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化身心靈防空洞「無論如河」營造解憂空間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潘云薇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在「無論如河」書店相遇、交換著故事,彼此獲得療癒。


透過內部改裝,讓書店空間更寬闊。  場景是這樣開始的。在可眺望淡水河、觀音山,有臨河絕美景觀的二樓陽臺,秀眉跟小綠傾聽女子說話,這名女子隨手寫下了詩,面對天空喃喃朗誦著;我們(採訪記者)走上書店階梯,印入眼簾的是二樓明亮空間與一櫃櫃擺放整齊的各類書籍,阿勇見我們早到了,請我們稍候片刻,我看著戶外的三人一起燒掉鐵盆中的衣服,秀眉撒了把鹽,然後她們擁抱、相互尋求慰藉。阿勇見我疑惑,一邊準備著開店工作,一邊說了句「喔,她們正進行告別過去的儀式。」
 

接手有河book 護理人員成書店女工

書店女工阿勇(由右至左)、秀眉、小綠。

  這裡是淡水的「無論如河」書店,前身是知名的獨立書店「有河book」,現交由4 名愛書的護理人員接手,他們從自身專業出發,希望打造一間兼具「藝術、療癒」的解憂書店。

 

  自稱為「書店女工」的創辦人阿勇、秀眉、雅鈴、小綠,彼此的關係是師生、是護理產業工會的行動夥伴、更曾是住在一起多年的室友。小綠說,「我們關係深厚,雖然沒有血緣,但期待發展成多元成家概念,相互支援取暖,指出對方的缺陷與不堪,一起變成更好的人。」他們出身護理背景,卻深感於護理環境的衰敗與沉淪,即使組成工會上街頭抗爭,但勞動權卻仍掌握在資方手上,「我們心中一直有個共同創業夢想,藉著專業達到勞動自主,又可好好照顧病人。」
 

透過書店接觸人群 在行動場域實踐理念

書店設有與身心靈相關的書籍區。

  一直尋覓創業因緣卻苦無機會。直到本身是有河book 書友的小綠看到店主686 跟隱匿要結束經營,心有感慨而分享訊息,卻因此得到其他三人的認同,覺得可以一試。小綠說「工會成立6、7 年還是有局限性,很難接近民眾,只在抗爭現場時理念才被看見;但書店作為療癒空間,可讓人放鬆心情聊天,與造訪的人交換故事,或者,書店空間可以實踐工會想做的事。」
 

  秀眉笑說, 當初帶著想法跟有河book 的686、隱匿洽談,得到回應「可能會是你們唷」,聽到後她就失眠了;但接手後,她們又非常興奮,天馬行空想著要如何經營書店空間,讓無論如河成為行動場域,透過轉化方式實踐社區醫護,讓日常的書店能發散力量,使需要的人獲得療癒。
 

透過改裝,打造舒適的書店空間。

  「愛」與「關係」創造療癒價值 書店就是真人圖書館


  秀眉強調,「療癒的重要元素是愛、是關係,當病人感受到無條件的愛時,本身才能療癒。」接著解釋早上我們看到的場景,那是一位住在附近寫詩的阿姨,因為摯友退回了她先前送的衣服,讓她深陷於低落的情緒無法抽離,幾乎快有憂鬱症;秀眉聆聽後,運用心理學方式,不進入對方過往的痛苦記憶,而透過儀式,讓她向這段情感告別:「阿姨透過朗誦自己的詩、焚燒衣服揮別這段情感,過程很放鬆,我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上,其實,這就是一種療癒。」
 

承接有河book 留下的書,當中有很多值得珍藏的絕版書。

  無論如河書店要做的,就是與人相遇。秀眉說,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這裡就是一間真人圖書館,每個相遇的人,都能自助助人、透過相互扶持,在書店中找到自我療癒的元素。「我們不是文青,雖然喜歡閱讀、藝術,但我們是行動者,規劃不同方案去幫助別人,讓這個世界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開店過程協助自我療癒 找回家人的愛

  獨立書店,有時也是自我療癒場域。卸下護理工作,專職經營書店的阿勇說,叛逆的她向來我行我素,跟家人關係一向不好,大家族的愛恨情仇輕易將她彈開;但創業開書店需要資金,阿勇硬著頭皮向家人周轉,卻被姑姑嫌棄「創業很好,但開什麼書店?」她因此寫了長信,把想做書店的理念認真說給家人聽,阿勇笑說「當時是想說,就算你們不借錢給我,但我就是要做這件事!」
 

淡水山河景色配上咖啡香,感受療癒氛圍。

  沒想到這封信,意外獲得家人支持,書店改裝過程中,拆卸、裝修很多資源都來自家人支持,「因為開書店,多了跟家人溝通互動的機會,其實,我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下前進。」秀眉補充,阿勇努力爭取讓家人理解認真、有決心去做一件事情,「開書店跟家人達成和解,也發現,家人一直都是愛著她的。」
 

  阿勇也說,1 月開幕時,剛好遇上《勞基法》修法,其他三名女工都到抗爭現場,無奈她只能顧店;但在店裡卻遇到對她工會背景有興趣的客人,她另闢戰場,跟客人介紹起《勞基法》修正內容,花了半小時分析對話,阿勇覺得,開獨立書店也是種傳達理念的方式。
 

與人互動導入專業 讓孤單靈魂有了伴

「一人一故事之夜」十三月劇團在書店即興演出故事。(無論如河提供)

  小綠自認與世界格格不入,從她有意識以後「一直問老天,為什麼把我丟在這個世界?」小綠說以前到有河book 看到隱匿、686,她會沉默,只敢從遠處觀望;但接手書店後,開始跟書友互動,她喜歡聽到有人反應現在空間很舒服,以及只要有人知道她們的護理背景,就會劈哩啪啦描述就醫經驗,「在書店,我不再只是個單純的、局限醫病關係的護理人員,而是有雙重角色,可以傾聽、分享,透過對話互動傳達理念。」秀眉則說,獨立書店容易吸引獨特靈魂,現在的小綠,變得不那麼孤單了。
 

  秀眉談到最印象深刻的畫面,就是有個藝術大學學生帶著有X 光片、病歷表的創作《腎結石》到書店聊天,他笑談因洗腎而過世的爸爸,卻不帶什麼情緒,十分淡然;秀眉覺得有共通話題,也分享自己爸爸是腎衰竭病友,但她透過客製化飲食、紅外線溫腳器,讓爸爸大量流汗排毒,原只是單純分享,沒想到這位學生聽完竟大哭說,「想起有一次帶爸爸去運動,流汗過後精神很好,說很舒服,但我卻沒有觀察到,只相信洗腎就好了。我看著他在面前逐漸衰老死去,如果我多知道一點知識,也許爸爸不會走這麼快,人生或許也會不一樣。」秀眉說,疾病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如河期待扮演病人與護理對話的角色,在分享中得到療癒。
 

承接美好的歷史 創造全新空間感受

「穿白衣的柳丁們寫作班」駐店作家馮青。(無論如河提供)

  承接有河book 留下的書,有歷史、人文、社會運動、藝術、詩、電影、劇場等領域書籍,686 跟隱匿有很多珍藏絕版書,也都是4 位女工喜歡的「我們喜歡看到書友挖到寶的表情。」不過女工們更希望書店能夠增添更多自助、助人的身心靈書籍,「在無力感濃厚的世代,無論如河至少能成為防空洞,讓疲憊心靈能稍微躲避,喘息一下,當然,還是要回到世界努力活著。」秀眉幽默說,「可是每個月能進書的額度有限啦,不過我們會持續介紹我們認為很棒的書!」
 

  秀眉說,女工們之前沒想過開書店,以前在文字中交集的作家靈魂,卻因為書店跟他們相遇,她感謝作家們的鼓勵,也願意分享創作歷程;她笑說,有個文質彬彬學者型的客人二度造訪書店,很誠懇要她們堅持下去,買書時還不要折扣,秀眉覺得她一定是某個作者,但對方不願意透露身分,不過眼尖的阿勇瞥見保溫瓶上的名字,原來是單德興教授,「這些日常片段,讓我們有滿滿的勇氣。」
 
《寫生》詩集新書發表會詩人郭哲佑(右)與栩栩對談。(無論如河提供)

新銳詩人涂沛宗書寫玻璃詩。(無論如河提供)  


   


 










  承襲有河book 的鮮明形象,無敵河景、美麗夕照、玻璃詩、河貓等留下的美好過往,無論如河會繼續保持,但「我們並沒有只想成為另一個有河book,我們是不一樣的人,要做的事情也不同,這裡就像個基地,讓我們可以運用護理專業,深入社區,透過活動打造提供療癒秘方的無憂書店。」
 

跳脫原有既定形象 書店成為女工想做事的發散地

書店女工秀眉介紹詩人龔華的《永不說再見》與玻璃詩作。

  保留舊有美好,打造創新品牌。無論如河改裝內部,讓空間更寬闊,著名的玻璃詩門也變可兩面開啟,迎進更大片的淡水山河景色,女工努力辦活動,包括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唱會、寫作工作坊、塔羅魔法牌分享、新書發表會、讀書會、以及與社會議題緊密結合的講座,甚至之後要推出的真人圖書館、荒島漂書等活動,秀眉說「書店本身就是另一個自我的具體存在,一間好的書店,就是要成為自己的樣子,大家看到書店出現的活動,這些,就是我們4 個人喜歡的事情。」
 

  猶如即將下半年返臺,與無論如河書店跨界合作的駐西班牙藝術家楊侖曾提到的,無論,就是一本書,安靜地躺在桌上,但舉起閱讀時,內容卻可以振聾發聵;如河,猶如滴水穿石,看似緩慢,卻能發生巨大力量,無論,如河所展現正是「靜謐的力量,如同那流動之河」。女工們化理念為實踐,在淡水河畔,用心傳送源源不斷的療癒力量,等待需要解憂的你,前來造訪。

「穿白衣的柳丁們寫作班」駐店作家馮青和參與者輕鬆聊寫作。(無論如河提供)

造訪者會在留言本繪畫、書寫對書店的感受與祝福。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