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雲林農業博覽會甫在3月底盛大落幕,這個地點選在虎尾,時間延續3個多月的博覽會,展現農業的活力與希望,也讓不少外縣市民眾首度拜訪了雲林縣文化資產密度最高的虎尾小鎮。
虎尾,舊稱「后尾」、「五間厝」、「大崙腳」,西元1906年虎尾糖廠建成後,帶動發展,大量人口遷入,工業商業興盛市街逐漸形成。這座雲林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產量迅速成為全國第一,讓虎尾成了知名「糖都」,其後增建的虎尾至斗南的鐵路支線,便利的運輸讓虎尾更加繁榮,至今虎尾糖廠依然持續運作,更是備受觀光客喜愛的地方。因為「糖」起家、經濟繁榮,虎尾在日治時期即興建不少重要公共建設,更幸運地保留至今。
雲林故事館(原虎尾郡守官邸)、雲林布袋戲館(原虎尾郡役所)、誠品書店虎尾店(原虎尾合同廳舍),十字路口、短短不到100公尺的距離內,讓虎尾小鎮老建築再利用風華再現,也是推動閱讀與地方文化的好範例。
誠品書店 古意建物改造
最新進駐虎尾的是誠品書店虎尾店,西元2013年12月底開始試營運,這是雲林的第一家誠品書店。1939年所建的合同廳舍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的二層樓建築,中間有突出的塔樓可用來觀測火警發生,是日治時期的虎尾地標,曾經作為派出所和消防隊共用的辦公室,與臺南市的消防局同屬臺灣僅存的塔樓式廳 舍建築。目前誠品書店裡,還見得到許多當年使用痕跡,木門、木窗、消防隊的文物、出勤時能夠迅速從二樓降到一樓的通道,都讓誠品虎尾店更充滿歷史感。舒適的空間、合宜的動線,可以自行翻閱的書籍,最新的出版品、分門別類的擺設,都讓讀者可輕鬆地閱讀,孩子們下課後的空檔,家庭的親子假期,甚至是買菜經過、洽公等待等等,都可以進來,閱讀沒有距離。設於二樓的星巴克,依然保有老房子的質感,一張長木桌適合開會、討論、分享,常見有人放鬆喝咖啡、帶本書閱讀, 窗外看向的是雲林布袋戲館,更添氛圍。
一間誠品的進駐,會不會對小鎮的閱讀風氣帶來影響?顯見的是可提供更多閱讀上的便利性,找書、查書、買書都更加方便,但實質的影響還需時間觀察,然而可肯定的是,正面的影響是必然的。
雲林故事館 推動讀書會活動
更早成立的雲林故事館,可以說是推動虎尾閱讀與文化保存最重要的推手。創辦人唐麗芳,2006年起帶著雲林故事人協會進駐這棟原來的虎尾郡守官邸, 是雲林第一棟活化成功的文化資產,鼓舞了更多文化資產加入活化行列。唐麗芳說,經營故事館,抱持的理念是「不理會觀光客」,清楚的以「營造在地生活」為 主。從1999年起的讀書會推動開始到說故事,從閱讀書籍分享心得開始,到讓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故事,從在地出發是理念也是核心價值。下課了,家長帶著 孩子來這裡,短短幾十分鐘讓孩子坐在榻榻米上隨意看書,享受與閱讀親近的片刻時光。
原本的圍牆拆掉後,故事館更顯寬闊,也讓原本在牆外好奇觀看的人有勇氣走進來,畢竟以前這裡曾是官邸,庭院深深的地方。對於在地累積,一直是故事館重視的部分。從招募志工、走出故事館,推動「走讀」,遍地開花,在縣內各國小巡迴為小朋友說故事,整個雲林都是故事館,讓「閱讀」走出去也可以走進來,成為雲林縣重要的兒童閱讀推手。2014年1月,故事人協會把在故事館的推廣閱讀經驗擴及到「雲林縣定古蹟二崙分駐所」,與各級學校合作推動閱讀、鼓勵社區 進行文化交流,處處撒下故事的種子。
布袋戲館 強化在地文化意象
在故事館旁、誠品對面,還有一座布袋戲館、這是原來的虎尾郡役所,西元1931年落成,是虎尾地區最有氣勢的官方建築,重新規劃後於2007年11 月開館,展示的是布袋戲,從掌中戲、金光戲到霹靂布袋戲,布袋戲偶、戲臺、戲劇文化均展示,強化了「布袋戲故鄉」之稱的虎尾在地文化特色。3座幾乎並肩而立的老建築再利用,可說讓虎尾的人文風采從原本的單點到塊面化,一次拜訪,就可同時參訪3處,有人笑說是新興鐵三角。
其實,早在鐵三角形成,在大型連鎖書店進駐前,虎尾早在2010年就有了一家位於小巷裡的獨立書店「虎尾厝沙龍」,已經是虎尾人的秘密收藏點,從誠 品走過去不到5分鐘,位於民權路彎曲巷內的「虎尾厝沙龍」,是一棟兼具「和風」與「洋味」的和洋建築,最外方的招牌上寫著「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裡面有著書店、輕食咖啡、以及藝術、展覽、活動、講座……,屋子不大,但各個房間就像是一座座的書庫,在1940年代風格沙龍裡,可以坐下好好看書,細緻而 優雅。問起虎尾厝工作人員,誠品進駐是否會造成影響答案是「客源不同不會」,獨立書店特色就在選書。
春天方在3月到,農業雲林正一片嫩綠,作物們開始蓬勃生長,閱讀的種子也在虎尾這處文化小鎮裡,四處萌芽、開心生長。住在虎尾是幸福的,各式各樣的閱讀方式,書、音樂、講座都融入日常片刻,相伴著在地人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