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扮演地方生活學習中心的功能,因此多從當地民眾需求出發,主動將觸角延伸到社區,透過彼此的互動連結,讓圖書館在社區發揮最大功能。

公共圖書館的運作並非只有被動地等待民眾上門,更多的圖書館採取出動主擊的方式,增進與社區民眾的互動,如花蓮市立圖書館、臺中市大安區圖書館與宜 蘭縣頭城鎮立圖書館,或舉辦各種讀書活動、或透過創新服務吸引大家前去借閱圖書,不僅增加圖書館的使用率,也強化與社區的關係和連結。
花蓮市立圖書館 深入社區,設置閱覽室
一堆人在圖書館埋首看書,是圖書館給人的一般印象。但是,花蓮市立圖書館館長蔡淑香認為,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可以讓人自在閱讀的公共空間,她從服務多樣性的提升,強化圖書館與社區互動,改變大家對圖書館的刻板印象。
蔡淑香表示,閱讀應該是多元且沒有界線。為了創造多元的閱讀習慣,花蓮市立圖書館在一樓設置好書交換中心,鼓勵市民將不用的書送至圖書館,與其他人分享,二樓則規劃烏龍院漫畫空間,除擺放花蓮漫畫家敖幼祥的漫畫烏龍院,也有青少年喜愛的其他漫畫。交換中心的圖書不限種類,包括雜誌與漫畫,讓所有市民,包括街友都可在交換中心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二樓的漫畫空間則舉辦漫畫研習營,要求報名學員結訓後必須成為圖書館的導覽志工。
一樓的交換中心可以讓市民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自在地使用這個空間,二樓的漫畫空間,則透過研習營與志工推廣,成為與漫畫有關的文創中心。「不要看輕別人所看的書,出身好的人,可以受良好教育,出身低的人,只能工作,哪怕他們只是來這邊看漫畫,只要能讓他們在安全空間中正常地接觸人群,就可以改變他們。」
為了跨出圖書館的空間界線,花蓮市立圖書館主動在民意、民孝、國安、國風、主權、國興、民生等7個社區設置閱覽室;更在觀光客與自行車旅者休息的維 納斯藝廊、慈濟醫院小兒科門診候診處、光復自強外監家屬會客室3處設立「圖書旅行驛站」,擺置書箱或書櫃,讓民眾自由取閱,可以在現場翻閱也可以帶回家閱 讀,更可以在看完後傳給其他人。藉此,一方面,不僅社區居民就近即有借閱圖書的公共空間,而得以營造書香社區,一方面,市民閱讀率也大為提升。
不時在想點子提供創新服務的蔡淑香更推動「書香宅急便」,將閱讀推展至學校。蔡淑香說,「我們主動跟幼稚園與小學的老師聯絡,只要老師支持,就把兒 童書分年級地裝在箱子送到他們班上,讓小朋友不須出門就可以在學校隨手讀好書。每個月換一次箱子的同時,更換書籍。」與書香宅急便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親子 共讀、親密互動守幸福」。「親子共讀」鼓勵小朋友和家長共同以圖畫、勞作或輔以文字製做閱讀心得。心得除可懸掛於花蓮市立圖書館兒童分館展示,並可參加閱 讀心得競賽。光是今年就有34個班級的小朋友享受到市圖所提供隨手可讀好書的便利服務,又有110位小朋友因為閱讀心得報告表現優異而受到花蓮市長表揚。
另外,花蓮市立圖書館也善用社區資源,邀請魔法DJ音樂故事屋、芝麻村幼稚園、夢想蝸牛故事屋、花蓮故事媽媽團與花蓮家扶中心等團體免費認養圖書館 與閱覽室的周末時間,或舉辦藝文活動,或協助社區家長幫孩童課輔。蔡淑香說,所有這些活動,都希望透過圖書館與社區間的互動、強化家庭內的親密關係,使花蓮市處處飄書香、處處幸福光。
臺中市大安區圖書館 充分運用社區資源,互蒙其利
臺中市大安區圖書館,位處海隅,但過去10年間,幾乎年年名列大臺中地區公共圖書館評鑑數一數二的前茅。臺中市大安區圖書館(前身為大安鄉立圖書館),在這個人口不及2萬的海線小地方積極耕耘,靈活拓展、運用各式社區資源,闢出一方充滿活力的書香田園,甚至曾在民國97年奪得代表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最高榮譽的「金圖書館」獎,成績斐然。
想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嗎?走進大安圖書館,你不需要書號,抬頭看看一排排開架書庫的上方,多了仿照大賣場逛街的書籍分類,武俠小說的位置,一眼就能找到。這個看似簡單卻非常有用的巧思,來自在館內服務已超過10年的館長黃欽輝的點子。
為了推廣社區閱讀,讓圖書館更便民與親民,黃欽輝用心甚深。他談到:「我們是一棟ㄇ字型的建築,很多空間原本就是分隔開來的。」這原本是個不好運用 的空間,但大安圖書館卻化劣勢為優勢,在主要的成人和兒童閱覽室之外,另外針對不同民眾設置閱讀專區。黃欽輝表示:「我們原本有『寵愛爸爸』、『寵愛媽 媽』兩個專區,由男、女志工各自選書,最近又增加『寵愛爺爺、奶奶』專區,將不同年齡、性別讀者群喜歡看的書分別集中,方便讀者取借。」
此外,大安圖書館數年前就仿效合併前的臺中市文化局,推動「Bookstart閱讀套餐」制度,例如︰針對0到3歲幼兒,館方挑選推薦的圖書組合, 每6本集成一袋,讓家長一次借閱,既省去在館內找書的麻煩,又能準確地借到適合的書籍。黃欽輝表示,當年這個制度是全國首創,大安圖書館則是少數一直運用至今的小館,常有其他圖書館前來詢問取經。
為了在有限的經費下強化營運的品質,大安圖書館也勇於面向社區、爭取地方支持。多年來,他們推動名為「點一盞知識的光明燈」的認養活動,邀請喜愛閱讀的民眾以各種方式支持圖書館的運作。例如期刊雜誌,大安圖書館每年邀請讀友以專款專用的捐獻方式,由館方訂購特定的刊物,一年期滿後,認養者可選擇將過 期刊物帶回家,或者留在館內的「好書交換櫃」提供交換。這制度有效提升大安圖書館的訂閱期刊數,目前館內長期訂購的80多種期刊中,約有一半是由地方民眾 認養,迴響很好。
館方也開放館內壁面做為藝文展示空間,區內個人或學校班級只要前來登記,就可以做平面藝術作品的展覽,每次認養期為一個月。黃欽輝驕傲地說:「一開始,我們還得邀請學校來展,現在都是主動預約,而且個人比學校還踴躍。」透過這些認養活動,大安圖書館與社區攜手,共同豐富了館內圖書與活動的多元性。
社區資源也被充分運用在推廣兒童閱讀的工作上。大安圖書館針對國小學童推出「快樂閱讀護照」,小朋友透過借書或參加館內「親子小博士」的資料查找活動累積點數,可以換取到鄰近書店購買圖書、文具的圖書禮券。此外,為了服務區內較偏遠的學校,大安圖書館每個學期都舉行至少8場的「圖書館之旅」,透過地方上的遊覽車公司贊助,館方主動派車接受學童前來認識圖書館。
因為這些繽紛巧思,大安圖書館連年都是大臺中地區借閱率最高的公共圖書館,黃欽輝自信地說:「以往一年內能借出8萬多冊,每人平均超過4冊;今年預 計可以突破10萬冊,每人平均將超過5冊。」在這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之上,大安圖書館接下來還將繼續擴大推廣,希望能加強青少年、新移民與身心障礙者的圖 書館利用情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安圖書館將成為與社區更全面接軌的一流地方圖書館。
宜蘭縣頭城鎮立圖書館 傳承歷史活化老街,和民眾超麻吉
頭城古稱頭圍,是吳沙開墾蘭陽平原的第一站,擁有開蘭第一城的美譽,人文薈萃,書畫詩家眾多。近年因城鄉發展差距,人口流失,豐富的歷史文化備受遺落,鎮上甚至連一間書店也沒有。為了重建頭城文風、喚醒鎮民歷史文化意識,宜蘭縣頭城鎮立圖書館在民國88年從大千戲院舊址搬到現址時,特舉辦「好書一牛車:搬書接龍」,邀請400餘位鎮民協助圖書館搬遷圖書,「作伙來入厝」。
圖書館希望透過鼓勵大家親身參與圖書館的搬遷,將「圖書館是我厝」的種子埋入鎮民心中。當時,搬書隊伍綿延300多公尺。其中一位幼稚園3歲的小朋友吳遠打著赤膊在烈陽下賣力地搬書,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隨後,圖書館與燦景古建築研究工作室、各里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文化扎根推廣系列活動」,帶領鎮民重新認識頭城鎮的空間與歷史。李榮春文學讀書會 請來包括已故作家李榮春姪子李鏡明醫師在內的講師,帶領參與讀書會的民眾從李榮春的詩作中了解頭城過往的生活,並藉以將參與者培訓為頭城老街與李榮春文學 館的文化導覽員。圖書館承辦員蕭宇翔表示,每次參與培訓的學員大約20人,4至5人會留下擔任解說員,已達成文化傳承的初步效應。
兒童是頭城的希望,卻也是歷史感失落最重的一代。文化扎根系列活動規劃「文風小學堂:用相機說故事」。在拍攝前,圖書館先請地方文史工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把頭城的歷史、民俗、古建築與人物等介紹給小朋友,引起他們的興趣,再讓大家帶著相機走訪頭城的一街一道,以他們的眼光拍下家園的草木與房舍,說出頭城的故事。他們的照片,不僅擺放在圖書館供人欣賞,也製做成紀念明信片,放在老街的藝文咖啡廳等地,贈送給遊客。
早年在文昌公生日時,地方都會舉辦慶祝儀式,而今,頭城圖書館舉辦「讀字節」,重現當年景像。首先,安排一、二年級學生於西元1895年所建立的喚 醒堂向文昌公行禮求學問,並坐在有黏土的椅子上,以毛筆在瓦棉紙上寫字、畫圖,以表示自己「黏凳勤讀」。其次,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在鎮立幼兒園8位幼童手提光明燈籠領路下,走過頭城文創園區,將祈願卡掛於喚醒堂後領取象徵聰明的「蔥筆」,後在鎮長陳秀暖、代表會主席林樂習、喚醒堂堂主及二城國小校長等人帶領下,向文昌公行束脩禮。最後,開始學習象形文字,從中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與意義。
這些活動也與老街結合。在圖書館居中協調下,不僅在讀字節活動期間於老街設立文字闖關遊戲,並不定時有二手書義賣、老街導覽等,充分活化老街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