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在地人的黃金屋 瑞芳山城飄書香

文:唐祖湘、朱致宜  照片提供:攝影/林宜賢、劉德媛
全新落成的瑞芳圖書館呈現黃金礦城與瀑布造型意象,令人重溫昔日礦業風華,有如置身黃金屋。貼近在地需求設計的閱讀空間,開啟人與書的交流,以及人與生活、人與人的互動,是典型的「斜槓」圖書館。
 

建築師 陳明揮

建築師:瑞芳淘金文化流瀉於書頁間

  瑞芳舊圖書館屋齡有40多年歷史,空間飽和,設備老舊不敷使用,當地人決定在距離舊館不到100公尺處的廣場,打造地上3層的新圖書館,位置鄰近火車站,且為區民活動聚集之處,動向備受矚目。
 

  「近幾年,公共圖書館實體藏書量普遍減少,使用者不再以成人為主,重新配置、規劃分齡空間與鄰里交誼使用成為設計趨勢,瑞芳正是如此。」建築師陳明揮在當地討論多次,感受到區民對新圖書館的熱切期盼,「希望它像一個小鎮的客廳,區民都可以來這裡互動與休憩交流。
 

以使用者角度為設計起點

  瑞芳高齡人口比例偏高,陳明揮將1樓設計成挑高6米5的晴雨廣場,讓長者有遊憩兼遮風避雨的空間。無論天氣好壞,散步、跳土風舞、打太極拳皆適宜,假日舉辦活動,連同周遭道路封街,搖身一變形成寬廣的休閒場域。
 

  2樓為一般閱覽區,也是全館動線主要節點,館員可在服務臺清楚掌握出入口、上下樓動態;成人及兒童各有專屬閱讀區域,陳明揮特別將兒童區與長者經常使用的閱報區安排於同一處,僅隔一道活動式玻璃牆。原因是圖書館週日舉辦說故事活動,常有爺孫結伴前來,玻璃牆一拉起,小朋友徜徉在動人故事中,長輩們安心閱讀書報,不僅可觀察對方動態,又不會互相干擾。
 

  3樓有自修區、筆電區等,屋頂則設計高架木造平臺與景觀植栽,綠美化又能隔熱降溫。多個天窗引入自然光,增添室內明亮度 ,視覺上更加開闊,且有節能環保效果。
 

新的瑞芳分館結合在地自然意象,打造明亮、溫馨且舒適的閱讀環境。 新的瑞芳分館結合在地自然意象,打造明亮、溫馨且舒適的閱讀環境。


用建築表現瑞芳走過的時光

  除了關注使用者需求,陳明揮發揮巧思,將在地山、水、礦、河運元素融入建築。瑞芳早期因金瓜石及九份山區發現金礦而繁榮一時,館內外處處可見相關意象設計,西側山形折面與稜線的灰色外牆,跳脫平面窠臼,玻璃帷幕窗以代表金礦的金黃色調點綴,屋頂天窗則呈不規則的礦石形狀,既復古又帶點文青味。
 

  瑞芳昔日為重要交通樞紐,曾是基隆河道能抵達最遠的地方,因此圖書館2樓以流線型天花板,塑造黃金瀑布般的河道意象及淘金文化。透過大片落地玻璃窗向外眺望,火車站後方綠色山巒一覽無遺,彰顯瑞芳依山傍水的絕佳位置,同時引入室外自然美景,與室內和諧融為一體。
 

  從溝通、設計到建造,費時約兩年半。陳明揮表示,最大挑戰是區民想多留些活動空間,原本希望1樓廣場不要設柱子,但在建築結構上難以實現,於是想辦法減少柱子數量,適當加大跨距,保持同樣避震效果。如今順利開館,在地人皆把這座新圖書館視為新地標,身為建築師的他感到與有榮焉。
 

圖書館主任:斜槓空間滿足居民不同層面需求

圖書館主任 陳國昭

  「以前的圖書館使用族群是學生,現在是全民都可以使用。」瑞芳圖書館分館主任陳國昭是瑞芳人,提到圖書館改建原因,他說:「舊館建物氯離子過高、耐震能力不足,有影響公共安全的疑慮,最後選定同樣位於鬧區的現址重建。」
 

  如今的瑞芳圖書館,挑高的1樓廣場是居民聚會交流的空間,2、3樓除了館藏與自修室,還特地在2樓設置可飲食的咖啡書香區,邀請投幣現磨咖啡機業者進駐,空間功能非常「斜槓」。
 

  陳國昭笑說,以前得想盡辦法拜託居民來辦借書證,自從新圖書館落成,就連觀光客也慕名而來,使用人次每日200餘人以上。新圖書館的質感提升,現在異業結盟也成為常態,館內會舉辦定期展覽,在地里長的社區藝術創作品也成為館內吸睛裝置。
 

讀者:每週替3個孩子挑選讀物

資深讀者 吳欣怡

瑞芳媳婦吳欣怡是瑞芳圖書館的常客,有了孩子以後,她開始頻繁拖著菜籃造訪圖書館。最常停留的地方是兒童閱讀區,由於3個小孩年齡層不同,每次都得花上1小時仔細挑選適合的讀物,偶爾也會參加圖書館舉辦的親子講座活動。
 

  吳欣怡說,舊館的空間較小,參加活動往往得從頭到尾抱著孩子,很難專心在課堂上,新館整體面積變大,使用設施的感受也都升級。「最大的差異是孩子們願意待在圖書館裡看書。」吳欣怡的家就在圖書館附近,秋冬多雨的瑞芳,家長多了一個遛孩子的好去處。



 

山城裡的圖書館搜查線 

山城裡的圖書館搜查線 山城裡的圖書館搜查線 山城裡的圖書館搜查線

山城裡的圖書館搜查線 山城裡的圖書館搜查線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