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高市圖大樹分館 迷人的閱讀天地

文:蘇士雅 照片提供:蘇士雅

圖書館就像自家書房一樣自在。

  高雄市的大樹區,有一座小而美的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已成為大樹的地標,它的迷人之處,在於脫鞋進門之後,美麗的端景無所不在。


  世界最小的圖書館位於英國西南部的一個小村莊,由一座被視為英國社會文化標誌的紅色電話亭改裝,藏書100多冊, 還有DVD和CD,24小時開放, 並有夜間照明設備。美國紐約州哈德遜河谷區域的柯林頓小鎮去年跟進,在9月也創立一座分館,同樣改裝自90年代從倫敦引進的公共電話亭,它成為柯林頓公共 圖書館一座「分館」,書的流動性很高,直接帶動了開卷閱讀的習慣。


   現代化的圖書館,不再以大做為號召,而是走向有獨特風格為特色。高雄市的大樹區也有一座小而美的圖 書館,這座圖書館已成為大樹的地標,尤其在夜晚,自內而外透出的溫暖黃光,十分魅惑地吸引了社區的居民;而在白天,它則是氧氣十足的場域,雖然不大,但充 分運用了每一處小角落,連小小的陽台都植上美麗的花木,儘管位於車來車往的市區主要道路,卻保有自然清新的氣味與不被叨擾的隱密感。


以新面貌重新出發

  高雄市大樹區面積約有67平方公里,人口約4萬5千多人,目前擁有3座圖書館,「大樹分館」是一所風格獨特的迷你圖書館,同時也是全臺首座全館實施 脫鞋入館的圖書館。而「大樹二館」,則在100年度的高雄市立圖書館評鑑中獲得第一名的榮耀。


大樹分館精心設計的閱覽室有種不被叨擾的隱密感。  「大樹分館」這所迷你的圖書館是棟二樓建築,總服務面積只有265.56平方公尺,地點位於大樹的主要路段,在縣市合併後,以「語文」做為館藏特 色。


   它的迷人之處,在於脫鞋進門之後,美麗的端景無所不在;一樓的服務台、電腦資訊查詢區、期刊區、書庫、閱報區、兒童閱覽區……,都在在呈現出特意裝 扮又不失優雅的氛圍。步上二樓,還未進入讀者自修參考區,轉角處便安置了閒適的桌椅,可用以閱讀,亦可做為休憩養神之處。


  「這間圖書館,是我用盡心血投注的。」負責大樹區3個分館的主任陳世宗這麼說。


  「大樹分館」的設計十分現代化,事實上,它曾歷經坎坷的過程。為推展讀書風氣又苦無經費建造下, 大樹鄉公所在1983年借用位於山坡的活動中心二樓成立了大樹第一座圖書館。但它位處偏僻,交通及安全上的條件不佳,圖書館成立以來鄉民利用的意願未被提 升,但也勉強經營了20多年。直到2007年,鄉公所取回國民黨長期借用的民眾服務站用地,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補助以及鄉公所編列預算下,2008年開始 針對這棟建築進行內部裝修及綠美化改善工程,2009年7月14日喬遷啟用。


  新館進行改善整修時,陳世宗走訪全國各地圖書 館,並將值得效法的設計拍照提供給建築師。因為經費有限,建築事務所無法提供3D設計圖,設計的過程, 在陳世宗求好心切下歷經8次修改,最後還擔心蓋出來的模樣和自己的想法有落差,所以親自遠程跑去建築事務所,要求設計師當場以筆繪製完工後的面貌,以求零 誤差。由於他的吹毛求疵,終於創造出這一間溫馨而迷人的小圖書館。


  新館地點為於市中心,大家對「大樹分館」搬新家都賦予非常大的期望,因此,搬遷過程,館方特別設計了慎重的喬遷儀式。以「出愛與希望」為主題,除了 遵循古禮祭祀文昌進行喬遷祭典,更以「曬書及搬遷接龍」讓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這項盛事。


  當天一早,數百位居民先為舊館的書籍除塵曝曬,再同心協力將書籍接龍搬運至山腳下,另一批社區民眾接手,同樣以接龍方式將書一本一本傳送到圖書館 內。


  這樣的活動,除了提升民眾與圖書館的情感,更在於傳承先人智慧的概念。尤其歌謠創作者羅景川在新館喬遷當天,現場教唱他所創作 的「大樹之歌」,更加沸騰了大樹民眾的向心力。


鄉下地方,誰會習慣脫鞋進圖書館?

大樹分館的任何一隅都可以見到設計者的用心。  一般人的家庭都是脫鞋入內,「大樹分館」便以此為概念,讓每一位讀者進館時都先脫鞋。這樣看似簡單的作為,卻也不是我們現在所見的這般輕鬆。


  首先,許多人心中會納悶:這是鄉下地方,誰會習慣脫鞋進圖書館?當然這樣的疑問,成為很大的阻力,但陳世宗力排眾議,遊說鄉長先試辦後再評估效果, 如此執意要營造「有如在家的書房」這種心意終於獲得鄉長的支持。


   實施的配套細節很多,諸如:要不要提供室內拖鞋?如何確保衛生?經過一段時日的微調,最後定調採用臺灣家庭常見的紅綠塑膠拖鞋做為室內拖鞋。這款鞋 子便宜,走路不易發生噪音,好清洗,可避免滋生細菌。民眾使用後,館方人員立即汰換,經過清洗及陽光曝曬殺菌後,再重新使用。


  如今幾年過去了,脫鞋入館在這個鄉下地方成為習慣,也是最愛。


  在這裡,除了有在自家書房一般的自在,也適時融入地方環境與人文特色的風貌,讓社區民眾可以閱讀「大樹人」的驕傲。


  新啟用的館內布置了「大樹藝文前輩印象」掛軸,介紹大樹鄉作家羅景川、作家鄭坤五、陶藝家林昭地、畫家鄭勝揚、畫家劉啟祥等5位老師的生平與作品。


  陳世宗主任同時也擔任高雄大樹文史協會理事長,對地方文史工作涉獵很深;和民眾搏感情是陳世宗所擅長的。
 

兒童閱覽區不定期舉辦影片分享的活動。   過去,「大樹」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佛光山」自民國56年就開始創建於此,這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 聖為一體的道場成為國際高知名度的觀光勝地。儘管如此,連同國人長期來對於佛光山的地理認知,都只停留在它位於高雄縣,沒人能夠精準的縮小範圍說出鄉鎮名 稱。


  但是這幾年談到佛光山,竟然一致改口:它就在大樹鄉。縱使今日已縣市合併,「大樹」已成功塑造出獨特而醒目的地標精神。


  和所有小鄉鎮一樣,年輕人以前總是離開家鄉往都市發展,尤其在臺灣加入WTO後,農民面對全球農產競爭時,有過很長的時間迷惘該何去何從!


  直到2003年夏天,大樹鄉農會在一群藝術家的參與下,將閒置倉庫轉換成藝術裝置空間,同時推出「鳳荔觀光文化季」,將文史、產業、在地特色相互結 合展示,高雄大樹文史協會擔任導覽的工作,再經過媒體促銷後,全臺民眾終於看見大樹。


我們都是一家人

   來到這裡的遊客,像乾燥的棉花一樣,熱情吸收這塊土地上的精華,包括歷史,包括傳統產業,包括田園,或者掃過大樹的微風與陽光,都會令遊客露出讚賞 的眼神。於是地方居民循著遊客的視線,看到自己過去長期忽略的家鄉優點,他們發現原來自己是置身在如此值得驕傲的土地上!


  也因此,開始有大批的年輕人回流,在地的文史協會也如火如荼展開業務,一時之間,停滯伸展枝葉多年的大樹再度生意盎然起來。義大世界也因此選在這裡 打造出全亞洲最大購物中心。占地一百多公頃、歷經9年興建的佛陀紀念館也在去年12月25日開幕。


  「地方上的圖書館要能與地方特色結合,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風貌。」這是陳世宗經營圖書館的理念。


現在大樹分館成為社區民眾的最愛。  縣市合併後,原鄉鎮圖書館成為高雄市立圖書館分館,雖然加入通閱範疇,能提供讀者更多元的服務,加上總館統一策略的引導,服務品質能夠快速成長,但 資源的分配卻不像過往那麼充沛與自主。


   這對陳世宗而言卻非難題。因為圖書館主任與文史協會理事長雙重身分,陳世宗充分的運用彼此資源,地方上的收藏家願意無償提供珍貴的文物給圖書館展 示,甚至地方產業以及當地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也都成為館內最佳的裝飾。圖書館平日也提供場域,讓文史協會與社區民眾在此辦理活動,進而引入更多的人親近圖 書館,每有活動時,地方人士總是熱情相挺加入志工行列。


  「社區圖書館就是我家書房」不是一句形容詞。事實上,今日的大樹就像是一個大家庭。這麼情感濃郁的家庭,令人感動,也讓人羨慕!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