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新港文教基金會╳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 在地人的閱讀據點

文:心怡 照片提供:新港文教基金會、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

過往,行動書車多以閱讀推廣作為出發點,如今許多行動書車在提供書籍之外,更以溫柔與貼心承接起在地需求,期待能讓書車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發揮最大功能。

 

  無論是公部門或是民間團體,考量偏鄉地區對閱讀的需求,往往會藉由行動書車將閱讀資源帶往各地,也成為多年來最熱門的閱讀推廣行動之一。


  然而對於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新港文教)的行動書車,抑或是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以下簡稱玩具圖書館)的桃園復興行動親子車而言,其所肩負的任務,不單只是將書籍帶往社區,更是主動出擊的以細心發現社區所需,規劃出最符合在地需求的行動書車,以溫柔承接鄉親們對於閱讀的期待與渴望。
 

維泰號行動圖書館為新港居民提供多元閱讀服務。 繪本類圖書能引發小朋友閱讀興趣。


新港文教基金會維泰號行動圖書館 服務新港在地居民

  新港文教的行動書車於1997年開始轉動閱讀的輪軸,在社區與學校間扮演著傳遞書香的角色。隨著一代車日趨老舊,再以二代車重新出發,過程中,不斷因應時代的腳步,讓行動書車的功能可以更符合社區的需求。

 

  新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家瑋回憶,基金會在成立第二年時即設立圖書館,提供親子閱讀與安親教育。然而嘉義縣新港鄉總計有23個村落,大多居民皆居住在其中4個村,學校也多設置於此,「對外圍19個村莊的小孩而言,在推廣閱讀教育上就顯得不足,要孩子都到基金會的圖書館來,相對困難。」


  很快的,基金會即開始發想是否有可能主動出擊,將資源送到小孩的身邊。1997年,林懷民老師家族捐贈圖書巡迴車,以其曾祖父林維朝、祖父林開泰命名「維泰號」,讓缺少大眾交通工具的新港偏遠村落與學校,也能透過巡迴服務推廣、借閱書籍。

小朋友開心閱讀書車提供的書籍。 維泰號以多元活動帶領長者進入書香世界。圖為懸絲偶活動表演。 提供偏鄉地區閱讀資源,是維泰號的重要使命。


  徐家瑋進一步解釋,林懷民始終認為,在偏鄉教育中,閱讀教育相對重要且不可或缺,有了維泰號之後,他們立即展開巡迴行動,將館內圖書資源帶往其他村莊。

 

  「這輛車很有趣,我們會打開廣播系統,播放我們的會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村民聽到這首歌,就有小孩或是阿公阿嬤追著這輛車跑。」徐家瑋笑言,抵達目的地之後,鄉親還會主動將書車上的書架扛下來。


更新書車 讓學子與長者共照共學

  隨著歲月的輪轉,第一代維泰號在行駛近19年之後,不得不在2016年因為老舊而結束任務。然而將閱讀資源帶往孩子身邊的心卻未曾因此停止轉動。因此新港文教以閱讀書箱替代,將書按月更換送至學校班級,直到2020年初,第二代維泰號啟動油門,行動書車才又開始在新港的村與村間傳遞著書香人情。

 

  然而,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以及3C產品漸盛,基金會同仁不斷在想,第二代行動書車不能再只如一代書車如此單純,應該做些什麼改變。


  於是他們召集新港地區高中、國中小老師共同組成「閱讀推動委員會」,更找來23村的照顧服務員們共同討論,最終決定班級書箱依舊提供,同時將書車服務的對象擴及到樂齡長者。

長輩利用書車駐點機會,前往借閱書籍。 維泰號邀請長輩們說故事,分享兒時回憶。

 

  他們協同走入社區媒合社區劇場、物件劇場、退休的國小校長、教師及在地青年,以劇場、物件以及懸絲偶及簡單的圖書繪本,帶領長者進入書香世界;之後更設計課程,引導長者透過圖片講故事。


  「最後我們把長者帶入校園,由他們將埋藏在心中70多年、從未訴諸他人的兒時回憶講給孩子們聽。」徐家瑋欣慰的表示,說故事的長者最年長有93歲,最年輕也有75歲,然而口條依舊流暢清晰,說書過程中,也道出更多這塊土地的過往及回憶與新世代分享,「這無疑是將我們看不到的人文風景過往,透過口述方式流傳下歷史足跡。」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復興行動親子車 從行動中找出需求

  新港文教的行動書車以照顧幼童與樂齡長者出發,而玩具圖書館復興行動親子車則以親子車作為主要功能。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副理事長羅幼蓮回憶,當時本是想在復興地區設立一座親子館,但現實卻讓他們不得不止步,「復興鄉幅員遼闊,又是山區,交通相當不便,親子館要設置在哪裡?」


  在一次次的討論過程中,可行的替代方案逐漸成形:「既然如此,乾脆我們自己開車把資源送過去。」

 

  復興親子活動車館長田葳蓉表示,復興行動親子車籌備起於2017年8月,正式啟用是在同年的11月。短短4個月間,他們拜訪教會、里長,徹底了解地區需求,最後決定提供的服務內容琳琅滿目,除了童書,更有親子活動、玩具外借、親子教養諮詢、個案轉介以及提供親子共玩遊戲,甚至還啟動到宅服務,進行家庭長期關懷。

復興行動親子車將親子資源主動帶給有需要的民眾。 親子車將教玩具資源帶往社區,提供民眾使用。


  田葳蓉進一步表示,復興地區有許多小媽媽以及隔代教養家庭,對於教育,他們大多徬徨無措,「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帶小孩,尤其是還沒上學的孩子,在家不是發呆就是看電視、3C。我們帶去的雖是二手玩具,但是有發揮肌肉發展、刺激智育的功效。」

 

  由於服務項目眾多,每回出車除了田葳蓉,還有社工與托育人員跟隨。田葳蓉一一細數工作職責,「大家各司其職,社工要觀察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並進而關心孩子的狀況;托育人員則是教導孩子操作教具以及帶親子活動;我自己在幕後觀察現場場域問題以及活動細節,透過檢視調整步伐。」


  對於高關懷家庭,復興行動親子車甚至也提供到宅式育兒教導服務,針對3歲以下尚未就學的孩子,且家長有需求者,進一步提供諮詢項目。

托育人員在活動現場帶領親子活動。 親子車開入社區,進行親子教育宣導。


服務更深更廣 為教育盡一份心力

  即使親子車的功能看似滿載,但田葳蓉卻自信的認為,還能做得更深,「未來我們期待在婦女懷孕期間就可以開始陪伴她,在孩子出生之前即給予服務與提供資源。」

 

  身在教育現場的最前線,羅幼蓮對此感同身受,「在復興有很多的小媽媽以及隔代教養家庭,有些人需要支援,但卻不知道有資源在;也有人連自己需要什麼都不知道。」她感慨的表示:「不能等問題發生、孩子大了,才在末端處理問題。」


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小小孩接觸閱讀。  一般人大多認為,學校無疑是各村、各莊與各部落中最重要的教育單位,當復興行動親子車走進校園時,不少人曾問羅幼蓮,何以願意讓書車開入校園?她的認同縝密且周全,「因為學校孩子來自部落,部落好,孩子才會更好。只有學校努力,部落或是家庭沒有成長,學校會更辛苦。所以復興親子活動車也是在為教育盡一份心力。」


  無論是新港文教的維泰號,抑或是玩具圖書館的復興行動親子車,其肩負的早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閱讀推廣,而是廣納鄉親的需求,在把每一個孩子照顧好的同時,也透過專業的力量,讓社區變得更好。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