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屋簷下的全球化 婚姻移民在臺灣

文:黃基鴻 照片提供:黃基鴻

 

走進臺灣新家庭,細讀屋簷下的移民故事。

「屋簷下的全球化—婚姻移民在臺灣」特展,邀民眾一起感受新住民的生活境遇,見證他們勇於面對各種挑戰的決心,以及對臺灣的貢獻與所創造的價值。
 

  根據移民署統計,至2017 年底,在臺灣的外裔、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已達53萬餘人,占臺灣總人口2,357萬餘已超過2.2%,新住民在臺灣各個角落和大家成為親戚、朋友、鄰居或同事,付出心力守護著臺灣許許多多家庭。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主辦了「屋簷下的全球化—婚姻移民在臺灣」特展,邀民眾一同認識新住民來到臺灣的過程,與生活適應上的種種遭遇。每一位新住民都是一則故事,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真實事蹟。
 

與新住民手牽手 走進臺灣大家庭

  來到展場中,首先是一座屋架內站立著象徵來自各國的人形立板,當中保留了一個位置,邀請觀展者與溫馨可愛的娃娃們站在一起手牽手合影,一同成為新住民的夥伴,同時也歡迎新住民朋友攜手走進臺灣這個大家庭。
 

  由人類出現在地球的這幾百萬年間,最終能成為唯一遍布全球的物種,就是不斷遷徙的結果,臺灣自1995 年以來較大規模的婚姻移民,也正是人類遷徙史的一部分。常說臺灣是個移民社會,因而從「臺灣大世界」這個主題中,更能理解移民在臺灣人口、文化上的重要,正因為由不同時代的移民所組成,臺灣才能成為豐富、多元的寶島。在展場中設有一組「多元指數」的小測驗,可測看看每個人對東南亞文化的開放性。


  新住民移民臺灣的過程中,多少會遭遇現實問題。雖然在取得身分證之前,新住民依然能考駕照、參加全民健保和工作,對生活不會造成太大不便;但依法令規定,新住民從與我國籍人士結婚到取得身分證,至少需時4 年的時間。首先要面對的是,取得居留和是否要選擇入籍我國取得身分證的問題。
 

  於「在不在地,只是時間問題」主題中,設置了一組互動遊戲,模擬一位越南小蘭,遇到前往當地經商的臺灣阿明,姻緣讓兩人互許終身並決定來臺灣共組家庭,在小蘭取得身分證的過程,因為種種的境遇,讓她屢屢陷入兩難……,拜託大家幫小蘭想想辦法,讓她可以順利通過重重步驟,成為正港臺灣人。
 

突破適應困境 把臺灣當家鄉

邀請民眾踴躍與溫馨可愛的娃娃們攜手合影。

  對新住民來說,要適應新生活確實不易。首先要學會使用本國語言,還必須面對飲食、信仰、生活習慣等文化與價值觀的差異和衝擊。但新住民女性往往在進入家庭後,立刻得扮演妻子、媳婦、媽媽的多重角色,有時是丈夫事業上的幫手,有時在打理日常家務之餘,還得照顧家中病老親人,加上新住民在臺灣生活初期往往顯得人際關係孤立,也不容易找到工作改善經濟狀況,各項問題在踏進家門第一步旋即而至。儘管如此,她們為了護持家庭,仍勇敢面對各種挑戰。
 

  在「臺灣共同體」主題區裡,有一段影片介紹了4 位新住民女性的故事,其中一位為分擔丈夫的送貨工作,成為第一個取得聯結車駕照的新住民女性,身材嬌小的她,已是南北奔忙的職業駕駛;另一位住在東港的越南籍新住民媽媽,不只撐起家庭生計,流利的臺語還是利用看電視學來的呢!
 

  也因此,在新住民子女心目中,父母不論來自哪一國,如此辛勞的付出,即是幸福的來源,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轉變成圖畫與文字。在展場中細細閱讀新住民子女的作品,不難感受到新住民家庭裡的溫馨氣氛,和子女們對父母滿滿的愛與感激。


  如特展中,從小蘭和阿明的相遇開始,新住民於不同時間、從不同地方而來,為臺灣帶來多元文化,讓相異的你我,在這片土地上實現彼此的夢想,並把臺灣當作永遠的家鄉,這也是在第四個主題展區「他鄉是家鄉」誠摯的請願。


  全球化加速人口遷移的腳步,尊重各代移民差異,讓不同的聲音、看法與價值觀得以展現,多元文化即可成為臺灣這個以移民及其後代為主的國家資產。
 

======================

「屋簷下的全球化—婚姻移民在臺灣」特展

----------------------

時間:2018年6月15日(五)~12月23日(日)

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三樓

世界之窗展區(週一休館)

======================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