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臺中文學行旅 領略作家筆下的建築風情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在臺中,有許多老建築承載著在地人難忘的記憶,也因著新建築的誕生為地方開啟了嶄新的故事,將它們書寫成冊,陳列於圖書館展示架上,成為旅人翻閱這座城市的最佳嚮導。


在臺中公園中的湖心亭,融合了日式典雅與西式的穩健。  「臺中公園往一中的出口會經過中興堂與臺中圖書館的後方,一是圖書資源寶庫,一是表演藝術的廳堂,兩座最具代表性的藝文空間毗鄰而立,我每次行經此地,總是無比的感動,心想,學校坐落在如此的文教區,真是幸福的極致。」—路寒袖〈我的文學輿圖〉


  作家路寒袖文中指的臺中圖書館,即是當時的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他就讀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一中)時,第一次到圖書館借書就是在此,也是他大量閱讀中西方文學作品的資源寶庫。


  如今,圖書館已從當時的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變身為國立臺中圖書館,而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精武分館,到現在由臺中市立圖書館營運管理的精武圖書館。雖然隨著時代、使用需求的變遷,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已和過往大不相同,但不變的是圖書館推動閱讀的初衷。
 

精武圖書館 老靈魂新面貌

精武圖書館大量採用窗戶引入公園景觀。

  歷經一年半空間改善工程的精武圖書館,於今年2 月1 日重新開幕,大門口上方「戀戀省圖.春燕歸來」的字條與繪圖,便是圖書館「邀請民眾與築巢的燕子,一同將春天的生氣盎然帶回來,追憶省圖風情,譜寫臺中城市新『閱』章」的意象。


  踏入館內,空間以白色為主色調,紅木紋書櫃為次色調,並大量採用大片玻璃落地窗,使移除層層隔間的圖書館,變得通透明亮。除此,在逛完四層樓的圖書館空間後,是否發現其它特別之處?精武圖書館主任江芊儒解惑,是「燈具」。館內於閱讀區使用T5 燈管;在書櫃區裝上投射燈;展示(覽)區配以大型投射燈;窗邊區則懸掛吊燈。燈具將內部空間分為四大區塊,但彼此間卻又相互交織在圖書館各個不同的地方,希望以此為設計,達到學習、休息平衡的效果,讓使用者來到館內不會只通往單一的目的地。不論是進館閱讀的民眾、看展的觀賞者,抑或只是來參觀、逛逛的人,都能在走動的過程中,巧遇事前沒有預想會看到的書籍、展覽等,可藉此體驗不同區域的感覺與氛圍。


  其中每層樓都設有展示(覽)區,是這次空間改造的重點。她說,館內有許多資源,「我們主動透過主題的展出,讓使用者迅速接觸到每個不同區塊的資源,進而燃起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像是三樓的主題圖書區,便打破以分類號排架的方式,歸納並將一般大眾使用率高的旅遊、手作、食譜、健康生活、園藝花藝、投資理財等主題圖書匯聚在一起,透過展示讓使用者快速找到感興趣的書籍;也透過與五樓至七樓的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合作,在青少年專區舉辦展覽或是開設工作坊、課程等等,讓高中生以多元的形式接觸、喜歡上閱讀。

  

精武圖書館設有「臺中學」館藏特色區。
  而一樓展區正在展出的是臺中公園常民文化展「歲月流金—臺中公園時光漫步」,訴說著臺中公園自設立以來,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臺中人,走過百餘年歲月。隨著歷史更迭,公園裡的建物興替、景觀變化、事件活動,都具體刻畫出從清朝以來的發展歷程。展覽透過照片、古地圖和新聞報導,讓參觀的旅人可以了解臺中公園的發展脈絡。在公園中的湖心亭(舊稱為池亭、中正亭),為雙併式頂涼亭、白色混凝土扶臂柱、木造梁柱及窗扇構成,融合了日式典雅與西式的穩健。從闢建以來,即為臺中市地標性建物,有許多圖徽都以湖心亭代表臺中,像是臺中市政府府徽,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另外,還有勝利碑、望月亭、廣播放送塔、臺中物產陳列館、縣社臺中神社殘蹟……,皆是臺中人共同的記憶。


  若想進一步了解臺中,可於精武圖書館「臺中學」館藏特色區書牆上,挑選幾本書籍,坐在窗邊閱讀臺中豐厚的文化歷史,伴隨著窗外臺中公園的景貌,遙想昔日所承載的在地記憶。
 

臺中作家典藏館 展出60 位臺中作家

  接著通往五樓的臺中作家典藏館,它是臺中文學館的延伸,典藏了曾在臺中出生、生活、寫作的臺中作家的經典文物、作品、照片等,透過常態展示,讓參觀者更加認識作家的創作與故事,同時感受美學與文學並行的空間。


  步入館內,整面的「作家群像牆」,以攤開來不同大小的書本為設計,形成不規則的排列組合,如同每一年代,跌宕生姿,波瀾變化的故事。「作家常設展」則依年代排序,從1900 年出生的作家葉榮鐘到1983 年的江凌青,展示出60 位臺中作家紀事、照片及創作,藉以了解作家的生平與文學脈絡。「手稿與文物展」以手稿(或復刻本)、紙本文物、作家的物品為展出,像是林德俊以詩歌構成的象棋、林廣將〈霧色〉寫於葉子上的詩作、林沈默精心製作的結婚特刊等等,皆真實反映出作家的深刻情感。而「數位影音室」則播放著臺中作家的訪談形象紀錄片,同時導入雲端數位資訊設備,讓參觀者隨時都能觀看、了解每位作家。

臺中作家典藏館「作家群像牆」形成不規則的排列組合。  臺中作家典藏館透過常態展示,讓參觀者認識臺中作家。


  在精武圖書館二樓也設置了臺中作家專區,蒐集約200 位臺中作家著作,並常態辦理作家著作展,加深到訪者對臺中作家及其作品的認識。
 

臺中文學館 在地文學搖籃

臺中文學館約三層樓高的老榕樹, 形成壯觀的氣根廊穴。

日本時代的舊宿舍

留落來

百外年的大欉榕仔……

       —林武憲〈一個好所在─臺中文學館〉

  隨著《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作家林武憲的詩作抵達臺中文學館。驚見一棵約有3 層樓高的老榕樹,形成壯觀的氣根廊穴,道出一段長遠悠久的歷史。臺中文學館原為1932年落成的日式警察宿舍群,2009 年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臺中文學館」為定位,進行修復與活化再利用工程,於2016 年8 月26日正式啟用。臺中文學館全園區共分為6 棟館舍,包括常設展區、主題展區、兒童文學區、研習講堂、主題餐飲區及行政區,以展覽、研習、推廣為主要用途,記錄了臺中文學發展的軌跡與在地文學家的成就。


  走進常設一館,它是昔日警察署長宿舍,因此規制最為宏大、做工最為精美。館內的展示主題包括「臺中文學大紀事」、「文學社群叢刊」、「臺中文學搖籃」、「文學關懷與批判」及「文學貢獻獎特區」等;而常設二館則設有「作家影音區」、「坐看文起時互動區」、「山海屯城區文學風景」、「發現臺中文學地圖」、「臺灣縣八景詩」等展區。展出形式活潑多元,除了靜態展出,還有互動體驗。旅人可將指尖輕觸螢幕,它將帶你進入作家筆下的場景,感受作家曾在臺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挖掘臺中文學地圖。
 

臺中放送局 廣播歷史記憶

臺中放送局的主體建築屬於「過渡式樣」建築。

放送記憶

放送歷史

時間的軌跡凝結在聲波……

      —李敏勇〈放送之音,歷史之影─臺中放送局〉

  在2002 年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臺中放送局,緣起於日本昭和天皇的登基大典,當時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希望能聽到實況轉播,因而於1935 年催生出臺中放送局,作為報導、教化、娛樂節目的放送。臺灣光復後,於1925 ~ 1998 年中廣臺中臺時期,一直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廣播臺。


  臺中放送局的主體建築屬於「過渡式樣」建築,即無華麗裝飾的現代建築,只有在細部以西方歷史式樣元素裝飾。建築構造共有94 扇窗戶組成,被譽為擁有最多扇窗戶的歷史建築物。旅人可隨著時間、天氣的變換,賞析窗戶映照出來的光影變化,將它書寫成一首詩作。
 

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 飄散書香的知識燈籠

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兒童室。

  浪漫的詩意隨著微風吹拂,來到了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江芊儒說:「入夜後的圖書館外觀,就像一盞飄散書香的知識燈籠。」透過玻璃帷幕可看見館內的館藏擺設、使用者閱讀的樣貌、舉辦活動的熱鬧氛圍……,讓人想走進圖書館一探究竟。


入夜後的圖書館外觀,就像一盞飄散書香的知識燈籠。(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提供)  首先進入虛擬實境體驗室,戴上VR 眼鏡,體驗虛擬實境館舍導覽,了解圖書館樓層分配與區域規劃。在「飲食文化」特色館藏專櫃,不論是飲食風格、飲食地圖、飲食文學等,皆能以閱讀豐富飲食生活;兒童室提供的則是繪本、兒童小說、兒童知識性讀物、0 ~ 5 歲圖書、育兒圖書、外文兒童圖書,還有多元文化專區,讓親子、家庭可以享受共讀的美好時光……。不論走到哪個區域,都能感受到閱讀與在地生活的親密連結。江芊儒說,圖書館與隔壁民宅建築間距僅鄰0.5 公分的距離,未來將持續以親民的姿態服務使用者。





======================

若對於本篇介紹內容有興趣,歡迎各位讀者親自到精武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只要出示於精武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的Facebook 打卡畫面,並且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按讚,前10 名的讀者即可至精武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領取精美好禮1 份。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