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白色的圖書館 內外皆美

文:張逸品 照片提供:王瑞雪
  位於德國的斯圖加特市市立圖書館,(Stuttgart City Library)被譽為全球最美的圖書館之一,事實上,她的美,豈只是外表而已?

世界圖書閱覽區。   這是一個白色的圖書館。外頭是灰色雲朵,混合著微亮天光的白, 白色的外牆, 白色的窗櫺, 白色的欄杆。裡頭也是白的:白色的樓梯,白色的書架,玻璃窗上白色的文字。四面白牆上, 掛著一個個挖空的正方框格,透過格子,你可以往牆的另一端張望,像兒時遊戲裡,數到二十要躲好, 而櫃子裡、短牆邊、矮樹叢裡好奇的雙眼,卻不住往外窺探的捉迷藏。挖了洞的牆能夠穿透,牆內外的人能夠呼吸。圖書館內的白,是白鴿在陽光下飛翔的白。
 

  原本是無需贅言的白,卻又在一方空間裡, 特地保留了色彩,那紅的藍的綠的黃的,堆滿二樓的兒童閱覽區,染成沙發、抱枕和地毯的顏色,映襯新鮮多彩的童年。
 

設計師的思維

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外觀。  位於德國的斯圖加特市市立圖書館(Stuttgart City Library),是知名設計師――Eun Young Yi的作品,他是一位受德國Achen 大學建築系教育的韓裔設計師,同時具有東方經驗與西方建築思維,腦海裡同時存有西方教堂宮殿,與東方廟宇庭院的畫面。最後,東方書法紙上的「九宮格」,成 了他的量尺,天空是他的紙鎮,書和人,是九宮格裡遊走,充滿韻律的藝術工程。當天空關了燈,九宮格裡湛藍夜光點亮,窗戶便像一池池盛滿的海水,成了黑夜裡的龍宮。


  樓層:知識的分類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是外圈環繞內圈的設計。名為「心臟」的內圈,四方環繞的挑高空間,圍起一個白色的廣場,廣場中間,鑲嵌著藍燈照亮的一方水塘。外圈是提供諮詢服務的櫃臺,和報刊區、多媒體出版品自助歸還系統。


  (訪客啊,您是理所當然的讀者!無需換證,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光臨!)


  請先閱讀使用規則如下:圖書館是一個激越思考的地方,在此,您們應感到適意。請您同時關照他人感受:從其告示說明,也看出其巧思之處。


― ― 這不是一間要求「肅靜」(Psst-Bibliothek)的圖書館,但也不是一個足球場(雖然我們每年擁有的讀者,超越單場球賽的觀眾人數)。請別忘記,裡頭有許多期望能安靜地閱讀和工作的人。


――我們會滿足您對知識的「飢渴」。八樓的咖啡廳將為您準備點心,蓄積新的能量。請您不要在閱讀區內飲食。
 

――這是一間賞心悅目的房子。請協助我們屋內的整齊清潔。
 

――這是一個共同使用的空間。請保持物品完整。
 

依約。我們享受閱讀。


  圖書館的第一層樓,是標誌為「音樂」的多媒體區。這裡有古典樂、流行樂與民族音樂,讀者可以自備播放器材,或者在此租借,自行將專輯從架上取下聆 聽。那兒還有架電子鋼琴,接上了私密的耳機,任何人都可以拿本樂譜,彈一首自己喜愛的樂曲,從約翰‧塞巴斯提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到〈橘子狂想曲〉,或〈生日快樂〉。角落有一個看板,供人張貼有關音樂的訊息:一首等待出售的琴、一位耐心的音樂老師,或者一場即將登場的音 樂會。
 

小朋友的閱讀天堂

兒童閱覽區的繽紛色彩。   二樓則是屬於小朋友的天堂,兒童閱覽區,占了一整層的空間。除了前面提到的繽紛色彩,還有可以踼開鞋踏上去的木製樓梯,可坐可臥的柔軟長椅,和在地上平舖開來,而成排的書箱,正適合兒童取書的高度。
 

  牆壁上掛著幽默的Dr. Brumm (一隻單純又粗心的熊)漫畫,幾臺提供兒童遊戲的電腦,和寬敞的討論室。這個討論室是特別的,透明的玻璃房間,被安排在看得見火車的角落,鐵軌上的長龍, 收納成兒童討論室的專屬風景。討論室裡頭,黑板斜立,座椅隨意圍成了圈,新鮮水果和飲料,配上秋天的大片落葉,擺在桌上。玻璃窗上的字是:「讀 (Lesen)」、「聽( H o e r e n ) 」、「遊戲( S p i e l e n ) 」、「學習(Lernen)、描述( Erzaelen)」和「夢想(Traeumen)」。這個空間,提供給脫了鞋的小孩,和綁鞋帶的大孩子;交由大人不在的十來歲小孩,彼此討論和笑,和相互說服;也鼓勵著,在兒童的懷抱裡勇敢的大人。


  兒童閱覽區的幾格書櫃,擺放著「青少年」書籍,這個圖書館沒有一個名為「青少年」的樓層,其他的「青少年」讀物,分別在一樓的多媒體區、三樓的「生 活議題」、四樓的「學校與生涯」,以及五樓的外國文學區。分散在成人與兒童書區的安排,同時呈現了青少年的位置:青少年是一個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年齡, 他們要保有童年的異想與單純,而又必須為成年做好準備,譬如「生活議題」裡的生命與科技,性與愛情,「學校與生涯」中對社會和未來生活的認識,以及五樓外國文學區,來自「世界」的啟蒙。


兒童閱覽區內的青少年書籍。討論室:知識,寧不沈默。







通往世界的閱覽區

  三樓則以生活為主軸,什麼是生活?舉凡哲學,倫理學,心理學,運動休閒,房屋裝修與庭園布置、教育學習和醫療健康皆是。從形而上到物質,心靈與身體,公共與個人生活,全都包攬其中。


  到了四樓則是嚴謹而又不沉重的學術區,從四樓繼續往上走,「心臟」地帶將四樓到八樓的分隔直接打通,以深長的白色樓梯相互連接。劇場般的開闊空間,被屋頂大片透進的自然天光所照亮。這是名為「世界」的閱覽區。


  「世界」圖書的第一層,圖書館展示的是所在地司徒加特,以及該城市所屬的,巴登‧符爾騰邦的出版品:世界的版圖,起始於腳下站立的這一片土地。舉凡 語言,民族史、近代史和雜誌,都是個人文化養成的歷程,認識世界的基準點。這裡也有一個討論室,以一位德國著名圖書出版商的名字:「卡爾‧恩格洪 (Carl Engelhorn)」命名。恩格洪出生於1849年,他接手父親的出版公司,並自1884年開始,以每二週為期出版新小說,作為德國暢銷作家的發表平 臺,同時以經濟實惠的價格銷售。他的策略,促進了德國大眾文學的發展,也讓自己獲得了商業的成功。書籍的歷史,原本就是作家、出版者、翻譯者、讀者與政府共同推進的過程。


音樂區裡的即席演奏。中文圖書區。







  世界圖書的第二層,收藏了各種語言的經典名著,各國作家用其母語,談著他們的創作。說中文的一隅,白先勇和成英姝,一個講《孽子》,一個講《男 妲》。金庸說武俠,韓寒與談《長安亂》。張愛玲說《赤地之戀》,孤注一擲的愛情,逃不逃得過錢鍾書的《圍城》、莫言《生死疲勞》的動物之眼,潛藏在黃春明的《放生》。


  世界圖書的第三層,放置偵探小說、抒情詩和戲劇;第四層是舞蹈、戲劇和電影。第五層,也是圖書館的最上一層,則是藝術收藏和咖啡廳。玻璃房間內的畫作,從古典畫風和現代藝術,都是典藏。特別的是,這些名畫,除了提供研究與觀賞,一樣可以借閱,名家之作在這個圖書館裡,是可以分享、並使家中煥然一新的 當月風景。咖啡廳是另一個玻璃圍繞的房間,名為「Lesbar」(「讀吧咖啡」),窗上印製的白色文字是:「文學的,詩一般的,甦醒的,美味的,誘人的, 溝通的,智能的,激越思考的,愉悅的,創造的,進步的,珍貴的,清晰的。」這些文字提醒讀者,閱讀是「人」與「知識」的交會, 身/ 心原非對立二元, 於是,為知識而勞動的,能動的身體,理應同時被關照著。基於相同理由,圖書館在八樓以上,開闢了另一個露天平臺,這裡可以登高遠眺,也可以就張早已備好的躺椅,吹吹風,曬曬日光。


人與書的美麗交會

由世界圖書區往上走,Lesbar咖啡廳在陽光照亮之處。   站在圖書館的最高樓,從咖啡廳旁往下望:樓下的讀者,正在各自舒服的位置上, 擴增知識的版圖。一位父親,正抱著他一歲大的幼兒,穿過書堆,斜飛上白色長梯,背景是一片書海。抬頭,咖啡廳旁的一位小男孩,在白色欄杆框起來的空地上,伸開雙臂,旋轉。


  閱讀,是人和書的交會,讀者,不分年齡,沒有特定姿態。而圖書館是人和書握手的地方。伸手可及的書架,並不巍峨。人和書的自然親近,閱讀,於是發生。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