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158期文教訊息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自然觀察記錄,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像是法國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與拉斯科洞窟(Lascaux)裡的壁畫。縱使文字發明後能加以大量記載或分析描述,卻無法取代圖像傳遞的快速便利,於是觀察自然且描繪記錄,遂發展成為兼具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就自然史(又稱博物學)而言,早期的科學繪圖能幫助人們識別、鑑定各類生物。爾後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及地理大發現時代到來,愈趨精進的繪畫技巧與不斷發現的新型物種,促使科學繪圖融入更多鉅細靡遺的表現。19世紀後,殖民版圖的競奪開發,亦促使自然史乘勢而起,許多探險隊除了有動植物學、地質學、人類學等專家隨行,也會搭配繪圖師記錄現地觀察素材,甚至部分科學家,即具備相當程度的繪圖能力。因此科學繪圖的發展,可說是與自然史的興盛息息相關。
 

  在臺灣,與自然史相關且最早的科學繪圖,是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傑克森.胡克(William Jackson Hooker)於分類學文獻中的蓪草繪圖,並以此為起點延續臺灣的自然史研究至今。除了專業的學術文獻,科學繪圖也常出現在各出版社的圖鑑當中。常與出版社或學術書籍合作,且作品較為現今人們熟知的科學繪圖家即有王仁禮、陳建鑄、黃崑謀、鄭義郎、林松霖、楊恩生等。
 

  本次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策劃的「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特別跨域整合各界之豐富典藏資源,並透過國立臺灣博物館的研究專業,詮釋科學繪圖在臺灣的發展與演進,以及與臺灣自然史研究的關係。相較於之前內容,更側重科學繪圖與相關學術書籍,以及與出版社之合作關係,主要展示各類書籍與畫稿,包括從中抽取而出的圖片、照片、解說插圖等,讓觀眾也能從博物學者的視野,追隨臺灣從古至今的自然探索足跡,豐富民眾的閱讀體驗。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展出日期:2021年11月23日(二)至2022年3月6日(日)
展出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樓「藝文走廊」
共同主辦: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捷克UNESCO世界遺產 X 百年成就風華再現

「捷克UNESCO世界遺產」特展  捷克共和國位處歐洲核心地帶,擁有豐富的世界遺產與自然景觀。本次「捷克UNESCO世界遺產x百年成就風華再現」特展,由文化景觀風情與人文工藝二維度所組成,呈現捷克近代獨特的人文地理薈萃。

 

  從1992年至今,捷克境內共有23項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入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16處有形文化遺產包括:布拉格歷史城鎮中心、捷克.庫倫洛夫歷史城鎮中心、特爾奇歷史城鎮中心、綠山.聖約翰臬玻穆若望朝聖教堂、庫特納霍拉皇家銀城、萊德尼采.瓦爾帝采城堡莊園文化景觀、克羅姆大主教花園宮殿、荷拉修維采歷史村莊、利多米修城堡、歐羅慕慈聖三位一體紀念柱、布爾諾圖根哈特經典現代建築、特烈比奇猶太區與聖普羅可比聖殿、柯拉杜比飼育訓練馬場景觀、庫聖山採礦區,以及今年剛剛入圍的「捷克溫泉水療金三角」:國王溫泉城、瑪莉雅水療城與法蘭弗謝克水療城。另外,7項無形世界文化遺產則包括了:南摩拉維亞與茲林地區的民俗舞蹈、赫林地區面具狂歡遊行、國王騎行、捷克傳統木偶、猛禽訓練、藍染技術與耶誕手工琉璃珠。
 

  若從歷史進程來看,捷克人堅毅奮鬥爭取民主,曾經歷一連串波濤洶湧,值此之際各領域專業人士仍展現了豐沛的創作能量,無論是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科學、體育、建築、工業等,皆造就出傑出不凡的成果。
 

  為頌揚並記錄這歷史長河中捷克的光輝燦爛,來自皮爾森市的西波西米亞大學拉季斯拉夫藝術設計學院(Ladislav Sutnar Faculty of Design and Ar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est Bohemia)的多媒體設計學系學生,在教授雷娜塔傅奇科娃(Renáta Fučíková)的帶領下,以插畫演繹出一場場視覺饗宴,並透過學生獨到的創意視角,賞析張張精彩又深具教育意義的繪畫圖文,昭顯捷克1918年至 2017年百年間的卓越成就與璀璨風華。
 

----------------------------------------------------

「捷克UNESCO世界遺產x百年成就風華再現」特展

展出日期:2021年12月21日(二)至2022年1月9日(日)
展出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5樓「閱覽區」
共同主辦:捷克觀光局、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