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變變變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桃園市立圖書館提供、潘云薇
   公元前500年,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曾說過:「唯一不變之道就是變。」歷經約2,500年後,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也說過:「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圖片一

  時空橫跨25個世紀,「改變」已成為社會的發展動力。這個社會無時無刻都在改變,唯有以求新求變的態度,面對問題,用最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對於公共圖書館的經營也是如此。
 

  近十餘年來,公共圖書館的蛻變有目共睹,從各項圖書館評鑑中即可發現,圖書館銳意革新,力圖變革的企圖心,因此,也有不少表現突出的公共圖書館仍會在評鑑中落馬,這些遺珠正也是象徵整體公共圖書館向上提升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
 

圖片三

  圖書館力求「改變」,不代表漫無目的胡亂揮刀,畢竟所有的改革變化都是演進的,並非突變的。它就好像是在旋轉魔術方塊,要用智慧,要有節奏。圖書館 的變革必須掌握社會的變遷脈動,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甚至是主動創造需求,擴大社群參與,讓圖書館真正走入群眾的生活中,與之融為一體。


  我們都知道,現今的公共圖書館早已脫離純粹只是作為藏書閣的單一空間,成為一個角色多元的學習場域。但這不代表圖書館不再那麼重視書籍與資料的搜 集,因為創新並不是把傳統拋在一旁,是要從傳統精神中找到變革的力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公共圖書館不斷投入大量的資源來採購書籍與閱讀相關資源,更打破 過去單向式的故舊思維,主動傾聽讀者的聲音,將他們的閱讀需求納為館藏主題,讓圖書館的閱讀資源能發揮實際需求,廣被使用。
 

圖片四

  圖書館的改革推動,也要有創新多元開放的心胸,所提供的服務以及資源的運用,不能以一成不變的方法去處理、面對,必須因地制宜去規劃設計。如:根據 人口結構與族群屬性,推出學習課程;搭配地方產業與民俗特色,延伸閱讀活動;密切地走入社區與民眾互動;為偏鄉地區設置行動圖書館;以及為特殊讀者推出專 屬服務等等。
 

  我們都知道,人類所處的地球村,正逐漸轉變為一個重視高人性的世界,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它只是讓我們使用圖書館資源更便捷的一種方式。圖書館所提供 的服務,最終都必須回歸到使用者的身上。科技是冰冷的,讀者是有溫度的,不論圖書館未來會變得多新穎、前衛,圖書館員的服務熱忱與品質,是否能不斷革新向 上,始終是關鍵所在。

 

圖片二

  圖書館的改革演進,沒有捷徑也無法速成,唯有一步步踏實前進,才能化蛹成蝶。因為,路走對了,就不怕遠!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