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舊香居 古今交融的潮派舊書店

文:蔡蜜綺 照片提供:陳家偉
在愛書人眼中,舊香居是滿室珍品的「老」書店。說它老是因為店齡資深,再者其典藏舊書多達30 萬冊,坊間難望項背,也因此吸引許多「老書蟲」來挖寶,當中不乏黃君璧、李敖、柏楊等學者名人,就連香港導演王家衛也曾是座上賓。

 

推開玻璃門走入舊香居,撲面而來的是一陣久遠歲月的悠然之氣。  創立於1979 年的舊香居,前身是坐落北市信義路國際學舍的日聖書店,歷經多次搬遷,2003 年才落腳於龍泉街現址,已有近20 年歲月。第二代負責人吳雅慧回憶道:「歷年遷移都不曾離開過大安區,主要是因為我小學2 年級時舉家從板橋搬來臺北後就住在這裡,剛好這一帶也是文教區,便於父親發展收書人脈。雖曾創立興隆店,也在永康街開過藝廊,但無論怎麼變動我們一直都在這兒。」
 

從收舊書到典藏舊書

  創始人吳輝康是吳雅慧的父親。問及舊香居的開設緣由?吳雅慧說:「以前爸爸跟隨爺爺經營資源回收站,這是他最初接觸舊書的起源,後來逐漸產生興趣,便有了收藏的習慣。其實他一開始是喜歡收畫,還為此特地拜師學習如何鑑賞。」
 

  本著對舊書的喜愛,吳輝康做了不少創舉,像是早期書本皆秤斤論兩賣,但吳輝康卻認為好的東西應給予好的價錢,「所以小時候放學回家常看到門口擠著一堆拖車,因為小販統統搶著把收來的舊書往我家送,我們也理所當然成了『第一挑』。」單就做生意來說,降低收購成本才是王道,但吳輝康比較像是收藏家,甘願多花錢也不想讓古董書畫蒙塵,乃至於愈來愈多人一有好東西就上門求售。吳雅慧說:「此舉不僅改變了舊書的價值,也讓日後的舊香居走入蒐藏精緻舊書之途,而且典藏甚至豐富到足以策展,這都歸功於父親。」
 

吳雅慧把自己在巴黎的所學所聞,徹底體現在舊香居的布置與經營。 店裡擺放的公仔全是吳雅慧的蒐藏,也為舊香居融入混搭衝突之美。

 
  不僅如此,當時的舊香居還有許多超前創新的經營手法。例如不少書店常打出「收藏書」、「絕版書」之口號,早在10 多年前舊香居就曾率先喊出;還有時下流行的「藏書票」、「簽名版」,也是舊香居推出的。「因為我們不希望用打折方式促銷書籍,才會與作家洽談請他們在書冊上簽名,或設計『藏書票』提升收藏價值。後來許多出版社把這點子拿去用,我們並不介意,因為終歸是好事一樁。」  

從老書冊到蒐老地圖

舊香居不只賣舊書,在這裡也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新出版書籍。

  從進駐龍泉街開始,舊香居便已設定自己是一家文史哲藝術類的專業書店,一般流行性服裝、美容類書冊,或教學類如課本、電腦等書,皆非蒐羅目標。「我們也不收雜誌,除非像《人間》這等具藝術性或有價值的老雜誌。」事實上只要跟紙有關的,也都納入舊香居的典藏範圍,包含古籍、文獻、書畫、名人手札、線裝古書、地圖與老照片,種類與數量之豐令人目不暇給。
 

  正因如此,研究者與蒐藏家便是舊香居主要客層。「我們也收過很多老紙,這類老紙畫家尤其鍾愛,故而當年時任師大美術系教授的國畫大師黃君璧成了我們的常客,父親還特地請他為書店題字。」如今門口店招即為大師揮毫的墨寶。此外,往來出入舊香居的文人墨客、知識分子、藝術家、媒體人亦多不勝數,如作家舒國治、韓良露,香港知名導演王家衛、作詞家林夕等都曾到訪。
 

  雖賣的是舊書,但舊香居始終與時俱進,包括書本的定價、裝潢的講究、空間的氛圍營造等,處處可見其所散發的獨有性格。就連店裡擺放的椅子,數量也多過其他書店,讓愛書人不必站到腿痠腳麻,誰都能找個喜歡的座位品味老書的馥郁芬芳。


從賣書到幫找買主

書店一隅的成疊老書冊,全是老老闆吳輝康一本本從世界各地扛回的典藏。

  不少人以為賣舊書等同二手書店,但舊香居不光只賣舊書,新書也賣,還幫很多作家賣獨門書。對此,吳雅慧解釋:「二手書店多打價格戰,舊香居則主推絕版或有年代的老書,所以我不認為舊香居是傳統定義上的舊書店,而且我們也有字畫、文獻並經常舉辦展覽。」尤其舊香居曾接待過不少拿著珍藏書欲找買主的日本人,也常幫不同國籍的客人找書,光是能吸引大批外來客的這點,就與一般二手書店截然不同。

 

  「對我們來說,書就是書,沒有新跟舊的說法,值得推薦的書,我就會把它擺在店裡陳列。」如是說的吳雅慧,絲毫沒有傳統舊書店的經營包袱。「我們也從日本、歐洲、中國大陸帶書回來,例如香港的《字花》雜誌,最早便是我們帶進臺灣的。」早些年老先生時常搭機出國選書,身邊沒助理,全靠他一個人把在地文學一本本扛回來。所以無論是舊書店也好,獨立書店也罷,對吳雅慧而言,舊香居就是舊香居,「因為舊香居不只有特色,我們還有藝廊,早已跳脫傳統書店的局囿。」
 

從策展到辦換書派對

書齋珍寶

  從小在書堆裡打滾,吳雅慧最懂舊書飽滿深厚的底蘊,也因此她常在店裡策展與人分享,無論是「清代臺灣文獻資料展」、「三十年代新文學風華:中國新文學珍本展」,抑或「墨韻百年‧ 台灣抒寫」的名人信札手稿展等,皆獲得熱烈回響。此外,每年12 月31 日都會舉辦的「換書派對」,則是吳雅慧邀約眾愛書之士歡聚的「趣味趴」。參加者規定要帶一本閱讀過的書與別人交換,還得「做功課」寫讀後感,收禮之人則要當眾朗讀這篇文稿。如此別開生面的辭歲儀式,也教人所津津樂道。
 

  吳雅慧如此「不守舊」的思維,全來自父親與求學經驗,「他從沒明確指示『必須學這個』或『該懂什麼』,但透過環境及身教,我明白有些東西可讓生活變得愉悅。所以不管是收書、欣賞藝術品或發掘新事物,都能讓我感到快樂。」曾遠赴巴黎求學的吳雅慧,發現那裡雖是座現代化的流行之都,但建築物卻一棟比一棟古老,於是她把這種新舊混搭的衝突、古今交融的時尚,一併揮灑在舊香居的空間布置上,「我沒想過哪個新、哪個舊,我只論美不美、愛不愛。」
 

  早年媒體採訪,會覺得這位女店東的打扮不像舊書店老闆,店裡還擺了一堆可愛公仔當裝飾,在當年可說是前衛另類。奇妙的是即便舊香居如此「離經叛道」,但當新潮流遇上老靈魂,卻是一點違和感也沒。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