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蔡詩萍:閱讀讓我欣賞世界、看見自己

文:王明德 照片提供:攝影╱翁挺耀 圖片╱蔡詩萍
曾在大學教書、擔任過《聯合晚報》總主筆,也常在媒體評論時事、分享財經,更是一位才子型作家。你很難用一般的概念去定義蔡詩萍,因為「定義」這詞本身自帶某種程度的拘囿,若想強加贅述,反而會讓你無法完整看透這樣一顆自由的心靈。

 

蔡詩萍說,自己每週都會快速瀏覽2、3本書, 若有興趣的書籍,一個月至少閱讀5到10本。  無論是文學、哲學、政治,甚或理財、經濟、經營管理,現任台北之音兼Hit FM聯播網台長的蔡詩萍不只全都能聊,而且內容既廣且深,像是談及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時,他會理所當然卻又讓人驚豔的引用一句古詩或作家張愛玲書裡的一段話,帶你從不同視角解讀同一件事情,「因為世上事物的發展脈絡定有部分相通,但要如何窺見接連的那條線?就得靠大量閱讀。」
 

胡適「祕技」,實踐閱讀Non-stop

  小時候的蔡詩萍,家裡經濟並不寬裕,無法讓他隨心所欲挑書、買書,只好「飢不擇讀」有書即閱,「楊照有次打趣的說,他在吃飯時若找不到書,就會抓起電話簿來看,我差不多也是這樣。」之所以如此沉迷於閱讀,全因他能從書中看見一整座世界,成了他苦澀成長期裡,能讓心靈盡情騁馳的重要出口。
 

  年少時期的大量閱讀,也讓蔡詩萍有機會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訓練不同面向的思維。而高一時讀到的一本書,則讓他真正感受文字所帶來的衝擊力道。王文興的小說《家變》,講述兒子從孩提時期對父親的崇拜,而後轉變成為對抗的過程,書中描述憎惡、反省等心境轉折的文字不但精準深刻,且優雅動人,「這本書讓我第一次了解文字的力量有多強大,更讓文學成為我一生的最愛,即便至今有些還是很難看懂,但裡頭一定藏有深厚的意涵。」
 

  看的書既多又雜,且跟你我一樣,一天不過就24小時,究竟如何做到閱讀Non-stop?關於這點,蔡詩萍給了答案,不意外,訣竅也是從書裡讀來。他分享胡適曾在《四十自述》裡提及,自己期勉北京大學畢業生,要以「實用」和「興趣」雙線並行方式維持讀書習慣。所謂「實用」,是指工作所需知識,這類書籍可以有方法、有系統的讓你快速閱讀;而「興趣」則是心之所向的書籍,可以擇其所愛持續閱讀下去。雖這樣的閱讀「祕技」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我第一次讀到時,心裡還是不免一聲驚呼、突然茅塞頓開,而這也成為我後來讀書的模式,至今都是如此。」
 

《紅樓心機》正是蔡詩萍拜讀古典後,用現代人眼光觀察紅樓裡愛恨喜悲的有感分享。擁抱新舊,讓閱讀便利又有力

  雖然蔡詩萍還是喜愛紙本的觸感和溫度,但他也認為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胡適的「雙線」模式能讓閱讀更加便利,「想快速獲取片段知識或資訊,可透過網路滿足所需;實體書冊則能透過文字觸動你心,甚至帶你遨遊、沉浸另一個時空裡。」
 

  除了擁抱「新」科技,讓它成為閱讀利器,蔡詩萍也鼓勵大家多讀「舊」書籍,從中汲取那段時空裡諸多耐人尋味的思緒。例如他近期出版的《紅樓心機》、《金瓶本色》與《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等作品,皆是他讀後有感的心得分享與觀點,「原典就像一座隧道,能帶你穿越時空會會李白、蘇東坡,看看他們在不同生命場域裡,所遭逢的抉擇與困境,甚至可以跟他們來段對話,感受他們的身不由己。」
 

從胡適的《四十自述》裡,蔡詩萍學會「實用」與「興趣」雙軌並行的閱讀方式,亦成為他至今仍能維持大量閱讀的最佳利器。  蔡詩萍也以近日閱讀的《十國春秋》為例,這本由清代文學家吳任臣編撰、記錄五代十國時期的史書,讓他了解南唐李後主如何看待《韓熙載夜宴圖》中大臣們縱情聲色的心境,感受一國將亡之際那抹華麗下的哀悽,「當你讀完後回頭看同一段歷史,就會發現又是場不同感受的衝擊。」
 

  當然,想讀原典,需要有一定的古文造詣。從小的大量閱讀,讓蔡詩萍能自在的優遊其中。至於程度較弱的朋友,他則鼓勵開始嘗試,雖初期比較辛苦,但漸入佳境後你會了解這一切有多麼值得。
 

滲透疊加,觸發閱讀「第二曲線」

小時候的蔡詩萍(右一)常把爸爸(右二)給他的零用錢拿來買書,因為只要他看書,爸爸就會放心,也因此養成他「雜讀」的習慣。

  實在好奇如此大量、廣泛的閱讀,究竟會有哪些收穫?蔡詩萍用一句話總結:「能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讓自己成為不一樣的人。」他進一步引用英國管理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所提出的「第二曲線」理論加以說明。此理論要求企業在產品高峰期就需尋找新動能,如此才能維持企業成長不墜。而閱讀中的「第二曲線」,則是透過不同類型書籍的汲取,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得以相互滲透、層層疊加,如此才有機會站在不同的視野與高度看待世間萬事萬物。
 

  像是多年前,電視台曾找他主持閱讀節目,但選書多為財經管理類別,這與蔡詩萍自小閱讀的領域相去甚遠,於是他開始涉獵相關書籍,不僅為自己開啟另一扇窗,也讓他再次體現這強大的加乘效益,「我發現彼得.杜拉克所談的企業管理,最後仍須納入人文思維,這證明管理有其柔軟的一面,人文也有它實用的價值。」
 

讀寫並進,也為自己留處風景

  聊到最近讀了哪些書籍,蔡詩萍則對《陪你去看蘇東坡》和《想像力的革命》深有所感。他說,身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的衣若芬,絕對是位超級「蘇迷」,因為《陪你去看蘇東坡》這本書裡,她不僅能從不同視角窺探蘇東坡的人生風貌,還能帶著讀者一同走進他的生命。而《想像力的革命》的作者張鐵志,則重啟1960年代的光景,讓讀者看見當時的青年,是如何堅持信念衝撞社會體制,「從這兩本書中,你會看見真正重要的事物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那是歲月所無法抹去的人生印記。」
 

蔡詩萍建議讀者閱讀原典,如《紅樓夢》、《金瓶梅》(下排),也推薦近期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兩本書籍《陪你去看蘇東坡》與《想像力的革命》(上排)。

  除了持續閱讀,蔡詩萍近期也大量書寫,3年裡就出了6本著作。問其原因,他卻聊起年輕時剛到臺北念書時,一場在耕莘學院舉辦的演講,主講者是「一代報人」高信疆。高信疆演講時的風采與神韻,深刻他腦海,更在他心中湧起「有為者亦若是」之感。
 

  「這段30、40年前的記憶對我影響甚大,現在的我年紀也比當時坐在台下聽講、皆是知名作家的陳映真與黃春明大了許多。尤其這些年歲月的力量已經開始在身上發酵,所以我想盡可能的留下些什麼。」也因此人生進入下半場的蔡詩萍,選擇閱讀與書寫並進,「這就像是一扇雙向窗,讓我能看見外面大千世界,也能審視內心真實的自己。」而這扇窗也將為喜歡他的讀者同步開啟,一起閱覽他人生裡的精彩風景。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