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屏東縣泰武國小 因為閱讀而重生

文:白漣剛 照片提供:白漣剛
  曾經因88 風災而數度遷徙的部落學校,歷經多年來的淬鍊,不但深耕部落文化教學,更致力落實閱讀教育,不只獲得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的肯定,更述說出師生因為閱讀而蛻變重生。

   民國100年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泰武國小被迫遷校,3年來經歷臨時校區、中繼校區,直到去年才安定下來。校長與老師們秉持「儘管顛沛流離,孩子們的教育卻不能中斷。」的信念,讓原本僅剩50名學生的小學,成長至133人,今年更被教育部評選為「閱讀磐石學校」。顯然,泰武國小透過閱讀,讓因風災而遷徙的部落找到寄託,也讓孩子們看見新生活。


圖書室設校門口 讓閱讀成習慣

泰武國小二樓陽台圍牆是百步蛇腹紋,有百步蛇守護著陶壺之寓意。(卓吟錚提供)  塵埃落定的泰武國小新校舍,特別將圖書室規劃在校門口,校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學生進到校門第一件事就是看書,設法讓學生每天在圖書室待上1小時,每周至少借閱2本書,把制式化的規定變成習慣,再讓習慣成自然。


  走進泰武國小,第一間映入眼簾的教室就是圖書室,除了制式化的桌椅,圖書室內擺上了幾顆大大的懶骨頭,學生舒服坐臥在懶骨頭上,讓原本在身體裡跳動的活潑因子,因為舒適的空間而安定,完全沉浸在書本的世界,短短1小時的上課前閱讀時間,偌大的校園卻是「靜悄悄」!


  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儘管經過數次遷校,學校校長及老師的決心卻沒有動搖,除了深耕部落文化教學,這群專業老師更研發出多種誘發孩子閱讀的策略,其中「懶骨頭」就是妙招之一;另外像3年來每周舉辦的國語日報閱讀搶答遊戲也從不間斷,透過遊戲讓孩子將資訊吸收,同時學校也把閱讀推廣到家庭,鼓勵孩子向家人朗讀,全面提升閱讀風氣。
 

  伍麗華說,從觀察中發現,部落的孩子對於閱讀相當陌生,在部落中不常見到文字、符號,孩子們家中也鮮少有書籍,更不用談床邊閱讀等習慣,但家庭、社區沒有的,就要在學校統統補回來,這是學校存在的目的,希望能從學校出發,漸漸影響家庭、社區再到整個部落,想要改善生活品質,閱讀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泰武國小已經顛覆傳統對於原住民的既有印象,學童還能用族語與部落長輩對話,遇見外賓也能用標準流利的英語打招呼,曾經還以古謠傳唱隊征服歐洲人的耳朵,近3年來在科學展覽、機器人大賽、機關王、英語演講等競賽都有亮眼的表現。伍麗華說,這都是閱讀深耕的成果,原住民學童的血液中,流動著歌唱、雕塑的天性,卻從沒有人發現,其實只要用對方法,這群孩子也很愛讀書!


  除了誘發引導學生閱讀,學校老師也鼓勵學生撰寫閱讀心得、生活觀察,並教導學生排版編撰,出版校園月刊、童詩集,一本本收錄學生作品的刊物,除了檢視學習成果,更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


教育部閱讀磐石獎肯定

泰武國小的圖書室,利用大大的懶骨頭,讓原本在身體裡跳動的活潑因子,因為舒適的空間而安定,完全沉浸在書本的世界。

  僅有一間教室大小的圖書室,經過社會各界的贊助,讓藏書越來越豐富,但學校不受空間限制,執行「書本不落地」,只要進到圖書室的書,馬上編號上架,而放不下的書,就是學童最好的禮物,學校在推出家庭共讀的獎勵中,除了有5千元的旅遊獎金,還有書櫃、書本、圖書禮券等獎品,充分將「閱讀」這件事延伸到家庭中。


  搬到永久屋後,離開山地的部落人難掩失落,但在閱讀風氣的吹拂下,原本的低迷氣氛漸漸改變。伍麗華說,閱讀不僅能讓人心靈有所寄託,更能改善生活品質,部落長久以來缺乏閱讀的薰陶,在沒有書本、沒有文字的部落裡,看不見競爭力,其實部落孩子真的很棒,只是欠缺機會罷了。


  從國語日報問答遊戲、對家人朗讀、每天一小時閱讀時間,讓孩子們接觸「閱讀」的機會大大增加,今年泰武國小被教育部評選為閱讀磐石學校,並獲得20萬元獎金,伍麗華說,閱讀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在各個領域都有優秀表現,能夠獲獎,對全校師生來說除了是一種肯定,也打破了大家對於原住民學生的傳統印象,現在目的達到了,未來要把好的傳統留下,並創造出新傳統,讓學生在不斷閱讀中繼續成長。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