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群媒體發文要附圖已成為風潮,然而要如何結合圖像與文字去說一個好故事呢?且讓我們透過「繪本誕生的秘密故事-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去體會其中奧秘。
為推廣臺灣本土原創繪本,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於2020年推出「解密繪本創作DNA-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一同解密繪本背後的創作秘密。透過精心策劃的主題展覽與書展,包裝為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提供各縣市申請展出,俾利推廣全民閱讀,縮短城鄉差距。展覽以「原創精神」、「創作解密」為特色,向讀者展示了臺灣近年最傑出的繪本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由14個出版社聯手18位繪本創作者,透過創作靈感的發想、插畫手稿的演變以及故事架構的設計等面向,讓展覽中的代表繪本作品以不同的風格和形式去呈現獨特的創作道路,期許能藉此展覽推廣臺灣本土創作繪本,鼓勵民眾參與臺灣原創繪本創作,給予圖文創作者更多揮灑的空間。
兒童文學專家楊茂秀教授:「圖畫書裡面的圖是大地,文是大地上的路徑。」繪本中的文字與圖畫搭配得天衣無縫,共同描繪出一個故事。好的繪本作品除了引起讀者的共鳴、呼應社會議題外,往往也受到許多國內外獎項的肯定,近年來臺灣的圖文創作者在各類國際競賽中嶄露頭角,不論是華文界「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意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童書獎」(Bologna Ragazzi Award)、英國「麥克米倫圖畫書獎」(The Macmillan Prize)等獎項都屢獲佳績。此次入選展出創作歷程的臺灣原創繪本作品多數為榮獲獎項的創作者的代表作。
由一個故事轉化成一本好看的繪本往往是漫長歷程。首先,要先有圖稿與文字草稿的雛型。接著,要確定整本書的配頁、故事結構等等。通常會有好幾種的草稿,然後是重頭戲:運用適當的媒材確定表現方式,透過出版社與創作者反覆修正後,最後完稿呈現。一本繪本的誕生,不光只是創作者的心血,背後還需要編輯、出版社、印刷等不同的專業齊力分工,才能成就一本好作品。因此展覽也透過出版社的不同視角,讓我們認識出版社如何扮演如婦產科醫生一般的重要角色,成為創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梁,用心協助新繪本的誕生。而融入展覽延伸閱讀的主題書展,不僅有入選的創作者的其他重要繪本作品,更有影響這些創作者的重要書籍,幫助創作者去挖掘作品的最初創作靈感,讓我們體認到創作除了日常生活上的觀察與體悟,更需要知識與精神糧食的補給。
繪本在臺灣傳統被稱為「圖畫書」,是運用文字和圖像一起創造故事的書籍,隨著許多社群媒體的圖文傳播的提升,圖像語言的價值越發重要,繪本也同步突破年齡的限制,不再被認為只適合給孩子閱讀的書籍。日本寫實報導作家柳田邦男曾提倡「三讀繪本」的價值,所謂的「三讀繪本」,指的是幼時的「悠遊」與為人父母時的「伴讀」,外加累積無數人生經驗後的老年「品茗」。正是敘說了不同年齡的讀者隨著不同心境、不同情境閱讀繪本會因此有不同的體驗。
誠摯的邀請讀者一起跟隨著優秀繪本作品的創作軌跡,發現繪本所建構的不同故事世界!更多「解密繪本創作DNA-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活動資訊,請上巡迴展活動官網(https://event.nlpi.edu.tw/illustration)查詢,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同攜手來參加這場創作的饗宴,藉由繪本創作也嘗試述說自己的故事。
 |
 |
 |
 |
 |
 |
 |
HOME
文、圖/林廉恩
巴巴文化
|
艾瑪˙媽媽
文、圖/孫心瑜
小魯文化
|
風中有鷹
文、圖/何華仁
玉山社
|
樹上的魚
文/桂春、米雅圖/種籽設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和林良爺爺散步去
文/林良 圖/李憶婷
國語日報
|
阿河
文、圖/安哲
大塊文化
|
寶寶不想睡
文、圖/李瑾倫
信誼基金出版社
|
 |
 |
 |
 |
 |
 |
 |
偷蛋龍
文、圖/唐唐
小天下
|
奧運
文、圖/陳又凌
聯經出版
|
小老鼠的夢想
文、圖/劉旭恭
水滴文化
|
杯杯英雄
文、圖/蔡兆倫
道聲出版
|
騎著恐龍去圖書館
文/劉思源 圖/林小杯
步步出版
|
小熊在哪裡?
文/kiki、圖/許匡匡
四也文化
|
想念
文、圖/陳致元
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