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日本高知縣檮原町立圖書館 享受雲中森林芬多精的洗禮

文:葉翠玲 照片提供:葉翠玲

檮原町立圖書館又稱「雲之上圖書館」,被譽為「四國最美的圖書館」。是日本著名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在2018年5月完成的作品,這座以「森」為概念打造的森林圖書館,建築面積達1,170平方公尺,貫徹與在地景觀交融的設計理念,打造地上2層、地下1層的木造建築,外觀的配色將建築融入自然環境,濃厚的森林意象象徵檮原町連綿山巒。建築量體退居光環之後,凸顯人與土地的存在價值。入館者能更進一步感受到小鎮的自然美,對建築有興趣的讀者,到這裡不僅可以找到和檮原町及隈研吾相關的建築書籍,也能親身體驗大師的建築藝術。

 

館內高掛於天花板的錯綜木條,搭配大量書架與天花板垂落的原木,透過光影交錯並列呈現出令人屏息的美感,讓人宛如置身森林中。

  隈研吾是日本當代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他的作品風格辨識度極高,許多作品已是地標名景,除了東京的中目黑星巴克旗艦店「星巴克臻選® 東京烘焙工坊」(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 Tokyo)、表參道上的太宰府星巴克(天満宮表参道店),還有臺灣花蓮貨櫃屋風格的洄瀾星巴克、臺北市內湖區白石畫廊、新竹縣新埔鎮王禪老祖廟等作品,以及2024年將完工的臺中市逢甲大學共善樓、草悟道的「未來勤美術館」等。


  其創作以低調造型融合自然景觀為特色,將千鳥木結構、卡榫構造的傳統工藝廣泛應用至建築造型與裝置藝術上,以榫卯工法將木條層層繁複交錯地拼接,無任何金屬螺絲即能緊密結合。他相信,建築的意義並非在自然環境中標新立異,而是退居後端、在地取材,凸顯自然環境與地形地貌的美好,呈現低調且隱於環境之內的弱姿態,並將當代建築與日本文化優美融合,因此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負ける建築)或「隈研吾流」。

 

「雲之上圖書館」 設計融合當地自然美學

外觀的配色顯現濃厚的森林意象,象徵檮原町連綿山巒。

  日本高知縣的檮原町是一座海拔將近1,500公尺的林業小鎮,町內超過9成面積都是森林,綠意環繞,檮原町有個極美的別稱,叫做「雲之上小鎮」,不僅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聞名,更是隈研吾最多建築作品的地方,近年來成為建築愛好者的新朝聖地。町內有1座建於1948年的古老劇場「檮原座」面臨拆除,居民請來隈研吾一同聲援保存,隈研吾不僅響應這場運動,更因檮原座建築融入當地自然美學,而深受啟發,自此隈研吾與檮原町結下不解之緣。


  他在檮原町的第1個作品「雲之上飯店本館」(雲の上のホテル本館),於1994年完工,外觀以形似衝浪板的屋頂比擬雲朵,彷彿在這雲之上森林小鎮恣意飛翔,屋簷下則以半圓形池塘比擬檮原町山間梯田,以及藍天星空輝映的景象,獲得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建築賞的肯定。其他設計包含飯店長廊及連接溫泉館的木橋美術館「雲之上藝廊」(雲の上のギャラリー)、位在雲之上飯店別館的「小鎮驛站『檮原』」(マルシェ‧ユスハラ)、「檮原町綜合廳舍」(梼原町役場)、「檮原町立圖書館」(雲の上の図書館),陸續打造出其他5座木造建物,形塑出現今大眾所熟悉的隈研吾建築美學。人口僅有3,500人的林業小鎮,搖身一變成為建築迷們的朝聖地,每一個地方都散發著隈研吾的美學風采。

 

滿足視覺與心靈饗宴 光影交錯宛如置身森林中

多功能的使用空間,讓家長更加樂意帶孩子們來這裡閱讀。

  雲之上圖書館獨特的建築設計,給予造訪者無限想像,自動門開啟,映入眼簾的是高掛在天花板上的錯綜木條,還有大量的書架與天花板垂落而下的木條,偌大的落地窗引入戶外綠意和光影,原木透過光影交錯並列,呈現出令人屏息的美感,有如置身森林、也像走入巨型藝術品中,是一種「非常隈研吾」的視覺饗宴。


  雲之上圖書館也是日本迄今極少數必須脫鞋、換拖鞋進入的公共圖書館,遊走於建築內部,撲鼻而來的木頭香氣及穿透在木條間的自然陽光,雙眼閉上彷彿身在森林般。秉持環境保護、永續經營與在地交流的設計理念,大量使用雪松木,利用建材發揮其自然散熱功能,也運用當地的「風力」、「水力」和「太陽能」循環的綠資源節能減碳,達成最初檮原町教育委員會為這個公共設施訂下的「自立經濟」指標,實現了負建築的設計理念。

 

打造「家」的氛圍 提供多元服務設施

  走入館內,立刻被溫暖而充滿活力的氛圍吸引,入口處鋼琴旁邊的音響,時時播放館內收藏的古典音樂。2層樓的館舍寬敞通透,藏書超過50,000冊,書架以線性連續環繞出一間間小型的閱覽空間,充分利用錯層空間,而階梯舞臺可用來舉辦不同的活動,包括講座、展覽和社區聚會等,兼具私密性和沉靜感,各角落還擺放圖書館專屬的吉祥物「雲寶寶」標準字和LOGO設計,十分逗趣可愛;還設有「親子育兒諮詢室」、「社交沙龍區域」等多功能使用空間和令人驚喜的兒童攀岩設施。從家具的設計到空間的布置,能充分感受到親子友善的氛圍,讓家長們更樂意帶著孩子來此造訪及閱讀。相較於其他圖書館,特別之處在於,前來參觀的遊客、攝影不用進行申請,也可以在館內飲食、講電話,但館方也會貼心提醒,必須尊重並維持其他讀者和訪客的閱讀環境。

 

雲之上圖書館與「檮原町複合福祉施設」相鄰而旁,均是隈研吾的建築傑作。

  雲之上圖書館地理位置極佳,坐落於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校園的中央,與周圍社區形成緊密聯繫。校園的無圍牆設計使圖書館成為學生放學後的理想去處,有學生放學後帶著泡麵入館,穿著襪子在木地板上踩的咚咚聲,伴隨著歡笑聲不絕於耳,享受閱讀的同時也品嚐美食;許多居民在這裡一邊閱讀書報,一邊享受大面積落地玻璃窗迎入的陽光。圖書館不僅是閱讀場所,更增添了對社區的開放與包容,讓居民和學生們都能在此獲得歸屬感和樂趣。


  與雲之上圖書館緊密相連的「檮原町複合福祉施設」(YURURIゆすはら),其設計理念和風格與圖書館相似,均是隈研吾的建築傑作。「檮原町複合福祉施設」主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和福利服務,包括老人照護、身心障礙者支援、兒童托育等多種功能,特別針對高齡人口提供專業且貼心的照護。兩座建築間緊密的連結,讓原本的高齡人口獲得更妥善照顧,成為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據點,凸顯日本在地方創生及對文化設施的重視。雖然活化公共設施能帶來經濟效益,但地方政府更重視的是居民的健康與福祉,以這兩個文化設施為中心,吸引年輕世代移居,兩座建築的結合,讓檮原町成為居民享受健康與幸福生活的理想之地,更為社區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實現檮原町50年前倡議的「福祉村宣言」。

 

欣賞建築之美 沉浸歷史文化風情

  瀏覽藏書過程中,驚喜地在回收書箱發現圖書館發行的2023 年年曆,年曆內容中的傳統對照方式,類似臺灣的農民曆,例如江戶時代中期使用的千明曆,其中農曆的12 月13 日稱為「鬼宿日」(きしゅくにち),這一天是除了婚禮外,萬事如意的日子,傳聞當天鬼都去休息了,人們便藉此進行年末大掃除,準備迎接新年神明來臨。人們還會在這天上山採集新年所需的木材,以用來製作門松及煮雜煮的柴火。年曆中還有許多為檮原小鎮增色的人事物和文化,例如疫苗接種日、開學日採買文具、某某滿周歲、農作物收成與長輩健康服務等,涵蓋了自然、歷史和文化各方面,傳達檮原小鎮豐富的傳統精神與地方知識保存,是一個讓鄰里共享知識、文化和魅力的友善圖書館。


  檮原町和高知市中心大約相距1 個半小時的車程。對於歷史愛好者而言,這裡也是幕末維新志士―坂本龍馬當年「脫藩之道」所在處,每一個地方都散發著獨特的懷舊風情,承載著豐富歷史和文化底蘊的魅力。如果有機會前往日本的四國地區旅遊,千萬別錯過高知縣檮原町,來體驗一場沉浸式的建築文化之旅。
 

館藏包含檮原町及隅研吾相關的建築籍。 利用錯層階梯的機能容納大量的收納兼具私密性和沉浸感。 雲之上圖書館專屬的吉祥物「雲寶寶」標準字和LOGO設計,十分可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