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點亮山海圖書館的知識微光

文:鄒明珆 照片提供: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澎湖縣湖西鄉立圖書館、臺東縣延平鄉立圖書館、花蓮縣萬榮鄉立圖書館

隨著社會變遷與科技演進,現代圖書館早已不只是書籍收藏與提供靜態閱讀的場域,而是透過多元活動和創新服務,成為滿足不同年齡層需求的學習空間。特別在偏遠的鄉鎮地區,圖書館不僅是知識傳遞的窗口,更肩負文化推廣、教育支持與社區凝聚的重任,讓閱讀跨越距離,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澎湖縣圖舉辦「星空電影院」萬聖節特別場,眾多家庭在圖書館戶外廣場共度美好夜晚。

  過去,提到圖書館,人們往往聯想到書架林立、閱覽桌整齊排列的靜謐空間。然而,圖書館的功能遠不止於此。隨著分齡與分眾概念的普及,各地圖書館從使用者角度出發,鼓勵館員發揮創意,舉辦多樣化的閱讀推廣活動,並透過跨領域合作,拓展閱讀範疇,呈現更多元的圖書館樣貌。


  相較於都市圖書館,偏遠地區的圖書館面臨更多挑戰。地理上的孤立使書籍流通、活動舉辦與資源導入更具難度,甚至連「如何讓書本順利送到讀者手中」都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即便如此,圖書館依舊積極面對,以創新方式讓閱讀種子得以生根,點亮知識微光,使學習的可能性得以延伸。
 

串聯全縣鄉圖 讓閱讀跨越海洋

澎湖縣圖定期派出「行動圖書館」專車,將閱讀資源主動送到不同讀者群體。

  澎湖縣圖書館(以下簡稱澎湖縣圖)作為全縣最大的公共圖書館,承擔的不只是縣內書籍管理的責任,更是閱讀推廣的核心樞紐。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科長夏尚俐指出:「澎湖本身就是離島,而七美鄉與望安鄉更是『離島中的離島』,如何讓書籍能夠有效流通,使各地居民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是澎湖縣圖長期努力的目標。」


  為打破地理限制,澎湖縣圖整合全縣5座鄉立圖書館,建立「澎湖縣公共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讓居民可線上預約書籍,透過書車配送至指定圖書館。針對七美鄉與望安鄉等二級離島的居民,澎湖縣圖更在交通船上設置書櫃,讓當地館員到港口領取預約書籍,確保偏遠地區讀者享有同等品質的借閱服務。此外,澎湖縣圖也定期派出「行動圖書館」專車,與社區、學校、監獄等單位合作,將閱讀資源主動送到不同讀者群體。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局長陳鈺雲於節慶故事活動中與孩子們同樂。

  在閱讀推廣方面,澎湖縣圖每年策劃不同主題活動,使圖書館成為居民學習與文化交流的中心。例如,2022年以「食農教育」為主題,邀請印尼華僑作家劉明芳巡迴各鄉立圖書館,分享異國飲食文化,並帶領居民以在地食材烹調南洋料理,將知識轉化為實際體驗;2023年聚焦「海洋保育」,舉辦「聰明吃魚救海洋」講座、兒童繪本故事分享會及在地魚料理製作等活動,讓環境教育向下扎根;2024年則因應AI浪潮,以「AI與數位素養」為主題,串聯各鄉立圖書館舉辦主題書展,並為公務人員、青少年讀者和樂齡族群安排講座、夏令營與課程,提升民眾對數位工具的使用與識讀能力。


  此外,澎湖縣圖也不忘在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每年搭配民俗節慶舉辦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更建置「澎湖記憶數位資料庫與檢索系統」,讓各地民眾能透過線上搜尋,深入了解澎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儘管推動閱讀的過程需克服先天環境限制,澎湖縣圖團隊仍持續創新,讓閱讀成為澎湖人的日常風景。

 

閱讀日常化 圖書館成為第二個客廳

  位於澎湖本島東側的湖西鄉立圖書館(以下簡稱湖西鄉圖),內含兒童閱讀區、書庫、閱覽室與公共電腦設備。然而,隨著讀者需求增加,館藏與活動空間已顯不足,湖西鄉圖於2021年成功向教育部申請經費補助,興建新館,以提供更優質的閱讀與學習環境。


  湖西鄉圖館長許誌玲表示:「圖書館的價值不只是館藏的數量,而是它能為居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湖西鄉交通不便,主要讀者為親子和少數的樂齡族群,且長者識字率偏低,難以透過傳統閱讀推廣方式營造閱讀風氣。因此,湖西鄉圖轉變策略,主動走入社區活動中心,透過說故事和手作活動,讓長者透過聆聽與動手體驗接觸閱讀。

親子共同參加「繪本野餐會」,享受在陽光下閱讀的暖意。 2024年因應AI浪潮,以「AI與數位素養」為主題,為樂齡族群安排講座。

 

  而為了有效推動全齡化閱讀,湖西鄉圖更透過五感體驗深化學習。館內長期舉辦親子說故事活動,並引入「朗朗小書房」的純粹朗讀法,讓兒童透過聆聽拓展語言能力;開設兒童美術及作文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表達能力;結合戶外活動,與博幼基金會合作,鼓勵高風險家庭的孩子透過閱讀換取「攀樹體驗」與「攀岩訓練」,讓學習更具動力與樂趣。


  除了推廣閱讀,湖西鄉圖也致力於地方文化的傳承,不僅向海洋委員會申請補助,設立海洋主題書專區,也與周邊學校合作推動巡迴書展與書箱漂流,培養孩童對海洋文化和環境保育的意識,讓閱讀更貼近日常。此外,湖西鄉圖結合閱讀講座和走讀活動,帶著讀者探索在地歷史文化,成功讓圖書館從靜態知識提供者轉變為地方文化推廣平台。

「2024龍來湖西樂元宵」活動,讓孩子們透過乞龜文化,延伸認識海龜。 湖西鄉圖舉辦「親子共讀好時光」,由大孩子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對我們團隊的人力來說,要舉辦這麼多活動真的是自我挑戰,但看到越來越多民眾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時,就覺得這些努力都很值得。」許誌玲笑著分享,由一群家長自發組成的「樂讀一二三親子讀書會」已經運行多年,不僅參與的親子每月持續討論兒童小說,還鼓勵孩子擔任小小志工,為更年幼的孩子說故事,顯見閱讀習慣正逐漸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


  隨著新館興建,湖西鄉圖的閱讀願景也逐步成形。未來將打造「生活實驗基地」,引入開放式廚房,推動美食主題館藏與料理體驗,讓學習更加多元有趣。「我們希望圖書館能夠成為居民的『第二個客廳』,讓孩子、長者、家庭自在學習與交流。」

湖西鄉圖於端午節舉辦「端午艾香隨」閱讀推廣活動。 戶外走讀活動帶領讀者認識潮間帶與抱墩,讓閱讀更貼近日常。
 

強化圖書館資源 成為在地居民的知識燈塔

為更增進親子感情,湖西鄉圖辦理料理活動,也為館方未來的生活實驗基地奠定基礎。

  萬榮鄉立圖書館(以下簡稱萬榮鄉圖)位於花蓮縣中區,地處中央山脈東側,轄內多為太魯閣族與布農族丹社群(Takiivatan)的居民。由於地理環境幅員遼闊、交通不便,加上許多家庭為隔代教養,當地居民的閱讀習慣仍有待培養,兒童與青少年的學習資源亦相對有限。因此,作為區內少數的圖書資源傳遞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據點,萬榮鄉圖不僅提供閱讀服務,更積極走入社區,讓書籍真正成為部落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有效營造閱讀風氣,萬榮鄉圖主動與各學校和文化健康站合作,推出「閱讀宅急便」書箱計畫,讓書籍能夠直接送入部落,減少居民前往圖書館的不便。同時,也與各國中、小學教師建立LINE交流群組,共享閱讀資源,並在學校內舉辦多場閱讀活動,強化學生與圖書館的連結,提升學童的閱讀興趣與學習動機。
 

萬榮鄉圖辦理「感恩巧克力聖誕花圈」手作活動,小朋友們專心聆聽講師講解。

  不僅如此,成立於1991年的萬榮鄉圖,近年來持續進行環境改造與設備升級,包括汰換舊電腦、增購平板,讓居民能夠透過數位科技拓展閱讀視野。同時,萬榮鄉圖更打造「太魯閣族特色閱讀空間」,精選大量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語言相關書籍,讓在地居民能夠透過閱讀深化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認識。目前,館藏總數約4萬5,000冊,其中兒童類書籍近2萬冊,並依讀者需求規劃嬰幼兒、青少年、樂齡族群等專區,確保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都能在館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未來,萬榮鄉圖將持續深化「太魯閣族圖書資訊特色館」的定位,積極擴充相關領域的館藏,並強化社區巡迴服務,使閱讀資源觸及更多族人。萬榮鄉圖館長鍾萬能強調,圖書館不只是書籍的儲藏地,更是串聯知識學習的橋梁,期待未來透過更多創新方式,讓書香真正扎根部落,使閱讀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深植原鄉 打造陪伴原住民世代學習的知識基地

  臺東縣延平鄉是一個以布農族為主的山地原住民聚落,轄區內的延平鄉立圖書館(以下簡稱延平鄉圖),自1977年成立以來,不僅是提供書籍的場域,更是當地居民重要的學習與社交空間,陪伴社區成長,成為原住民族群文化與知識傳承的媒介。


  延平鄉圖館長余桂榕指出:「延平鄉地理交通不便,圖書資源流通相對更困難,因此圖書館不能僅限於借閱書籍,必須提供更貼近在地需求的多元服務。」為此,延平鄉圖會視學童需求輔導未參加安親班的學童課後寫作業,甚至在家長無法即時接送時,協助聯繫家長或送孩子回家,充分發揮輔導與照顧功能。此外,延平鄉圖暑期也增加辦理琴棋書畫課程、讀書會、電影賞析等多元活動,讓社區居民能夠探索興趣,拓展學習視野,更廣邀專家舉辦AI網路安全與法律講座、數位性暴力等閱讀推廣活動,提升現代數位素養與風險意識。

萬榮鄉立南區幼兒園參觀萬榮鄉圖,經館員介紹圖書館環境,小朋友們在館內閱讀喜愛的繪本。 萬榮鄉圖在見晴文健站舉行「Tama電腦研習及DIY活動」,讓長者探索科技及體驗DIY手作砌磚。

 

  為因應讀者取書不便的困境,延平鄉圖大量的通閱服務,讓讀者能夠線上預約臺東縣內各圖書館的書籍,再透過行動圖書車或到館內取書,閱讀後再歸還,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書籍流通效率。同時,針對不同讀者群,延平鄉圖也規劃多元化的讀者閱讀推廣計畫,如增設廚藝、烘焙、編織等手作書籍,讓對於手工藝有興趣的讀者能夠結合閱讀與實作;並與學校合作舉辦青少年心靈成長活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推出「我愛閱讀」集點卡換禮品及「年度借閱王」抽獎活動,活絡圖書館資源的使用率。


  展望未來,延平鄉圖將持續擴充原住民文化館藏,並響應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趨勢,規劃「老幼共學」主題活動,讓長者與孩童透過共讀與交流,促進跨世代學習。此外,館內也計畫逐步改善網路設備,提升電子書與AI科技應用,使原鄉居民能夠透過數位科技連結世界,縮短數位落差。


  余桂榕強調,圖書館應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要成為在地本土語言閱讀推廣「聽說讀寫」的多元學習場域,讓居民不只是閱讀故事,更能創作自己的故事,傳承族群文化。未來,圖書館將持續透過創新活動與社區興趣合作,讓閱讀文化深植原鄉,成為知識與文化共融的美好場域。

延平鄉圖透過行動圖書車至鸞山國小駐點,期許閱讀逐漸融入孩子的日常。 延平鄉圖不僅提供借閱服務,也發揮輔導與照顧功能,提供孩子們課後寫作業的環境。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