜歡讀會移動的書籍。《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的作者陸承蔚不是專業運動員,本來是對跑步幾乎沒有概念的素人,用4 年的時間挑戰各種運動,竟然在46 歲的年紀跑完聖母峰馬拉松,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女性完賽者。我的讀書時間多半在睡前,常常愈讀愈熱血沸騰。
 

書名:《並非故意與眾不同:我的衝浪人生》

《並非故意與眾不同:我的衝浪人生》

作 者:威廉·菲尼根(William Finnegan)

譯 者:易思婷(小Po)

出版社:紅樹林

日 期:2018年11月

  最初會注意到《並非故意與眾不同:我的衝浪人生》,是因為它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2016 年閱讀書單上。作者威廉·菲尼根不衝浪的時候是報導記者,關懷內容遍及政治跟文化,藉由衝浪這門獨特的運動,切回種族,切回自身的生命,切斷理性思維,從身體感找回跟世界的連結,是十分精彩的回憶錄。
 

書名:《睡在懸崖上的人》

《睡在懸崖上的人》

作 者:易思婷(小Po)

出版社:麥田

日 期:2017年8月

  而我私心推薦的,很有臺灣共鳴感的,是易思婷《睡在懸崖上的人》,本書有個很長的書名副標:「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長長的副標簡短提出她走過的路,拿到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正要走上傳統菁英的坦途,她毅然轉彎,追尋自己的心之所向,在攀登跟自然中找到真正的快樂。


  新版序文她寫下這樣一段話:


  「追根究底還是下定決心走了自己選擇的路,不再在母親的期望與自己的追求間首鼠兩端,也破釜沈舟不再讓自己有藉口把不快樂的原因推給母親。而當蠟燭不再兩頭燒,願意扛起決定人生的責任,擔子反而輕了許多,拿回了主動權,就有了改變的能量。」看著她寫攀岩、寫與山的對話、移動跟探險,躺在枕頭山上的讀者,絕對也能身歷其境。
 

=======================

本期導讀作者:李屏瑤

本期導讀作者簡介:

李屏瑤,1984 年生,臺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中、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2016 年2 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2016 年12 月《無眠》公演,2017 年3 月劇本出版。

 

導讀團隊

導讀團隊簡介:

作家事,2016年夏天由湯舒雯催生,顏訥、陳栢青、李屏瑤三人主持企劃,是一檔帶狀文學直播節目,每週日晚間9點線上說書。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