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15號的「府中15」,名稱簡潔明瞭,直接反應出館舍所在的地理位置。建物前身為板橋多功能文教館,在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的契機下,去年12月轉由新北市政府接管,並在文化局策劃下於館內設立「新北市動畫故事館」與「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讓「府中15」成為影音藝術與動畫發展的重要基地。
民眾可由府中捷運站2號出口往前行走40公尺,會發現擔任「府中15」代言人的導演「一哥」拿著傳聲筒和打扮亮麗的演員「五弟」雕像,佇立在門口迎賓,引導參觀者入館探索動畫的奇趣世界。館舍二到五樓,為「新北市動畫故事館」的多元化展示空間,館方會不定期推出動畫主題相關展覽,繼4月21日開幕首展「動的鑰匙」之後,即日起至12月2日,將以「Fun動奇蹟」特展,開啟民眾對動畫的無限想像。
「Fun動奇蹟」特展 從生活開始認識動畫
此次特展從生活文化中的動畫創作題材出發,集結業界資源,共同展現動畫跨界應用的多元樣貌。展覽設計則以魔幻元素,來營造主題情境,分別規劃成「生活動畫屋」、「幻動魔術帽」、「跨界任意門」與「原創動畫書」4個展區,透過圖文並茂的解說、各式各樣的模型、道具、分鏡腳本及趣味的體驗與放映國內自製動畫片,邀民眾一起認識臺灣動畫的發展歷程與軌跡。
在「生活動畫屋」裡,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建築窗景中,隱藏著一幕幕常見的生活動畫。但仔細湊近一瞧,小綠人交通號誌、動態霓虹燈看板、101大樓LED顯示幕……,也算是動畫嗎?加拿大動畫家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len)曾說:「動畫不是『會動的畫』的藝術,而是『畫出來的運動』。」世界著名電影特效大師理查德.泰勒(Ricahard Taylor)也認為動畫是:「將一段連續的靜態影像組合起來,經過快速播放,進而創造出動作進行的幻覺。動畫包含了想像動作及表演動作,畫動並不是讓圖動起來,動畫形成的關鍵在於畫出動作。」
因此,上述例子皆為動畫的一種,像是小綠人交通號誌是由7格不同人形圖案組成,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的特性,隨著交通號誌秒數減少,顯示走動到快跑的動作;動態霓虹燈看板也是利用視覺原理,產生一閃一閃連續跳動的景象;另外,民眾還能翻翻看有趣的光柵片圖片,透過光線偏折的原理,可看見原本靜止的馬匹開始奔跑,連鳥兒也展動翅膀飛舞了。
動動手、動動眼 探索動畫的奧秘世界
動畫師就像是擁有神奇的魔術般,施以幻技,讓圖稿中的角色瞬間活了起來。進入「幻動魔術帽」展區,可跟隨「臺灣動畫大世紀」的軸線,步入國內動畫的發展歷史中,並透過魔術台上的動畫場景設計手稿、分鏡腳本及傳統動畫製作流程,對動畫產生初步的了解。接續不容錯過的是展區裡的巨大魔術師帽裝置,上面展示出幻影風車、古典走馬畫筒、手翻書、透片等物件,讓民眾透過體驗過程,探索動畫箇中的奧秘,還可動動手在魔術畫片正面與反面,分別蓋上小鳥與鳥籠或是蜘蛛及蜘蛛網的印章,並將兩手輕握住細線,轉一轉,會發現小鳥被關進籠子裡,蜘蛛攀爬在吐出的絲網上。
在破解動畫的小祕密之後,通往「跨界任意門」,深入認識動畫的多元類型,以製作方式來說,大致可分為傳統與非傳統動畫,依表現形式則可區分為平面動畫、立體動畫與電腦動畫,這三大類又各自因不同材料的運用而區分出更多類別。展區特別以各領域的精采作品,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動畫類型,包括《姆姆抱抱》製作動畫的樹屋模型;《LOOP 尋寰系列:開不完的門》透過轉旋的連續畫面拍攝,看見一隻忙碌的老鼠總有開不完的門;還有以高科技3D立體動畫製作的《霹靂布袋戲》等。
最後拾階而上,來到「原創動畫書」展區,有3本運用影像裝置製作的大故事書,以輪播方式,放映臺灣第一部動畫長片《封神榜》與經典代表作《孔子說》、《清秀山莊》、《魔法阿嬤》,知名動畫《卡滋幫:河底的銀河》、《水火108:駱駝城》、《米各說系列》及文化宣導動畫《國寶總動員》、《台北!台北!》、《幸福港口》、《微笑的魚》等20部國內自製的原創動畫,讓民眾更貼近屬於臺灣人的動畫故事。
活動教室 開辦動畫手作課程與講堂
展覽期間,館方特別搭配展示內容,於六樓的活動教室開辦動畫手作課程。「動畫探索時光機」在老師的帶領下,教導小朋友認識動畫的原理與故事,並親手製作迷你走馬畫筒及幻影風車玩具,揭開動畫神奇的一面;「FUN動開麥拉」則透過真人、現成玩具或食物,在老師的協助下,拍攝動態影像,完成30秒的動畫小短片,其中餅乾動畫課程,還可以一邊吃餅乾一邊做動畫,趣味十足。
同時,也舉辦動畫講堂,邀請臺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石昌杰以「臺灣原創動畫」為主題,回溯50年代至今的臺灣動畫產業發展;北藝大動畫學系教授史明輝則以「獨立動畫創作」分享個人創作經歷;青禾動畫設計總經理陳春霞用好的動畫創意,可以將市場價值無限延伸,說明「動畫在新媒體的應用」;動畫飛行館創辦人陳竜偉運用「繪本與動畫的協奏曲」,探討同一主題作品下,動畫與繪本呈現的方式與風格;而遊戲橘子動畫原型師曾偉人則「從平面到立體 淺談動畫原型製作」解釋何謂動畫原型?並於現場以原型實體簡述原型動畫的製作過程。
紀錄片放映院 打造影像新焦點
為了培養紀錄片觀影人口,建立紀錄片工作者發表平台,新北市政府去年12月3日也在館內地下一樓,啟用「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每個月引進不同主題的實驗影片及優秀紀錄片,透過紀錄片導演的獨特視角,關心周遭所發生的故事。11月份將以「末日曙光」為主題,並於周六、日,選映岩井俊二的《311之後》、李惠仁的《不能戳的秘密》、《金甘蔗影展——前進大林蒲》影片集、《在路上》、《熟男減碳日記》5部與生態環境議題相關的紀錄片,以及追求人權、自由的《當龍吞了太陽》、《自由邊境》,還有2011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更好的世界》、美國名導葛斯范桑的《最後一次初戀》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奇蹟》,其它還包括《一首punk歌救地球》與《紐約紅尾鵟傳奇》。
「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開幕近1年來,以穩固的在地資源結合專業團隊,推動新北市成為影視產業城,不僅成為國內影壇關注的焦點,透過定期的活動及紀錄片放映,與跨界多元的接軌,更展現出多面向的發展樣貌,成功串連新北市在電影藝術推廣上的努力與成果,未來也將持續藉由影像的力量,讓紀錄片的播放不只是在放映院而已,更能擴及其它區域,打造紀錄片發表、觀賞、交流的平台。
影音閱讀館 收藏國際知名出版品
延續館舍主題,新北市政府還特別在八樓設立影音閱讀館,並設有書籍閱讀區、電腦檢索區與視聽包廂,收藏了逾700件來自各國知名動畫、紀錄片、影音創作的圖書資料與DVD等出版品,還包含動畫分鏡及腳本等教學出版品,供民眾館內借閱、觀賞。其中,包括皮克斯、夢工場、迪士尼、宮崎駿等國際知名動畫公司、工作室出品的影音名作,像是《米老鼠》、《史努比》、《鋼鐵人》、《波妞》、《超人》、《變型金剛》、《原子小金剛》、《怪獸電力公司》等,還有超夯的《復仇者聯盟》電影原作,都是重要的收藏。
在館內除了書籍類可現場自由翻閱,民眾要記得攜帶證件到館登記,即可置身在挑高、明亮的舒適環境,欣賞DVD影片,亦或是與家人、朋友在專屬的視聽包廂內,享受美好的悠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