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泉公司所成立的光泉文教基金會,多年來深入偏鄉推廣閱讀,已成功協助改建全臺8所偏鄉中小學圖書館,民國101年起更起積極推廣雲端電子書計畫,希望透過數位互動閱讀與創意啟發,讓偏鄉孩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可以刺激思考、開拓視野、豐富想像力,並給予孩子心靈的分享與陪伴;然而,偏鄉地區常受到經費不足與地理環境的影響,使得學校在閱讀教育的推動上大打折扣。光泉文教基金會長年來深入偏鄉推動閱讀,在與各界多方接觸後,深刻體悟到在數位科技的蓬勃發展下,臺灣未來勢必要接上國際大國的趨勢,走入雲端電子書的閱讀模式,透過數位閱讀資源的整合,可以縮短城鄉落差,讓偏鄉學童獲得更多的閱讀資源。
民國101年起光泉文教基金會以「愛的接力」方式,響應經濟部工業局「智慧生活應用推動計畫」,希望串連產業資源募集雲端閱讀軟硬體設備到偏鄉,透過科技路徑推動偏鄉雲端閱讀,實踐知識平權的理想。而在此之前,光泉文教基金會也執行了3年的「特色圖書館改建計畫」,協助8所偏鄉中小學改造學校圖書館,期以提升孩童的閱讀興趣。
啟動偏鄉雲端閱讀 打造零距離互動體驗

今年光泉文教基金會特別選在「世界書香日」前夕,於4月22日舉辦「愛在偏鄉,雲端閱讀」開跑記者會,希望透過小小的愛心與善舉,讓偏鄉地區的小學生藉由體驗數位閱讀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光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淑雲表示,臺灣雖譽為電子大國,但電子書市場的普及化仍是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她呼籲,電子出版商在推動數位雲端閱讀初期,可以放開胸襟,釋放更多免費的電子書內容提供給讀者閱讀,等民眾開始養成習慣,再來談上架買賣的事宜,如此臺灣才能突破電子書市場萎靡的現狀,與世界同步接軌,讓閱讀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愛在偏鄉,雲端閱讀」活動預計捐贈300台8吋雙核心規格的平板電腦,開放給全臺偏鄉小學申請。內容更是安裝了超過70本生動活潑,豐富有趣的雙語FunPark互動式電子書,讓孩子可以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的體驗樂趣,強化閱讀能量,並縮短城鄉之間的數位差距。目前基金會已與智趣王、澔奇、凌網及仁瀚等廠商合作,藉由電子書打造零距離的數位閱讀資源。為確實做到電子書的數位閱讀推廣與內容的多元化,陳淑雲表示,基金會也將持續積極尋找合作對象,希望透過「愛在偏鄉˙雲端閱讀」活動,可以拋磚引玉,號召更多企業與基金會加入行列,民眾在結帳時,也可將消費找零做捐贈,只要1塊錢就能幫助偏鄉地區的小朋友,全省超過1,000家萊爾富便利商店可以捐款。

此外,為了確保學生的閱讀量,「愛在偏鄉,雲端閱讀」計畫更是建立了雲端紀律系統,在後台觀看小朋友的閱讀學習情況。陳淑雲說:「透過此系統,不但可以增加雙方的溝通流暢度,也能了解學校使用電子書的情形,基金會不希望只是單向的捐贈儀式,而是真正落實數位雲端閱讀的推廣,倘若學校無心於此,基金會也會履行合約,撤回平板電腦,將資源捐贈給更需要的偏鄉小學使用。」另外,陳淑雲也指出,未來捐贈給學校的平板電腦,將朝向允許學生借閱回家的方向發展;她表示,放學時間將平板電腦供奉在學校沒太大的功能,只要能建立完善的借閱程序與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生樂於閱讀電子書,隨時歡迎借回家,捐贈的閱讀器要物盡其用才有意義。
以地方特色為基礎 誘發閱讀興趣

不只推廣數位閱讀,光泉文教基金會先前也辦理「特色圖書館改建計畫」,協助新光、馬蘭、大崎、松山、銅蘭、民義、南安7所國小及南安國中改造學校圖書館,建構一處舒適、友善的閱讀環境,期以提升孩童的閱讀力。
「特色圖書館改建計畫」以發展地方特色為出發點,進而運用地方文化特色來拉近學童對於閱讀的興趣與動力,藉以發展學童的專長及能力,同時提高競爭力。在整個計畫中,圖書館的改建,不單單是環境的營造,硬軟體設備也是基金會關注的重點與執行的方向。陳淑雲指出,主要協助對象除了偏鄉學校,不夠偏遠又靠近都市的校區,也就是所謂的三不管地帶,皆列為特色圖書館改建重點;她再次強調,基金會希望把資源挹注在對的地方,為真正需要協助的學校,盡一席棉薄之力。
深入部落 滿足學童閱讀需求

以臺東縣馬蘭國小為例,學校原來圖書室木質地板因漏水而造成嚴重損毀,以紙板鋪補的地面凹凸不平,對安全造成威脅,加上室內空氣潮溼,霉味沖天,圖書室對於學生毫無吸引力,更何況是拾起書籍來閱讀。但無奈,縣政府財務拮据,短時間內無法補助學校經費重新整建圖書室。陳淑雲在實地走訪後,認為馬蘭國小有迫切修繕圖書室的需求,基金會便協助學校重新粉刷牆壁、製作符合學童身高的書櫃、建置兒童繪本閱讀區、加裝吸頂式節能風扇、架設數位查閱區及投影布幕……。整修後圖書館煥然一新,色彩以鮮明的孔雀藍為主軸,呼應靠近海濱的地理特色,空間舒適明亮,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意願。
另外,像是3月16日才正式啟用,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670公尺的新光國小,圖書館燈管老舊黑暗、空間狹小、窗戶無法密合,導致館內長年陰冷,為了讓孩子們擁有優質的讀書環境,在歷經5個月的翻新整修後,內部有如大自然山林的氛圍,加上180吋的投影大布幕,可作為進行互動式閱讀課程時,學生用來展示攝影作品,傳述故事內容的工具。
為了推廣偏鄉雲端數位閱讀,基金會後來也分別捐贈20台及10台澔奇數位科技公司出品的平板電腦給馬蘭與新光國小,小朋友可輕鬆連上由臺灣小學館提供的數位教育輔助系統,也能閱讀互動式電子書亦或是漫遊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電子書服務平台,盡情享受閱讀樂趣。陳淑雲表示,基金會是有目標、長期性的推動閱讀,絕非蜻蜓點水;因此,只要有新的閱讀計畫,過去曾協助過的學校,基金會都會優先詢問意願,讓閱讀的能量持續發酵。
金車文教基金會牽引 提供年輕創作者機會
而在「特色圖書館改建計畫」中,比較特別的還包括宜蘭縣南安國小的戶外閱讀空間。學校原本放置了一個巨大的貨櫃在校園內,非常突兀,也有礙美觀;於是彭尚文、賴予喬及曾立宇在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畢業後,將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情,放大擴展至公眾領域的場合,以「閱讀」作為圖像的情境,與學校孩子一起創作,釋放屬於自己的閱讀故事,讓創造力與想像力從各種不同的彩色筆刷中轉化,完成專屬於南安國小的在地文化氛圍,讓「閱讀」擁抱整個蘇澳。
針對南安國小改建計畫,陳淑雲指出,這3位志同道合的同學,是由金車文教基金會所介紹,光泉文教基金會在執行每項計畫時,都會結合其它基金會擅長的力量,讓計畫執行效能發揮最大效益,金車文教基金會長期培育青年藝術家,「我們可以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用熱情創作理想,把作品完整地呈現在這塊土地上。」
此外,陳淑雲也以藝術教育為例指出,自己在紐西蘭欣賞畫作時,巧遇當地的老師正帶著學生賞析作品,有別於臺灣強調技術面的教學方式,當地的老師不會指導學生一定要怎麼畫?用什麼顏色?反而讓學生自己說明喜歡哪幾件作品,並從學生表達的言語中,觀察孩子的藝術天份,再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陳淑雲說:「臺灣的閱讀教育也是如此,應該以一個較開放的角度,讓孩子透過愉快的體驗過程,去培養閱讀興趣,讓教育藉由閱讀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