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童透過閱讀去了解這個世界,一直是黃雯雯老師的職志之一;她走訪各國之後,對於提升臺灣學子的閱讀風氣,提出剴切的建議。
「如果我可以幫助加州其他語系的小孩子學習成長,為什麼我不能幫助自己的家鄉臺灣,或甚至是亞洲華裔的學生們呢?」獲得美國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頒發的最佳教師,並躋身全美教師名人榜的黃雯雯,連續第5年的亞洲巡迴教育研習及分享行程。民國103年年8月,她來到了南投國立中興高中演講,受到同學們熱烈的回響。
黃雯雯說,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累積知識,改變氣質。臺灣的小孩子都很喜歡讀書,社會資源也非常豐富,只可惜親子共讀機會比較少,很多家長會買書給小孩子,卻沒有時間陪他們一起讀書;偏鄉的學校圖書館欠缺資源,有些學校一年購買新書的經費相當少。
她希望社會和政府都能提供更多的支持,讓小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透過閱讀去了解這個世界。
語言學習,拜閱讀、聽廣播所賜
生長在臺北市,專科三年級才到美國留學的黃雯雯教授指出,到美國留學和進入教育界,原本都不是她的初衷和夢想,最早她一直想到日本讀書,進入世界新 聞專科學校後不久,自己就一邊打工,一邊到「臺灣基督教青年協會(YMCA)」學日文,希望畢業後,到日本留學。沒想到,一次暑假到美國找姊弟玩,竟意外 留在美國就學。
由於事先並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加上語言的障礙,讓她的留學之路,一開始就困難重重。黃雯雯說,剛到美國,她的語文能力很差,幾乎整天鎖在家裡,不敢出門。幸好進入一個美國人的教會,他們對於東方來的青年,非常友善,不但提供她許多生活上的協助,還送她很多書籍。
透過廣泛地閱讀,每天到超市,把陳列架上與生活有關的單字,一次至少背200個,背完再背其他的;另外,每天更花1-2小時,坐在收音機前,跟著英文廣播節目主持人,一句句反覆地練習正音,只為能快速學會英語。
就這樣,她花了2年時間學好英文,進入了加州州立大學,同時花3年的時間完成大學學位,比起其他同學快了將近一年。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黃雯雯進入了教會的私立學校任教。不過,幾年的教學經驗下來,她覺得自己還有某些不足的地方,因此鼓起勇氣,繼續進修碩士班。受到教授的鼓勵順利完成學業,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後來又進一步考上行政執照,接著擔任學校校長。
2005年,在10多年教學經驗之後,她繼續攻讀博士班,同時在研究所擔任講師,指導的對象都是未來即將在各地擔任教職的學生,憑藉著毅力和決心,順利提早完成了博士班的學業。
回饋家鄉,不遠千里而來
2006年,她到中國大陸轉一圈,主要是任職的學校和對方彼此有交換學生的關係,她發現孩童學習的障礙,不僅限於美國在地,亞洲國家的小孩也普遍有類似的困擾。
有一天,她忽然想到:「如果有能力幫助自己學區的學生,為什麼不試著幫助臺灣或亞洲其他地區的學生?」
2010年,黃博士開始亞洲地區巡迴演講與分享,4年時間,她走訪包括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等地,進行一系列的研習、訪談及分享。邀請單位包括學校、扶輪社、市府人員及首長、各商會、協會組織,以及北美、臺灣和馬來西亞各華人教會。
關於美國與亞洲孩童的閱讀
談到閱讀這件事,她指出,美國的成年人,一年大概要閱讀10-12本書,還不包括一些平面的雜誌或eBooks,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經常固定 會買書讓小孩子讀, 每天會抽出一段時間, 陪小朋友讀書;家長對學校也有很高的期待,每學期學校都必須先把閱讀的書單開出來,每天六堂正規課程之外,學校必須有一段時間,是學生自由閱讀的。
學校對家庭也有同樣的要求:小一的學生,家長必須每天花10-20分鐘,陪小孩子閱讀;小五的學生,家長每天要花40-50分鐘,確定小孩子閱讀,而這些都是家庭作業的一部分。
社會對於學校也有很高的期許,他們認為,把閱讀教好是學校的責任,而且是越早越好,閱讀的基礎穩固了之後,學生才能透過閱讀吸收各種知識。
馬來西亞本身所受的就比較接近西方的教育,華語教育在當地,比較受到限制和壓抑,普遍來說,馬來西亞的小孩普遍都得學習馬來文、英文及華語,他們經常要補習到晚上10點鐘左右。
相對地,當地的小孩不喜歡學習和閱讀,甚至會排斥,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唸書,單純只是為了考到大學,家長普遍認為大學畢業後,就可以輕鬆找到工作,事實也是如此。
新加坡方面,黃雯雯教授提到,你一到新加坡可以看到,每個學生手中幾乎都拿著一本書,他們的讀書風氣很高,而且閱讀多半是為自己喜歡的。
至於中國大陸,則可以發現,學生什麼都涉獵,他們閱讀的層面非常廣,不過也暴露一些問題,比如說:小孩子是為了需要而看書,不是為了興趣,而且儘管涉獵非常廣,卻無法掌握一本書的內涵與精髓,另外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城鄉的文化落差太大。
閱讀是根本,也是目的
黃雯雯認為,在她走訪的幾個國家之中,臺灣是最可惜的,相較於其他地區,臺灣的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學校閱讀風氣未能普及化,若是能參考美國,學生家 長、學校、社會和政府都相互支援,更重視彼此之間的環環相扣,去營造孩子們的學習與閱讀天堂,對臺灣的學子相信會有很大的助益。
她說:「閱讀是孩子的學習根本,臺灣的小孩子都很想讀書,整體上資源也不短缺,但是在同學間,或是家庭、學校,並沒有給予充份的閱讀環境,以及相關 連結的輔助,而政府對於教育方面的支持也比較少,她希望個人的呼籲,以及盡一己棉薄之力,促使社會共同關注這項議題,使臺灣朝向更有利於學童閱讀及學習的 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