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抓住閱讀黃金期 中小學是關鍵

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照片提供: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宜蘭縣礁溪國中的詹青蓉老師為彌補國小階段的閱讀落差,選書過程刻意安排難、中、易不同程度,家庭聯絡簿的每日記事也改為當日的閱讀心得,甚至周末假日也全班到校閱讀。   由教育電台連續2年推動「閱讀100」與「活力閱讀101」的閱讀推廣活動經驗顯示,廣泛閱讀不能等到大學,最好的黃金時間其實是在國中小階段。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今年在訪臺過程的演講中,希望大學生「廣泛閱讀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才能超越政治是非,維持清醒的認知。」不過以教育電台在最近2年推動「閱讀100」與「活力閱讀101」的閱讀推廣活動經驗顯示,廣泛閱讀的黃金時期其實是在國中小階段,不能等到大學。
 

12年國教貴在適性發展

新北市板橋國小李聰任老師認為班級就擁有圖書資源是推動閱讀的一大利器,該班藏書多達4千多冊,每年並有餘力和偏鄉班級分享。

  從9年國教推進到12年國教,目標是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尋求適性發展,最大的改變除了升學方式之外,就是國中階段終於可以不再偏重升學考試的科目,讓教學正常化,這樣的鬆綁如同當年從6年國教變9年國教,國小升國中不再有升學壓力的束縛,最明顯的現象見諸於國小學生社團的自由與多元。


  想要維持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是要培養主動學習,最好是學生自己可以體會出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自信。這需要透過不斷摸索、同時結合興趣性向等因素才能達到適性發展的真諦。如果等到大學階段才開始大量閱讀,其實已經錯過起頭的黃金時間。


廣泛閱讀正是適性發展的康莊大道

新竹縣清水國小蔡宜倖老師指導的三年級,全班雖然只有6個人,仍完成100本書的挑戰,並且所讀書籍全部都超脫繪本,進階至純文字書的範疇。  廣泛閱讀植基在閱讀的廣度與深度,無論是多面向接觸、或是某類書籍的不斷探索,都相對提供適性發展的摸索路徑,經過閱讀繪本、小說、散文、語言、地理、歷史、科普、應用科學、美術、體育、百科全書等種種不同類別的書籍,尋出個人最感興趣的方向。有了閱讀興趣、進而品味書中大千世界任你遨遊的閱讀樂趣之後,學習層次就進入了主動學習。


  實驗證明,如果是由主動學習獲取的知識,在大腦中的記憶和應用遠比被動學習來的多而快,透過廣泛閱讀就能同時探索興趣性向,並且引發主動學習。尤其廣泛而大量的閱讀在國中小低中高年級的不同年段,扮演逐層提升的不同功能。低年級階段能加快語彙的運用與語意的理解,加速知識的學習。到高年級及國中階段更能達到兼顧探索自我,找出模仿的典範;大量提供課堂以外的知識,並能彼此印證建構出個人知識體系;發展同理心,消除對他人的歧視、漠視、忽視;以及啟發想像力,進而有創造力的目標。
 

新北市新泰國中吳淑芬老師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導入閱讀活動,即使是即將面臨國中基測的九年級畢業班也照樣報名參與,全班還以練習一套南拳作為體能挑戰。策略引導進入廣泛閱讀

  廣泛閱讀需要軟硬體條件的配合,除了圖書館的藏書豐富,也要投入激勵措施,協助國中小學生走入閱讀世界,國中小最常見的是透過閱讀護照、閱讀存摺等,先訂出借閱數量為標的,然後相對表揚以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等頭銜,或是頒發小獎品為獎勵措施;另外閱讀認證也會佐以家長老師的見證、或是閱讀心得撰寫、線上閱讀測驗,以避免借書還書所累積的閱讀數量不只是借出、歸還行政業務,而是確實進行閱讀。不過這類的獎勵措施侷限於個人式的獎勵,比較不容易形成團體的閱讀氛圍,團體的閱讀力量是可以讓班上同學彼此分享、感動、相互提攜、以閱讀為同儕之樂的無形氣場。
 

臺北市內湖國小楊靜芳老師設計給每位同學的活力閱讀檔案夾,清楚呈現出每天跳繩和閱讀的記錄,還有閱讀推薦心得與學習單。  配合教育部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發揮高曝光、引風潮的媒體特色與責任,從去年開始結合感恩基金會,先在小學階段進行「閱讀100」閱讀推廣活動,主要設定在寒假期間,以班級為單位,只要全班合作讀完100本書就可以報名參與,並且入選檢視的班級,如果能在下學期4~6月之間,通過隨機抽選5本書皆有小朋友能說出書本內容及心得的考驗,就能獲得5千元圖書禮券的獎勵。這項活動除了有實質的獎勵,還搭配教育電台的採訪報導,「有媒體要來報導、有禮券可以買書」成為全班必須一起努力的共識和賣點,包括偏鄉和都會的學校,一共308班報名,100班入選,而多數班級是經過民主表決是否參與之後才選擇報名。全班有一致目標的閱讀挑戰,讓合作共讀不僅開啟廣泛閱讀的契機,以及主動學習的歷練,也因為這樣的合作經驗,連帶使班級更和諧、更團結,而讓本活動一舉數得,並獲得金鐘獎行銷創意獎的入圍。
 

體力、腦力、國力

  有了「閱讀100」的推廣經驗,教育電台及感恩基金會今年接續推出「活力閱讀101」活動,並且加入教育部國教司的資源,報名辦法則配合12年國教有所變革。除了開放國中班級也能報名參與,也矯正科普書籍不受歡迎的閱讀偏食,要求全班合作共讀的100本書必須包含30本科普類書籍,同時歡迎家長參與,另外全班還要設計一項可以一同進行的體能活動,設定可以檢測的體能目標,希望透過閱讀歷程和閱讀檢視關照德育與智育,全班合作共讀達到群育,全班培養運動習慣達到體育,以兼顧體力、腦力的相輔相成,並且將「閱讀」帶入家庭。這項難度更高的閱讀活動,相對閱讀獎勵也跟著加碼,國中部分提高為6千元圖書禮券、如果家長可以參與補充閱讀考驗再加贈1千元,以提高參與率。


  在100個實際訪視的班級(22班國中、78班國小)可以發現,經過導師的閱讀引導、同學彼此的閱讀分享,找到個人喜愛的閱讀範疇適時補充了適性發展的探索,其中國中階段的班級閱讀已經開始銜接大人的閱讀世界,也讓惱人的青春期獲得紓解,而國小階段的閱讀,小三就能跳脫繪本進入純文字的書籍,並且在獎勵誘因下,翻開書本就會發現自然科學類的書籍其實不難閱讀,甚至還挺有趣。另外體能的部份,除了平均體力的提升、團隊合作的磨合,最成功的就是帶動不愛運動的孩子也能享受運動後的暢快,而不再排斥運動。


  2年的實際訪視,有許多學校教師因為有成功的閱讀策略,再加上活動賣點,班級點滴累進的閱讀水準都讓人為之驚豔。而閱讀成果也反映在課業成績、班級向心力、班級榮譽等,使本活動獲得推崇及肯定。
 

桃園縣光明國中游秀美老師要求每讀完一本書就要寫一篇心得報告;體能活動是每人每天跑操場的圈數換算為公里數,有人在學期中就已經從桃園跑到臺南。主動學習 多元出擊

  教育電台「閱讀100」、「活力閱讀101」活動實施成果顯示,適切的閱讀激勵和團隊的閱讀策略,可以大幅引領國中小學生進入廣泛閱讀及主動學習的領域。12年國教鬆綁國中的升學壓力,教育的主軸會由考試領導教學的一致性逐漸趨向為個人適性發展的多元性。多元學習除了教材多元,更要培育出主動學習的模式以支撐開放的學習環境。12年國教表面上是國民教育的延伸,骨子裡更是教育觀念由被動應付考試轉為主動適性學習的大革命。


  強烈建議國中小校長、家長、以及各地的大小圖書館,把握孩子廣泛閱讀的黃金時間,有計畫、有策略的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世界,讓他們在進入高中職之前就能領略閱讀之美、見識世界之廣,同時發覺主動學習的樂趣。主動學習意味著主動的追尋,這才是個人從12年國教一路延伸至終身學習可以不斷進步的動力,學習的成果才能成功內化,變成個人與社會的資產。



 

成功引導孩童閱讀教師名單

臺北市

內湖國小

楊靜芳老師

臺北市

南湖國小

張育倫老師

臺北市

大直高中國中部

呂金霙老師

新北市

鄧公國小

王苑惠老師

新北市

板橋國小

李聰任老師

新北市

瑞芳國中

徐敏儀老師

新北市

新泰國中

吳淑芬老師

桃園縣

田心國小

周莉朱老師

桃園縣

光明國中

游秀美老師

新竹縣

清水國小

蔡宜倖老師

彰化縣

線西國小

蔡美芳老師

彰化縣

埔心國中

李國賢老師

雲林縣

口湖國小

楊欣怡老師

臺南市

新化國小

楊春禧老師

宜蘭縣

岳明國小

蔡孟耘老師

宜蘭縣

礁溪國中

詹青蓉老師

臺東縣

長濱國中

紀秋宏老師

馬祖東莒島

東莒國小

鄭惠琴老師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