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國美館資訊中心— 與漫畫藝術家阿尼默 徜徉空白與想像之間

文:王振愷 照片提供:陳德叡
阿尼默 這間藝術圖書館與國美館前身「臺灣省立美術館」一同開幕啟用,於1988年成立至今。館內擁有相當豐碩的收藏,不僅有臺灣各地藝術展覽的畫冊、出版品、雜誌期刊等文獻資料,也積極推動國際美術館出版品交換計畫,以及國外藝術書籍採購,阿尼默認為這裡詳盡的館藏具有「世界級水準」!

 館內雖然都以藝術類書籍為主,但仍有相當縝密明確的分類,狹長的格局由外至內分別為藝術理論、東方藝術、美術技法、西方藝術、雜誌區,接續到底端是外文書與大開本畫冊,這樣書籍的分區也與阿尼默不同階段的閱讀習慣與喜好,緊緊相連著。

世界級水準 藝術資料的藏寶庫
資料中心隨國美館展覽舉行主題書展 當初會來到這裡的機緣是因為國中的阿尼默不愛唸書、喜歡畫畫,學校裡有個警衛哥哥,課餘時會教一群學生學習畫畫,當時阿尼默也是一員。週末時他們會一起到美術館看展、寫生,小時候因為好奇意外發現了資料中心這片天地。

 國、高中時期,作為繪畫初學者的阿尼默主要閱讀區域是中間的技法書,不過伴隨成長,閱讀的範圍也慢慢擴延出去,他開始接觸到理論書與外文書區,這主要是因為上了大學,做報告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這個階段的他才真正學會使用這個寶庫。

 例如當他要找一張藝術家常玉的畫作圖片時,就需要翻閱很多藝術書籍,因為在不同的印刷條件下,同一張圖會呈現出不同品質狀態,所以他會盡可能找出每一本印有這張圖的書,比對之後找出最接近原作的版本,而這樣的閱讀條件只有國美館資料中心才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不過資料中心較特殊的地方就是不提供館內書籍借閱,所以如果有看到需要的資料時,必須在現場進行翻拍或列印,阿尼默相當支持這項規定,因為這樣能使得館藏書有更好的保存。此外過去資料中心門禁相對森嚴,翻拍資料時還得填寫申請單,且有數量限制,近年來規定逐步放寬、更加親民。

創作釋放之後 空白時刻的心靈角落
阿尼默遨遊在藝術書海中 提及查詢資料的經驗,阿尼默還回憶到,過去翻拍資料不像現在只要拿起手機拍照就能行,他都得使用底片相機,為了照片品質因此需要充足的光線,後來他在館內發現了擁有良好日照光源的靠窗座位區。這個座位區不僅是翻拍資料的好所在,也提供舒適閱讀的小角落,透明玻璃外可以望向美術館的廣場,當閱讀到疲倦時,他能看看窗外的風景、來去的人流。

 在進入創作的時候阿尼默覺得自己像容器,需要把腦中的想法都擠出來,那個時候他無法吸取任何新的資訊。直到創作結束後,來到筋疲力盡與靈感耗盡的時刻,這時他會選擇讓自己空白一下,然後去觀賞不同類型的藝術,或者藝術新知和理論,這時國美館資料中心就成為他的首選。

 在這個廣泛吸收的過程中,他會不經意地遇到某些圖像,這些會縈繞在阿尼默的腦海中,逐漸成為一個資料庫,在進入創作的時候,有些圖像又突然跑出來,他會將它們放入作品、描繪出來。資料中心過去是他做報告的資料寶庫,現在則成為他創作來到空白時刻時,一個修身養性的心靈角落。

從西方技法到東方藝術
持續擴延的藝術閱讀

 從最早的美術技法書區、大學觸及藝術理論、西方藝術與原文書,近年來阿尼默開始走進東方藝術書區,翻閱國畫畫冊。臺灣過往的美術基礎教育都以西方藝術的方法訓練為主,過程中他對西方藝術家們的誠實及突破前人的前衛精神相當欣賞,他認為這是在臺灣升學教育下相對欠缺的。

 隨著年紀不同,心境也有所轉變,他逐漸開始欣賞國畫,享受遨遊在畫框裡的山水世界,從中發現水墨創作者對於傳統技法上的精雕細琢,但在這些看似不變之中,其實能發現不同藝術家性格所呈現出來的風格差異,這樣的細膩只會出現在東方藝術裡頭。

在入口處,阿尼默出示他的會員證,卡面為國美館典藏品 專訪尾聲,詢問到阿尼默在資料中心裡想要推薦給讀者的書籍,以及對自己有所啟發的書籍。他特別要推薦雜誌區裡的《ILLUSTRATION FILE》,這個來自日本的插畫雜誌,裡頭有很多關於插畫領域的最新報導,也會邀請專家舉辦比賽,另外雜誌會邀請知名插畫家親自示範如何進行繪畫創作。

 阿尼默除了是位圖文創作者,平時也有攝影的習慣。過去他曾在圖書館中翻閱到Jan Saudek的攝影集,這位來自捷克的藝術家長期進行攝影與繪畫間的跨媒介思考,藉由黑白相片塗上色料的獨特技法,進而創造出獨有的視覺效果,他的作品給予阿尼默在創作上相當大的啟發。

 這樣與藝術大師與作品零距離的接觸,是阿尼默徜徉在國美館資料中心的書海中,不停會遇見的驚喜,而且持續擴延著……。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