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進駐府城之心 以閱讀作為城市招牌

文:邱睦容 攝影╱曾顯皓 照片提供:臺南市中西區圖書館

位於湯德章紀念公園圓環旁,以空橋與國立臺灣文學館連接,這座被譽為「全臺最美古蹟圖書館」的臺南市中西區圖書館暨二二八紀念館,不只讀者出入其中,也常見人們駐足拍照,更是許多遊客造訪臺南時「朝聖」的景點清單之一。

 

中西區圖典雅明亮的閱讀環境讓民眾能舒適自在的閱讀。

  臺南市中西區圖書館(以下簡稱中西區圖)以黃褐色的面磚,水平垂直的構件線條,以及圓形的牛眼窗為造型,呈現1930年代由古典過渡到現代的建築風格,這棟修復完後便在網路上一舉暴紅的古蹟,一開始並非作為圖書館使用。


  現址原名稱為「臺南州會」,起初是日治時期「臺南州協議會」的所在地,地位近似為今日的議會,與一旁的州廳,共同作為臺南州的行政中心。戰後,建築沿用為議會的辦公空間,1998年市議會遷出,建築一度轉作他用,直到修復後改由中西區圖進駐,大眾才有了更多走進這棟典雅建築的機會。


「新光榮:老相館.營業中」將老師傅當年拍攝的家族照、個人照展出,民眾參觀時驚喜發現其中有自己認識的人。  臺南市中西區公所人文課課長洪琬怡補充,「時任臺南市市長賴清德認為『古蹟應該給公眾使用』,也因此促成中西區圖的誕生」。於是,議事殿堂成了公眾開放的空間。在確認進駐後,公所趕在修復工程動工前,搬出當年議會使用的表決桌、音控設備、出席看板、議員名牌等舊物,如今成為圖書館閱覽區一角的布置,讓來往的讀者感受到歷史氛圍。
 

進入圖書館 閱讀立體的臺南史

  「臺南市圖書館和其他縣市的『分館制』不同,是採『區圖制』,由區公所管理,因此在經營上,能更貼近各地的所需,而中西區作為古蹟最密集的地方,臺南文史就是我們的推廣重點。」洪琬怡說明。


原為議事殿堂的古蹟建築經過修復,改由中西區圖進駐,成為大眾閱讀、借書的圖書館。  除了見證民主進程的建築本身,圖書館也在館內規劃大量的展覽空間,訴說歷史。「當年這裡是臺南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辦公室,附近則是湯德章律師被槍決的圓環,1樓二二八紀念館的『正義與勇氣』、2樓『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常設展,在在呼應這段過往。而『新光榮:老相館.營業中』展,則源自附近一間歇業老相館的捐贈,我們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團隊合作,把老相館空間重現在圖書館,當年老師傅拍攝的家族照、個人照也都有展出,許多民眾來參觀後,驚喜地發現自己認識的人就在裡面。」
 

區長蔡佳甫(右)與人文課課長洪琬怡(左)期待未來能透過更多文化活動的推廣,吸引民眾走進圖書館。

  不只展覽空間,針對本業的「閱讀」,中西區圖規劃了「臺南專區」,精選近700本文史相關書籍陳列,並從過往單純的推廣角色,積極地走向前端的出版,和在地的作者、繪者合作,推出一系列繪本和文史書籍,如:《府城百年愛的足跡》繪本,是以長命百歲的貓咪嚕嚕為主角,由貓咪帶著小男孩阿寶,穿越回到百年前西方宣教士耕耘的臺南;《府城之心 文史中西》則是從各里的「里名」出發,從名稱由來介紹地方文史,是最「接地氣」的推廣方式。

 

持續深化 澆灌閱讀種子成長

  搬到修復後的州會建築至今已過了2年,中西區圖持續從「飲食」、「傳統工藝」、「台語歌謠」、「街名地景」等面向,舉辦演講、工作坊、導覽走讀,挖掘生活中的文化。


「臺南專區」精選近700本文史書籍陳列,提供讀者多元閱讀資源。  推廣閱讀的方式不只有靜態的書本,而圖書館也不只是藏書的地方,「我們希望讓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更能朝向小型的藝文中心發展,以各年齡層的興趣需求,辦理相關活動,像是2025年將辦理的『遊戲講堂』,就是從青少年感興趣的遊戲文本出發,來介紹背後隱藏的歷史,參加的學生也可以獲得相關時數,作為未來申請入學的成果之一。」臺南市中西區公所區長蔡佳甫補充。


  以靈活的活動結合書香館藏,吸引民眾走進圖書館。未來,中西區圖將繼續在府城的心臟地帶陪伴臺南市民,讓圖書館成為生活的一分子。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