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臺灣的出版資訊-以《全國新書資訊月刊》與「全國新書資訊網」為基礎

文:曾堃賢 編輯(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摘要】

  本報告首先就幾種目前仍在臺灣發行、較完整報導有關新書出版訊息的連續性刊物,如《書目季刊》(1966年9月創刊)、《文訊》(月刊,1983年7月創刊)、《好書大家讀》(年刊,1991年創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99年1月創刊)、《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書目》(年刊,2001年創刊)以及《書香遠傳》(月刊,2003年6月創刊),及報紙專欄的特色談起。其次,分別介紹長期以來負責執行各類型出版品國際編碼作業之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的主要業務,包括ISBN、CIP、ISRC與ISSN、近4年間臺灣地區的新書出版概況(申辦ISBN/CIP的新書資訊為基礎)、紙本式《全國新書資訊月刊》與數位化「全國新書資訊網」所提供之新書資訊服務。最後提出,建置一套全方位「臺灣新書資訊e化服務平台」的具體建議,以期全國民眾、海內外圖書館與出版界,均能獲得具完整性、新穎性、多元化且豐富的臺灣圖書出版訊息,進而增加我國圖書出版品,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與國際競爭力。

【關鍵字】

國際標準書號(ISBN)、出版品預行編目(CIP)、出版資訊、臺灣

緒言—從幾種紙本式報導臺灣的新書出版刊物談起

  選擇符合社區讀者適合閱讀的館藏資源,是圖書館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面對坊間成千上萬的出版品,認識與如何善用圖書資源的選擇工具,更是各類型圖書館負責館藏建立(或稱採訪館員)的首要任務。圖書資料的選擇工具,可能包括(1)一般出版書目、書評,(2)在版圖書目錄、預告書目,(3)標準書目,(4)出版社、書店、代理商的營業書目、廣告或網站書訊,(5)報章雜誌刊載的書訊及其廣告,(6)網路書店提供之書訊與銷售排行榜,(7)得獎(好書)指南,(8)國家書目,(9)其他方式如他館的館藏目錄(紙本式、線上公用目錄),或是(10)由書商、代理商送達圖書館供館員選閱的「實書」等,均可作為選擇館藏資源的重要依據。

  本報告首先針對臺灣目前仍在發行、較完整報導有關我國最新圖書出版訊息之連續性刊物名稱與特色,依其創刊年代先後談起。

  1. 《書目季刊》(1966年9月創刊)。每期刊載4至5篇重量級的「書評書介」,另於「海峽兩岸文史哲學術著作新書提要」專欄,收錄總類、哲學、宗教、史學、文學及與中國文化相關之學術論著提要約50、60篇之間。
  2. 《文訊》(月刊,1983年7月創刊)。每期刊載文學類「書評書介」約6至8篇,在「文學新書」欄目,收錄小說、散文、新詩、評論、合集等新書介紹60篇左右。
  3. 《好書大家讀》(年刊,1991年創刊)。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評選活動,係在1991年由民生報發起,與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後加入臺北市立圖書館等)共同評選出來的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書單,每年收錄約300至500種。
  4.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99年1月創刊)。係以各出版單位向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申請ISBN/CIP資料為基礎的「預告資訊」。除按月分類登載前一個各出版單位申請ISBN/CIP的「新書書目」(每月約3,200多筆),並提供「新書介紹」(約72至96筆間)、「書評」與「讀書人語」(6至10篇)等。
  5. 《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書目》(年刊,2001年創刊)。本年度性之考考工具書書目,係由國家圖書館出版,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中文參考工具書約計700至900多種不等,依書目、索引、字典/辭典、百科全書、年鑑、年表/名錄、各種目錄、手冊、傳記資料、地理資料、圖鑑/圖譜、統計,以及法規等資料類型排序;同時收錄學者專家及各類型圖書館代表所評選出較具代表性參考工具書的簡介,每年收錄60至100種上下。

  其他,如行政院新聞局發行出版的《出版年鑑》,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書單中,每年平均推選600至700筆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圖書;國立臺中圖書館發行之《書香遠傳》(月刊,2003年6月創刊),在「書香最前線」、「新書資訊站」兩專欄內,有精采近期出版新書的書影及其簡介,惟每期僅收錄12種左右,殊為可惜。至於報紙專欄方面,目前較固定刊載的有:

  1. 《工商時報》「悅讀館」。於每週六出刊,版面1頁,刊登書評、書訊。
  2. 《自由時報.自由副刊》的「愛讀書」專欄。週一到週四,刊登書訊/書評。
  3. 《中國時報》「開卷版」。每週日出刊,版面2頁,第1頁不定期刊登「書話題」、「書人物」、「書故事」、「國際書訊」等專欄,第2頁刊登書評4-6筆,書訊10餘筆。
  4. 《聯合報》「讀書人」。每週日出刊,版面1頁,刊登書評/書訊及作家故事等等與出版、閱讀相關之報導。
  5. 《人間福報》每週六,版面2頁,分為「出版」、「閱讀」兩大板塊,不定期刊登「出版現象」、「閱讀現場」、「閱讀線上」、「生活與書」、「書與人」等專欄文章與書訊若干則。

  綜合上述觀察結果歸納,目前仍在臺灣發行、報導最新圖書出版訊息之連續性刊物,均以主題性之書訊為主。如文史哲學術著作的《書目季刊》、文學藝文新書的《文訊》(月刊)、年度考考工具書的《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書目》,以及提供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清單的《好書大家讀》(年刊)與《出版年鑑》內登載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書單。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所登載最新即將出版的新書資訊,又以申請ISBN/CIP的書目資料為基礎,並不能保證其正確性或是否如期出版。因此,整體來說臺灣普遍缺乏較具新穎性、完整性且正確的新書出版訊息之專業雜誌。

ISBN/CIP、ISRC、ISSN與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是因應圖書出版、行銷管理的需要,並便於國際間出版品交流與統計所發展的一套國際統一編號制度。此項編號制度源始於1967年英國圖書業,1972年經國際標準組織(ISO)正式將國際標準書號訂定為ISO-2108號國際標準,該標準係由一組10個數碼所組成的國際性圖書編碼制度。目前該組書號由4個英文字母”ISBN”及分成5個單元的13位數碼組成,用以識別圖書業、圖書出版品所屬國家地區(語文)、出版機構、書名、版本、裝訂方式或出版形制,這組號碼可說是圖書的代表號碼。(注1)目前分配「957」及「986」兩組3位數號碼,分別代表臺灣圖書出版品的群體識別號。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結合,ISBN國際總部宣佈:自2007年1月起正式全面實施13碼新制。

  以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日治時期的臺北》為例,該書的ISBN為:「978-957-678-449-1」(如圖示1)。其中第4單元「449」,我們稱為「書名識別號」,可以用來區別同一出版機構(者),各種不同書名、內容版本、裝訂方式或形制的出版品。換句話說,《日治時期的臺北》乙書若有內容更新、版本不同、有精裝、平裝發行時,就分別擁有不同的ISBN。

圖1:ISBN圖示—以《日治時期的臺北》為例

圖1:ISBN圖示—以《日治時期的臺北》為例

  出版品預行編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簡稱CIP),是出版者在新書出版前將毛裝本(清樣本)或正文前的書名頁、版權頁、目次、序、前言、摘要等相關資料,先送到國家圖書館(或負責辦理CIP業務之圖書館)予以編目,並於該新書內某一固定位置上印出CIP書目資料的一項措施(如圖示2)。根據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簡稱書號中心)規定:凡是在中華民國境內依法出版的新書,出版者可於該書出版前3個月內與ISBN同時申辦;同時,建議CIP資料最理想印製位置為版權頁上方,若無法在版權頁上方,可選擇印製在版權頁之前後頁。

圖2:CIP圖示—以《聽見殖民地》為例

圖2:CIP圖示—以《聽見殖民地》為例

  茲將長期以來負責執行我國出版新書之ISBN與CIP編製作業之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概況及其兼辦ISRC管理與ISSN代轉件服務,簡要說明如下。

一、ISBN/CIP與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於1989年7月起在臺灣地區推行ISBN制度,翌年2月書號中心正式成立,積極實施ISBN編碼與出版品預行編目(簡稱CIP)作業制度,為臺灣圖書出版品的統一化、標準化與國際化開創了一個新里程。書號中心自開辦日起即以自動化作業方式,為出版者編配ISBN及編製CIP書目資料。1993年將ISBN/CIP書目資料定期轉入「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NBINet)」(http://nbinet.ncl.edu.tw/)內,供各大圖書館採編作業轉錄使用。1997年完成在NCR主機上的建置,並在該館全球資訊網(WWW)上提供全國新出版圖書資訊的檢索服務,1998年7月網頁更名為「全國新書資訊網(ISBNnet)」(http://lib.ncl.edu.tw/isbn/index.htm),同年10月起增加書目下載服務。1999年元月起,更以前一個月向書號中心申請ISBN/CIP的書目資料為基礎,出版《全國新書資訊月刊》(以下簡稱月刊),迄今已發行118期,為報導臺灣的新書出版訊息與評介兼具的書訊型雜誌。2003年10月,將月刊最新一期的內容,分成「每月新書」、「出版閱讀」,以及「最新消息」等報導,發行「全國新書資訊網電子報(ISBNnet News)」,將最新出版訊息透過電子報的發行,提供圖書館界、出版業界與喜好閱讀民眾的選書參考。

二、ISRC之核發管理與ISSN申辦資訊服務網

  1998年11月,行政院新聞局函教育部建議國家圖書館成為「ISRC」核發與管理之主管機構,1999年4月起書號中心正式兼任我國ISRC的管理中心。ISRC係指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是針對錄音及音樂性錄影資料,所制定的一套國際性編碼系統。ISRC之於錄音錄影資料就如同ISBN之於圖書、ISSN之於期刊,是國際間通用的資料識別碼,作為辨識唱片(phonograms)等錄音資料及影碟片等音樂性資料(music videograms)的一種國際標準,不同之處在於ISBN是由書號中心給予每一本書編號,而ISRC係由12個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字所組成(如圖3所示範),其作品流水號,則由登記者自行給號。(注2)在書號中心多年努力下,更將經業者授權同意下約1分鐘左右的試聽曲,於「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http://isrc.ncl.edu.tw/)上,為讀者提供最新音樂出版資訊。

圖3:ISRC圖示—以「全心注視你專輯‧新的親密」一曲為例

圖3:ISRC圖示—以「全心注視你專輯‧新的親密」一曲為例

  此外,書號中心還提供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之代轉件申請與相關諮詢服務工作。「ISSN」由一組8位數碼組成(如圖4),也是國際間賦予期刊資料的統一編號,常見的期刊、雜誌、報紙、叢刊或年刊等大都屬於ISSN編號範圍,業者如欲申請,可填妥ISDS申請單逕向法國巴黎國際期刊資料系統中心(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ISDS International Centre)申請,或請書號中心代轉申辦(注3)。2007年11月起,書號中心又將臺灣期刊(含報章雜誌)業者申辦ISSN的資料、申辦進度、ISSN相關資訊及其網站連結等,建置一個新穎、透明化的資訊服務平台—國際標準期刊號資訊服務網(http://issn.ncl.edu.tw/issn/),以提供申辦者、全國民眾瀏覽檢索。

  因此,屬於傳統出版品,諸如紙本式的圖書、期刊(含報章雜誌)以及有聲音樂性出版品的國際標準編碼,均透過書號中心之編配管理或轉件申辦,對於全面掌握臺灣的出版資訊、協助該館書刊資料送存和典藏國家文獻助益不少。

圖4:ISSN及其條碼化圖識—以《全國新書資訊月刊》(ISSN1560-6708)為例

圖4:ISSN及其條碼化圖識—以《全國新書資訊月刊》(ISSN1560-6708)為例

近四年來臺灣出版新書的比較分析—以ISBN/CIP資料庫為基礎

  書號中心於1989年7月起在臺灣推行ISBN制度以來,在各出版機構(包括公、民營出版社、學術單位及政府機關)與作者的重視參與,及圖書館界同道的協助與推動,使本項國際圖書編碼制度獲得許多具體的成效。筆者試圖以近4年來(2004-2007)年間出版業界(含個人)申請ISBN和CIP的統計資料為基礎,分析臺灣圖書出版總「種」量、「類別」之統計分析如下(注4)。

一、2004至2007年申請ISBN圖書「種數」的統計分析

  依據書號中心提供資料顯示,在1990年2月中心剛正式成立時,僅有429個出版機構的15,531種圖書取得ISBN;1993年突破1千個單位,計有1,218個單位的20,885種圖書取得ISBN;到了’96年底增長到2,050個單位的25,283種圖書取得ISBN;’98年計有30,583種圖書取得ISBN;2000年底達3,011個單位的34,216種圖書取得ISBN。

  近4年來臺灣出版圖書申請ISBN的表現,更達到高峰。由2004年3,820個出版機構的39,882種圖書取得ISBN;2005年突破4千個單位,計有4,088個單位的41,966種圖書取得ISBN;而截至2007年12月底,更高達4,497個單位的42,018種圖書取得ISBN。(如表1所示)換言之,在2007年參加申請ISBN的出版機構,幾乎為開辦初期(1990年)申請參加者的10.48倍;而取得ISBN圖書的種數為1990年代的2.71倍之多。而在2007年,雖然取得ISBN之圖書種數與前一年度略減一些,但申請ISBN的出版機構卻增加到4,497個單位,創歷年來新高。

表1:2004至2007年申請ISBN總(種)數的分類統計分析

項目

年度

申請ISBN量(筆)數 圖書種數 參加ISBN之出版者(家)10. 平均申請 申請CIP量(筆) 參加CIP之出版者(家)** 平均申請
1989* 6,802 6,370 265        
1990 17,883 15,531 429   1,619 123  
2004 44,780 39,882 3,820 10.44 24,853 2,865 8.67
2005 46,713 41,966 4,088 10.27 26,303 3,073 8.56
2006 46,853 42,281 4,362 9.69 26,375 3,247 8.12
2007 45,572 42,018 4,497 9.69 25,955 3,336 8.12
成長倍數 2.55(2007) 2.71(2007) 10.48(2007)   16.03(2007) 27.12(2007)  

單位:種(筆)數、單位數

說明:成長倍數係2007年與1990年的比較

二、2004至2007年申請CIP圖書「類別」的統計分析

  在申請CIP的新書統計方面,1990年時也僅有123個出版機構的1,619種圖書申請到CIP資料。到’93年底突破1萬種,計有668個單位的10,166種圖書取得CIP資料;’95年突破1千個單位,計有1,055個單位的14,038種圖書取得CIP資料;2000年底止達2,126個單位的20,168種圖書取得CIP資料;至2003年12月止,總計有2,734個單位的23,895種圖書取得CIP資料。

  書號中心於近4年來,致力於臺灣出版新書CIP的編製,也呈現穩定成長之勢。比如說:2004年參加CIP的出版機構有2,865個單位的24,853種圖書取得CIP資料;2005年突破3千個單位,計有3,073個單位的26,303種圖書獲得CIP資料;截至2007年12月底則有3,336個單位的25,955種圖書取得CIP資料。(如表1所示)這項成果與1990年剛開辦CIP作業比較起來,2007年參加CIP編製的出版機構為1990年的27.12倍;獲得CIP資料之圖書種數為16.03倍(如上表1)。總體來說:自2004至2007年間,平均每年申請ISBN圖書裡,將近有62%以上的新書編製成CIP資料,以嘉惠圖書資訊界,相當難得。在2007年當中,與取得ISBN之圖書種數一樣略減,但申請CIP出版機構卻增加到3,336個單位,較前一年度增加了89家。

  至於各類圖書的出版情形(以2007年為例),則以語言/文學類(含兒童文學)最多,有7,460種、其次分別為應用科學類,有5,239種圖書、社會科學類,有4,588種圖書、美術類1,971種等類別的新書較多;而又以總類圖書出版量最少。(如表2所示)

表2:2004至2007年申請CIP資料的分類統計分析

年度別

類別

1990 1991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2007百分比例
總類 48 108 327 335 277 260 1.16%
哲學類 145 439 1428 1441 1602 1557 5.82%
宗教類 120 434 1506 1700 1607 1533 6.13%
自然科學類 155 486 822 822 769 753 3.06%
電腦資訊科學 0 0 1305 1231 1118 1082 4.58%
應用科學類 194 725 4744 5100 5181 5239 19.58%
社會科學類 226 764 4108 4499 4545 4588 17.14%
史地/傳記類 142 347 1516 1619 1557 1512 6.00%
語言/文學類 512 1338 6945 7201 7236 7105 27.53%
兒童文學類 0 0 273 351 449 355 1.38%
藝術類 77 283 1879 2004 2034 1971 7.62%
小計 1619 4924 24853 26303 26375 25955 100%

單位:種數

三、2005至2007年未申請CIP資料之新書類型

  由於書號中心人力有限,不可能針對所有出版品進行CIP作業。部分類型出版品如:高級中學以下之教科書或考試用書、兒童繪本或兒童讀物、東洋漫畫書、小說及雜文,以及各級政府機關出版之簡介、業務年報、施政報告書或發行量較少的出版品,並不宜鼓勵編製CIP資料。茲就月刊自2005年1月迄2007年12月止(總號73至108期)刊載這些未申請CIP資料的新書類型統計分析如表3所示:3年來每年約有1萬4千多至1萬5千多種圖書,沒有編製CIP資料。

  至於未申請CIP資料之新書類型,則以教科書及考試用書為最多,近3年來平均每年出版3,644種,佔所有未申請CIP資料圖書的24.22%、其次為漫畫書類,平均每年出版3,022種佔20.09%、再其次為「其他類」,平均每年出版2,912種圖書,佔19.36%;其中又以政府出版品的出版量最少,平均每年出版994種圖書,佔6.61%而已。這些出版品當中雖然沒有編製CIP資料,但部分類別如:教科書及考試用書、漫畫書的出版「量」,是研究臺灣圖書出版市場不可忽視的一環,尤其在漫畫書的表現上,代表著一定閱讀的族群,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在「其他」類中亦參雜相當多有用的學術研究資訊,可供讀者挑選閱讀。

表3:2005至2007年未申請CIP之圖書類型

年度

類型

2005 2006 2007 2005-2007小計 2005-2007百分比例
政府出版品 1007 1021 954 2982 6.61%
教科書及考試用書 3311 3728 3892 10931 24.22%
兒童讀物 2427 2268 2019 6714 14.88%
漫畫書 3177 3002 2887 9066 20.09%
小說及雜文 2008 2250 2438 6696 14.84%
其他 2837 3135 2763 8735 19.36%
小計 14767 15404 14953 45124 100%

單位:種數

2005至2007年未申請CIP之圖書類型圖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與「全國新書資訊網」的新書資訊服務

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的創刊與特色

  月刊(案:前身為《臺灣地區國際標準書號中心通訊(月刊)》,1990年3月至1996年8月止,總計出版78期)於1999年元月開始發行,其創刊宗旨為:1.蒐集、編印臺灣地區完整之出版新書資訊;2.刊載新書介紹與書評,藉以提升出版品質;3.提供圖書出版與行銷之訊息,以促進圖書行銷、嘉惠讀者及提升讀者利用圖書資訊之素養;4.提供圖書館及各界人士新書資訊,做為圖書採購之參考。(注5)

  月刊自創刊以來,一直以提供臺灣完整的最新圖書出版資訊、豐富的新書介紹、深度的專題書目、多元的書評園地與出版研究及趨勢報導,做為編輯方針。9年多來總共企劃新書書目、新書介紹、通論、書評、讀書人語、作家與作品、專題選目、專訪、出版觀察,以及自2003年3月起陸續推出「出版代誌(大事紀)」、「童書賞析」等專欄。歸納各專欄編輯成果,月刊具備下列幾個編輯特色:

  1. 新穎且多樣化的「新書書目」
    每期除刊載前一個月向書號中心申請ISBN/CIP的最新出版圖書書目外,同時提供新申請ISBN出版機構名錄、新書書目分類統計、申請ISBN出版機構類型統計等實用資訊,以彩色圖表呈現,讓讀者以最簡明易懂的方式,了解前一個月臺灣圖書出版的最新概況,同時提供線上檢索瀏覽與下載新書書目功能,這是臺灣報導新書出版消息的專業雜誌中少有的做法。
  2. 嚴謹而具代表性的「新書介紹」
    從各出版機構(含個人)送存國家圖書館及定期採購的新書中,較具時效性、學術性或可讀性的圖書輯成。每書約180字左右的簡介並附該書書影,註明適讀對象為一特點。此外,每年配合臺北國際書展活動,策劃「臺灣出版TOP1」專欄,刊載各出版社自行推薦前一年度最具代表性圖書1至2種;每年7、8月間推出「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年度書目」,收錄前一年出版的重要參考工具書,並選出其中較具代表性的100種左右撰寫提要,國家圖書館參考組同時輯印成「年度參考工具書書目」(注5),供各界參考;也是臺灣唯一能長期且持續出版介紹新版參考工具書的指引。
  3. 主題式的「書評」經營
    月刊採計畫編輯方式發行,不定期賦予一個「主題」,讓「通論」、「書評」、「讀書人語」、「作家與作品」、「專題選目」、「童書賞析」等單元環繞在當期所企劃的中心主題上,並兼顧「大眾」和「小眾」的閱讀需求,頗具特色。
  4. 深入而完整的「作家與作品」、「專題選目」
    有計畫地推出「作家與作品」、「專題選目」欄目,試圖透過專家學者或有經驗的圖書館員,編製深度的專題書目,做為圖書館暨資料單位、研究人員,以及對該主題或作家有興趣的讀者,建立評估館藏資源與研究參考書單的依據。
  5. 蒐集臺灣出版活動訊息的「出版代誌」與具國際視野的「出版觀察」
    出版事業主管或相關政府機關、圖書出版與書店業等專業組織、出版教育單位以及相關業界訊息,供讀者了解目前臺灣圖書出版事業最新動態。同時,加上以報導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等地區圖書出版的現象與市場趨勢,如暢銷書、熱門話題書、適合各類型圖書館典藏的參考工具書與經典作品、國際書展活動、推廣閱讀等資訊,以提供國內出版業界或圖書館界選題及採購圖書參考。
  6. 編製年度的「分類目錄」
    月刊於每年度的最後一期均編製刊載「分類目錄」。將本刊內容分成通論、書評、專題選目、讀書人語、作家與作品、專訪、出版觀察、童書賞析、消息報導、編者的話及新書介紹等欄目編製成篇名目錄;其中「新書介紹」按中文圖書分類法的十大類編排,再依書名筆畫排序,方便讀者查檢。

  月刊迄今發行近118期,為報導臺灣最新穎、最完整的新書出版訊息與評介兼具的書訊型雜誌之一,於2007年4月慶祝創刊100期專號中,亦有多篇學者專家指教文章,給予月刊多鼓勵和具體建議。(注7)

二、全國新書資訊網及其電子報

  誠如前述,書號中心自1989年7月開辦臺灣地區的ISBN申辦作業後,即以自動化方式,為出版者編配ISBN及編製CIP書目資料。1998年7月完成建置「全國新書資訊網(ISBNnet)」(http://lib.ncl.edu.tw/isbn/index.htm)專屬網頁,除供各界檢索我國即將出版之新書資訊外,同時增加書目下載服務,最近幾年以來,每年平均下載達100萬筆以上,充分發揮新書書目傳佈之功能。茲將專屬網頁主要功能說明如下:

  1. 書號中心導覽
    介紹書號中心各項業務,包括ISBN、CIP、ISSN、ISRC作業說明及連結、申請須知、印製方式,申請表格及其列印。網頁也同時提供英文版之業務簡介(About ISBN)與月刊歷年來各專欄(新書介紹及新書書目除外)全文電子檔。2007年11月完成,國際標準期刊號資訊服務網(http://issn.ncl.edu.tw/issn/)提供ISSN轉件申辦進度查詢服務。
  2. 新書介紹
    以最近3年內刊載於月刊上「新書介紹」專欄為範圍,分別可用類別、出版機構、月份、適讀對象等方式查詢,同時可於勾選書目後,點選顯示詳細資料查看內容簡介或點選放入下載專區,再至下載專區之選書清單下載書目資料。同時可利用e-mail推薦給朋友。
  3. 書目資料庫
    將所有編配ISBN/CIP的書目資料,提供關鍵詞全文檢索及進階查詢功能,檢索項目有書名、作者、出版者、叢書、標題、分類號、ISBN、正確出版年月、預計出版年月,並可以AND、OR、NOT做邏輯運算。每筆書目資料項目包括書名、作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月、定價、ISBN、裝訂型式、頁數、高廣、標題、類號、適讀對象、售價、到館記錄以及跨異質性資料庫檢索連結;而書目資料也可以選擇MARC格式、卡片格式呈現與下載服務。目前書目資料庫已累積歷年來申請總量達60萬筆以上。
  4. 出版機構網
    收錄所有申請ISBN代碼的出版機構,包括一般出版社、學術團體、政府機關及個人。資料項目包括全稱、簡稱、地址、電話、傳真、門市地址、門市電話、英文名稱、英文地址、出版範圍、劃撥帳戶名稱、劃撥帳號、前置號(ISBN代號)、網址(URL)、電子郵件(E-mail)及門市地址地圖。
  5. 線上申請
    分業者專區提供出版機構ISBN/CIP線上申請、申請進度查詢、出版與銷售訊息維護等線上即時服務;另有書目下載帳號申請與線上申請說明。
  6. 下載專區
    提供一般使用者查詢註記資料下載,以及已申請帳號者以ISBN或其它方式進行批次書目資料下載,可選取ISO-2709、MARC格式、卡片格式、採購清單等下載格式,並可選擇ISBN10碼或13碼以PC存檔或e-mail方式下載書目資料。
  7. 電子報
    提供「全國新書資訊網電子報」訂閱/取消功能與訂閱者基本資料建檔。電子報以月刊最新一期內容為主,分成「每月新書」、「出版閱讀」,以及「最新消息」3個專欄,以擴大傳佈臺灣最新出版圖書資訊。
  8. 得獎記錄
    提供國內優良得獎與推薦好書之書目資訊,並持續對這些書目資料進行彙整,以提供完整之得獎圖書目錄,供各界瀏覽下載之用。

展望未來—建置一套全方位的臺灣新書資訊e化服務平台

  書號中心自1989年7月在臺灣推動ISBN作業制度以來,迄今長達19年之多。

  以近4年來說,每一年平均約有四萬種以上的新書,透過該館書號中心取得ISBN,而又有六成二的新書編製成CIP資料,這兩項作業幾乎包括了所有臺灣新書出版的訊息。同時,透過「全國新書資訊網」及書目下載服務、「全國新書資訊網電子報」、《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等途徑傳佈給需要的使用者,一方面協助出版界掌握圖書商品的管理和行銷,另一方面也讓各圖書館能全面掌握到最新的出版訊息,以做為採購臺灣出版新書之基礎。

  雖然,書號中心自開辦日起即以自動化作業方式,為出版者編配ISBN及編製CIP資料,惟目前建置於該館NCR主機上的管理系統,屬封閉型之作業系統且長達10年之久,早已不符網路時代的作業需求。因此,書號中心自2006年起利用該館「社教機構服務升級第2期計畫」 機會,記取過去使用舊系統的優缺點、使用經驗、廣徵圖書出版界、圖書館界的意見並委託學者進行專案研究,積極規劃未來作業服務平台的功能需求。整體來說,此項e化服務平台,至少包括下列幾點特色:

  1. 規劃高效率、透明化之ISBN和CIP線上申辦作業機制;
  2. 擴大ISBN的給號範圍,掌握更多元化的臺灣出版資訊;
  3. 建立讀者與出版機構間互動之智慧型新書資訊服務平台;
  4. 加值轉化更豐富的新書訊息,以供使用者閱讀研究參考。例如將各出版機構申辦ISBN/CIP資料時,所導入新書之基本書目資訊、書影、作者簡介、摘要、導讀或目次等資料,經審查機制評審後,可提供該館館藏目錄(OPAC)查詢時,亦可顯示該書之書影、作者簡介、摘要、導讀或目次等資訊,以增加資料的應用、降低全館相關系統之建置及維護管理成本,也可以成為圖書館、出版界以及社會民眾所共享的「閱讀」資源。

  同時,更期待著透過這一套「全方位的臺灣新書資訊e化服務平台」,讓讀者獲得更豐富的新書資訊外,亦可提供出版業界、圖書館界掌握到更多的出版活動與學術研究動態,呈現總體的出版資訊,進而增加臺灣圖書出版品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與國際競爭力。

【注釋】

  • 注1: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國際標準書號與出版品預行編目使用手冊》,2006年10月,頁5至13。
  • 注2: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使用手冊》,2004年6月,頁1至3。
  • 注3:「ISSN申請須知」,於http://issn.ncl.edu.tw/issn/。上網時間:2008年10月20日。
  • 注4:有關歷年來臺灣地區申請ISBN/CIP的統計數字,由國家圖書館書號中心提供。
  • 注5:莊芳榮,〈發刊辭〉,《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期,1999年1月,頁1。
  • 注6:國家圖書館參考組輯印的專書,包括:《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2000年度書目》(民國90年9月)、《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2001年度書目》(2002年10月)、《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書目》2002年2006年(2003年至2007年)及《臺灣出版參考工具書書目:2000年至2002年》(2003年9月)等8種。
  • 注7:曾堃賢,〈《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0期回顧與分析〉,《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00期,2007年4月,頁18至24。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