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公共圖書館改造成果遍地開花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教育部

  「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推動4 年來成果浮現,總計共有142 所公共圖書館獲得補助,進行空間環境改善,以及299 所公共圖書館獲得設備升級補助。教育部在發表這項成果的同時,也勉勵各圖書館持續精進,擴大服務,落實真正的書香社會。

 

「i 悅讀」之影片首映會,並同時展示全國公共圖書館及3 所國立圖書館之空間改造、服務創新具體成果。   教育部長期推動「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計畫,成效逐漸顯現。現在國內的公共圖書館,已經不再是老舊制式的長桌木椅、建築外觀與內部設計也不再簡單枯燥。為分享圖書館創新服務成果,教育部於去年11月15日舉辦成果記者會,會中除進行「i悅讀」之影片首映會,並同時展示全國公共圖書館及3所國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國立臺中圖書館)之空間改造、服務創新具體成果。


圖書館大變身 展現以人為本精神

  教育部指出,自民國98年起推動之「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以來,共有142所公共圖書館獲得補助,進行空間環境改善,以及299所公共圖書館獲得設備升級補助,透過各個圖書館館舍的改造與提升,使得圖書館不再是生硬的鋼筋水泥建築,而是經過精心設計、以人為本的中心,更符合大眾需求,完全擺脫過去堆滿舊書的鐵製書架、或者昏暗破舊的形象。


  該計畫執行近4年來,改造成果已在各地開花結果。例如,「苗栗縣立圖書館」,改善後去除水泥藩籬,以大塊落地玻璃窗迎進天光與綠景,遮擋光線與區隔空間的高櫃,換成及腰矮櫃與遮光捲簾,雲朵般輕盈的橘黃色漂浮式天花,融進淡淡的米黃與粉藍色調,天花嵌燈含蓄收斂的散發光亮,溫馨的、親切的、彷若回到家的放鬆感,打造出閱覽公共空間的基調,吸引著人們沉靜地進入書的森林。


營造全民閱讀與終身學習的社會

苗栗縣立圖書館內部整修後,變得更為通透、明亮。  教育部指出,除空間及設備改善外,本計畫另補助公共圖書館積極充實館藏及辦理多元閱讀推廣活動,使初生的嬰幼兒、青少年、新住民到銀髮族,都能在圖書館找到他們的閱讀角落。其中「閱讀起步走: 0 ~ 3 歲嬰幼兒閱讀推廣活動」,截至101年9月,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已送出了超過21萬7,190個閱讀禮袋,並辦理1萬4,004場次嬰幼兒推廣活動,共116萬3,404人次參與;而全國圖書館增加館藏約83萬冊圖書,共提升國人平均每人擁有館藏由1.29冊增至1.51冊,及平均每人年借書冊數由2.02冊增至2.47冊;另閱讀推廣活動如講座、研習、參訪、書展、讀書會、電影賞析等,辦理對象不拘,包括銀髮族、青少年、新住民等,共計辦理活動2萬1,480場次,參與人數610萬人次,其影響層面擴及全民,使閱讀蔚為風氣,使全民i悅讀!在活力再造公共圖書館的同時,優質強化國立圖書館亦是教育部另一項的重要任務,國家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及國立臺中圖書館,不只扮演著輔助地方圖書館更新再造的角色, 各館更肩負著使命, 走向國際的先鋒。

 

   98~101年的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計畫,其推動改變了大眾對圖書館的使用習慣,公共圖書館變得更親民、更多元,另一方面,亦落實閱讀提升整體國家競爭力之政策目標。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