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國資圖志工臥虎藏龍最愛付出的欣喜

文:楊文琳 照片提供:楊文琳
國資圖志工人數已突破500位,他們來自不同場域,但用心與付出的精神卻是一致的,他們伴隨國資圖成長,不但讓自己跟著成長,也帶領更多讀者看到更多的書。

拿著修好後重新恢復生命的書,大家開心的笑了。

  走進偌大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不時可看到笑容可掬,穿著橘色背心的志工們,提供讀者各項協助,這些志工不但是圖書館重要的幫手,而且其中臥虎藏龍,在讀者看不到的小小辦公室中,有志工夫妻檔擔任「書醫生」,一年修好2,000多本書,讓這些書有再被讀者看到的機會。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時為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在民國79年首度擬定「義務服務員徵募及服務實施要點」,開始徵募服務員;民國81年,義務服務隊正 式成立。當時還沒有「志工」的稱呼,因此第一屆授證的是義務服務員,共46人,至民國103年12月,共有志工468位,到了今年3月已突破500人大 關,年齡層從18歲至79歲都有;而他們也都有不同背景,包括學生、老師、退休人員、家庭主婦、護士、工商服務等不同領域。


最堅持志工編號001的陳麗玉服務25年

劉文昌專業的鑽好書洞,一針一線縫合分崩離析的舊書。  從第一屆的「義務服務員」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志工陳麗玉,不僅是國資圖志工編號001號,也是志工隊成立後的首屆隊長,從舊館搬到新館後的第一任志工 大隊長也是她,她還是第一屆授證的46位志工中唯一一位到現在還在國資圖擔任志工的人,陳麗玉不但是永遠的「志工一號」,也是許多人心中不變的「志工隊長」。


  陳麗玉說,會成為圖書館志工其實很巧,當時她為了充實退休生活上了日文課,下課後想要補充上課內容到圖書館借書,就這麼巧,看到召募志工的簡章,也 開始了她長達將近25年的圖書館志工生涯。陳麗玉說,她跟圖書館的館員學到很多,她發現館員都很有禮貌,對讀者都很好,雖然當志工付出不少時間,但她覺得 提升了自己,館方都會開設課程給志工學習。


  因為在國資圖擔任志工,她一直不斷在學習,現在她還學會自己作企畫書、相片編輯和簡報,家人也很支持她當志工,有大型活動時,當醫生的先生會特地休 診,幫忙攝影作紀錄。陳麗玉開心的說,來這邊當志工很幸福,她現在只擔心到了志工上限年齡80歲到的那一天,沒辦法再來國資圖當志工了。


編號001的志工陳麗玉。  國資圖志工的徵募對象年齡為18歲至80歲,每週能依規定時數服勤者,選擇週二至週五期間服務者,每週需出勤3小時,週六、週日則是兩週出勤一次, 每次3小時,一年出勤時間需達80%,服務期間至少1年,並需參加職前講習。負責擔任志工窗口的館員施玲玲說,國資圖志工需求約在每年年底或年初對外公告 及召募,應徵者相當多,曾有一位77歲的先生問可不可以來國資圖當志工,施玲玲不但表示歡迎,還建議他好好把握80歲前的這3年可以當志工的歲月。


  國資圖志工的服務工作項目包括:圖書上架排列整理,圖書資料借還,活動、演講等會場服務,美工海報繪製,多媒體、視聽資料閱聽服務,兒童室大家說故 事、親子博士信箱活動協助,讀者諮詢服務,出版品刊物校對,導覽解說,展場維護,社群網站維護等。施玲玲說,志工服務的內容相當廣,其中更是臥虎藏龍,例 如有志工可以全程以英語、日語導覽,還有曾經開過裝訂廠的劉文昌、曾杏榆夫妻檔,讓毀損的書籍都得到最專業的修護。
 

最專業志工讓書起死回生的書醫生

損壞的書籍經過曾杏榆的修復變得堅固且不易散開。  原本當會計的曾杏榆說,起先是弟弟在裝訂廠當學徒,之後先生因鞋廠移到大陸,決定轉業一起做裝訂,從民國81年到101年,他們所開設的逸文堂製本 所,工作內容包括:膠裝、線膠裝、精裝、朝馬釘、打孔,當時工廠有十幾名員工,直到3年前,兒女都有了穩定的好工作,加上紙本漸漸沒落,夫妻商量後決定一 起退休,開始過著遊山玩水的悠閒生活。一次和當時擔任太平區圖書館館長的親戚聊天時,他建議夫妻倆應該退而不休,將多年的裝訂專業繼續運用在圖書館,曾杏 榆立刻起而行,馬上就前往國資圖表明她想要幫忙修書,雖然館員表示因為已經是年中,沒辦法成為正式志工,但她並不在意,曾杏榆認為,想做的事就應該馬上 做,所以只要國資圖接受,她和先生就會立刻著手來修書。
 

  對書很愛惜的劉文昌和曾杏榆,兩人一星期工作時數加起來6小時,每次可修理二、三十本書,擔任志工一年的時間已修理2,000多冊。以往國資圖的書 籍損壞時,雖然有志工協助修補,但專業的修書夫妻檔一進來,就可以明顯看出業餘和專業的落差有多大,原本貼滿透明膠帶、看來既醜又散落的舊書,經過劉文昌 和曾杏榆的巧手,不但變得堅固不易散,破破爛爛的封面也變得完整。


  書越多人看損壞率越高,看到書破破爛爛的話,讀者不想借也不敢借,因此曾杏榆修書的第一個重點是封面不能壞掉,在一堆待修書中,曾杏榆正在「處理」 的是相當受歡迎的金庸小說,但封面早已面目全非,她先用牛皮紙補強封面內裡,再貼上透明膠帶,塗上膠,最後夾上長尾夾定型,劉文昌則用從工廠帶來的專業工 具替書鑽洞,劉文昌說,有些書太厚沒辦法用釘書機,所以要先鑽洞後再用棉線縫起來,因為鑽洞不像釘的釘壞可以拆掉再釘,只有像劉文昌這樣的師傅功才能用這 種方式修書。


劉文昌和曾杏榆夫妻檔是專業的修書志工。  劉文昌夫妻感嘆,現在大多數都是靠機器做裝訂,書本只要上架時還黏在一起就好,所以不少書還在展示期間就已經散掉。曾杏榆說,書籍裝訂的成本中膠佔 了很大的部分,便宜的膠雖黏但不耐久,他們之前都用一公斤一百多元的膠,精裝書會再用布和紙補強。夫妻倆雖然在國資圖免費修書,但品質要求得和收費一樣 高,他們修好的書比新書還「勇」,兩人還當場示範修好的書就算用甩的也不會支離破碎,曾杏榆說,他們的品質要求就是修好的書不會再散掉。
 

  做志工做得很快樂的夫妻倆,退休生活精采滿檔,為了每週都能來國資圖當志工,出國時間一定盡量避開要當志工的日子,不吝傳承所有修書撇步,一位在烏日小學擔任老師的志工溫周武,一下課立即趕來學修書,國資圖也有意請兩人開課,曾杏榆笑說,到國資圖當修書志工就當作是裝訂業務的售後服務,每修好一本書 都很有成就感。


多才多藝的志工舉辦攝影展聚焦圖書館

劉文昌也開始收起徒弟傳承修書技藝。  在醫院已擔任志工13年的施玲玲,也早已預約自醫院退休後要到圖書館當志工,因為她看到國資圖志工付出後的豐富收穫,不但認識很多新朋友,更獲得自我的肯定。陳麗玉說,圖書館是開放空間,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次值班時遇到一身酒氣的民眾要借個人視聽室,不知該如何拒絕的陳麗玉用眼神向館員求 救,經驗豐富的館員義正辭嚴的請該位民眾酒醒了再來,頭一低默默離開的民眾經過兩小時後又回來,同樣遇到陳麗玉在當班,他有禮貌的詢問「現在可以讓我登記 了嗎?」這次的經驗讓她體會到圖書館的氛圍的確會改變人,館員的處理態度也讓她學到很多。


  充滿服務熱忱且多才多藝的圖書館志工們,91年8月,出版了由義務服務隊自行編輯、創作的刊物《分享》創刊號,《分享》季刊總共發行了13期。參加 臺中市政府辦理「102年臺中市志願服務宣導活動愛在每個角落――志願服務歌唱比賽」,以最高票榮獲「最佳人氣獎」。志工隊於103年舉辦「志在玩美~國 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志工聯合美展」,全部展出內容都是志工所創作,讓人驚艷於志工們的才華,今年5月還將舉辦一場圖書館主題攝影展,不但全是志工的攝影作 品,而且全都以圖書館為攝影的主題,要讓大家再一次看到志工們平凡中的不凡光芒。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