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春暖花開,妖怪來襲

文:李屏瑤

春暖花開,妖怪來襲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個妖怪故事,是虎姑婆。那時候我應該正在讀幼稚園大班,家裡的長輩為了嚇唬不乖乖睡覺的我,說了一個會半夜來敲門,會吃掉小孩的詭異老太太故事。那天晚上我當然沒有乖乖睡覺,反而還在半夜突然驚醒。所有的聲音似乎都會在夜裡放大,隔著我的房門,隔著一整個客廳,我清楚聽見,住家的外側鐵門被指節敲動三下的聲響。虎姑婆來過了,在我6 歲的深夜。


  對於黑暗跟未知的恐懼,常常會被故事填補,也容易轉移。長大一點我怕的是殭屍,穿著清朝服裝,不會走路光顧著跳的那款式。當額頭上的黃色符紙意外掉落,你必須立刻閉氣,暫時停止呼吸。國小的我找出臉盆,練習在水中撐過幾個10 秒,爭取從殭屍長長的指甲下逃離的空間。睡覺的時候不擔心誰來敲門,改成緊張地檢查床底。最令人感到安心的,是電影中林正英的每次出現。


  長大的某個層面,是意識到耶誕老人不存在,以及漸漸從虎姑婆跟殭屍的故事裡免疫。你開始怕日本的鬼,講究的構圖跟充分捕捉氛圍的配樂,白衣長髮女子來了,來了,慢慢從電視機裡爬出來了。或者是鬼竟然躲在頂樓水塔裡的怪談,更過分的,還有會從被窩裡鑽出來的白臉黑目小男孩俊雄。對了,泰國鬼也有點可怕。


  當錄影帶被時代遠遠拋下,你對世界的恐懼也一天一天趨於現實。成長的壞處與好處就是,現實世界逼得人難以喘息,你已經沒那麼容易被嚇唬。司馬中原與《玫瑰之夜》不像兒時那麼震撼,在youtube 或是其他平臺上,偶爾在網路上的某個瞬息相逢,不免還有點懷念。


  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走入齊整的社會規則,城市也一天天的完備自身。當鄉野奇譚的鄉野一一被柏油路開過,一一成為google 地圖上明亮的街區,那些妖怪們、神鬼們、河裡的、大樹上的、山洞裡的魂靈,又該到哪裡飄泊呢?


  這兩年的臺灣掀起一波尋找本土妖怪的熱潮,也許跟臺灣人對自身文化的焦慮有關,如同這幾年也出版了許多關於臺灣史的書籍。例如:衛城在2013 年出版的《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一套三卷,從1895 年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橫跨到1986 年民進黨成立,追索這100 餘年期間,臺灣三波民主運動的進程;由玉山社出版,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著作的《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標題中就可看出端倪,這是一本沒有年齡限制,較前一套《百年追求》好入口許多。但最好入口的,可能是究竟出版,黃震南所著的《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在網路上赫赫有名,是活水來冊房的主人,並有「藏書界竹野內豐」之稱,融合歷史與知識,加入有一點八卦的筆法,寫出亦莊亦諧的文章。


  回到妖怪,要爬梳源頭,勢必從已經失落的鄉間談起。在介紹近年數本妖怪書籍之前,我想引用《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現代化的鐵牢籠〉文中的一段話:「神異即生活自身,但現代化摧壞了傳統生活。當城市規劃的思想乘著國際化的羽毛來到島上生根,長出一棟棟合理、科學的都市構造,卻割裂了原先土地上的因果淵源。」在現代化的激烈進程中,無論神明與鬼怪,都被規訓與切割,祂們被倒轉回原初,被封印,最憂傷的,是祂們即將被遺忘。各種妖怪史的再述說,給了妖怪們一個還魂的機會,就像《神隱少女》裡頭那個隱喻,在一切都被遺忘之前,在還沒有太遲之前,祂們必須先找回自己的名字。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作者: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繪者:青Ching、金芸萱、SFF

出版社: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日期:2016 年10 月

  2016 年由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出版,考察了49 個臺灣妖怪神異故事。作者是「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群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以「城市還魂」為核心,深究妖怪史,也著重實地考察。繪者群也是一時之選,青Ching 是《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等書的封面繪者,金芸萱是《撈月之人》封面插畫與《複眼人》插畫的插畫繪者,SFF 則是〈東周列萌志〉原畫繪師與〈金魅殺人魔術〉實境遊戲的人物插畫。


  雖然妖怪數量不是這一波最多的,但《唯妖論》本就不以數量取勝。每個故事都包括妖怪圖像,加上一個現代版本的短篇故事,文後附上田野調查及文獻資料。例如虎姑婆在這個版本的故事中,於小姐妹爸媽都不在家時前來,化身成「張阿姨」。


  我私心想推薦〈陳守娘〉一則,陳守娘一事是清代府城三大奇案之一,以現代的話語來說,她會是清代地表最強厲鬼,為丈夫守節,卻被害死,冤屈直逼竇娥。她的能力不是下6 月雪,而是氣到跟神明開戰。在當時的時空脈絡下,一介弱女子為自己伸張正義,最後還申冤成功,看了真是大快人心。這個故事最棒的地方在於,故事中的場景實際存在,雖然永華宮裡傳聞記載大戰始末的石碑已不在,但是臺南孔廟的節孝祠還能看見陳守娘的牌位,這是貨真價實的,女性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的啟示。看完這個故事,再去重遊舊地,甚至去孔廟探望陳守娘,一定會有另一番心情。


  《唯妖論》像是重啟爐火的一鍋雜燴,放進歷史、田野,加進民間故事,還有一點文學,試圖為老故事加進新的風貌,與現代生活有另一種緊密聯繫。
 

《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 妖鬼神遊卷》《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

作者:何敬堯

繪者:張季雅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日期:2017 年1 月

  聯經出版公司在2017 年1 月發行,作者是長久耕耘於奇幻、歷史與推理的小說家何敬堯,過往作品《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談的是港口與妖怪,《怪物們的迷宮》則在妖怪外,還加入城市與懸疑。繪者張季雅是漫畫及插畫創作者,出版有《異人茶跡》系列作品。


  以創建宏大的妖怪百科全書為目標,也期待臺灣將來可以創造出不輸給《魔戒》、《陰陽師》的奇幻世界,何敬堯成立「百鬼工作室」,試圖編纂出臺灣版本的《山海經》,他找到6 名夥伴一同合作,搜羅400 年前(1624 年)到二戰終止(1945年),321 年間的「妖怪」文字記載以及各種臺灣神怪故事。摘出超過30 萬字的原始資料,經過重新整理撰述,才產出了這本229 個橫跨「妖怪」、「鬼魅」、「神靈」三大類的臺灣特有種。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作者:新日嵯峨子、瀟湘神

繪者:葉長青

出版: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日期:2015 年4 月

  奇異果文創於2015 年4 月出版,故事背景發生在1950 年代的臺北,在這個世界,日本並未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承受後續的惡果,也就是說,臺灣仍舊在日本的統治下,並未由國民黨接收。這個時空的日本政府為了加強殖民統治,決定施展妖氣與妖術來控制本島人,而臺北城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結界。架空的世界觀,加上文化殖民的隱喻與明喻,有神怪,有魔幻,還有偵探元素,是個新穎的大膽實驗之作。此外,行人文化實驗室於2015 年10 月出版的《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分成圖鑑、觀察記錄指南、專訪及重要文獻摘選等三冊書,儘管淺嘗則止,也是個不錯的妖怪補充。


  最後想推薦一部尚未實體發行,但在網路上可以得見全貌的漫畫作品《北投女巫》,作者是簡士頡,顧名思義是以北投為背景的故事,跟前述的眾多妖怪不同,女巫們巧妙融入現代社會,原有的能力是加持,讓她們在工作與生活上更加無往不利,唯一要擔心的就是特殊軍事團體「白團」的獵殺,畫風賞心悅目,是妖怪延伸讀物的漫畫類首選。
 

本期導讀作者簡介:

李屏瑤,1984 年出生,臺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劇本《無眠》入選牯嶺街小劇場2015 為你朗讀新銳劇本;2016 年2 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與作家顏訥、陳栢青共同主持有臉書直播節目「作家事」。
 

導讀團隊簡介:

  作家事,2016 年夏天由湯舒雯催生,顏訥、陳栢青、李屏瑤三人主持企劃,是一檔帶狀文學直播節目,每週9 點線上說書。

 

導讀作者:李屏瑤   導讀團隊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