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X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

文:凃心怡 攝影╱曾顯皓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於2024年6月13日至12月15日舉辦「X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期待能藉由簡而易懂的圖文以及多元互動的方式,讓民眾進一步思考,面對下一次未知疾病的到來,人們該如何沉穩因應面對。

 

「X 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於科工館展出中。

  「X疾病」象徵著一種未知且可能引發大流行的疫病,近幾年影響全球甚鉅的新冠肺炎(COVID-19)即是其一,面對X疾病所帶來的全面性影響與生命威脅,人們是選擇束手無策,還是設法因應?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工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病管制署)、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等共同合作,於科工館舉辦「X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何以新興傳染病愈來愈多,如何做才能有效阻止疫病傳播。
 

深入了解 無懼威脅

郭世文希望藉此展覽,讓大眾更了解何謂傳染病,以及該如何因應對抗。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面對可能再次來襲的X疾病該怎麼辦?」策展人郭世文表示,科工館早在2008年起即與疾病管制署合作,透過展覽的方式向大眾宣導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性,十幾年來不輟。「當COVID-19大爆發之後,我們深有體悟,新興傳染病會層出不窮地出現,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會更大,但不必過度恐慌。」郭世文肯定表示,面對疫情必須心懷戒慎,然而也不必過度恐慌,只要人人肯進一步深入了解,就有辦法進行管控,也能與之共處。


  「X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藉由回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大流行,展示人們共同對抗疫病的經歷,以及這段期間生活上的變化,還有過程中如何進行管控、研發藥物等,一步步引領人們了解何謂傳染病及其傳播方式,與該如何對抗傳染病的威脅等。

 

多元互動 從遊戲中取經

透過觀察患者的症狀,運用流行病學調查(TOCC),推測病患被哪一種病原體所感染。

  「新興傳染病基本上是一種病毒的變異,變異到我們的身體與環境都不認識它,進而擴大影響到健康與生活。」郭世文表示,宣導聽來或許嚴肅,但活動內容設計相當親民,透過簡單易懂的漫畫圖文向民眾解釋傳染病蔓延的緣起,也介紹其傳播的模式與演化變異的過程。


  此外,展覽現場也設計許多互動遊戲,例如透過觀察患者的症狀,運用流行病學調查(TOCC),推測患者被哪一種病原體所感染;藉由記憶卡牌配對遊戲,認識9種面對疫病時自我防護的重要方法;也讓民眾化身疫調人員,模擬在COVID-19盛行期間,疫調人員是如何快速追蹤疫病與確診者蹤跡,找出零號病人及疫病在社區中的傳播路徑;此外也引入AR互動,讓民眾跟著影片學習「內、外、夾、弓、大、立、完」,將洗手防病菌的方法牢記心裡。


展覽引入AR互動,民眾可以跟著影片學習「洗手七式」。  為了讓知識扎根幼苗,互動遊戲中也設計不少讓孩童也能參與的遊戲,例如在螢幕上進行抗生素治療大作戰的觸控遊戲,學習正確使用抗生素,達到有效治療並避免抗生素抗藥性;另外也有設計球池場地,面對螢幕上的各種問題,以擲球的方式回答,預測下一個X疾病何時發生?以及自己願意採取哪些行動減少傳染疾病的威脅?互動遊戲與設施相當多元有趣。
 

思考與進行 疫後反思

展覽會場正中央「疫情下的沉思」椅子,參展民眾可 以坐下來反思疫情期間的歷程。

  「除了了解傳染病,我們認為,人們也該從最近的COVID-19疫情中有些反思。」坐在展覽會場正中央「疫情下的沉思」椅子上,郭世文翻開桌上的小冊,一頁頁都是疫情中令人不捨的畫面,「疫情期間的恐懼與擔憂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了醫護人員心理健康、引發患者歧視等困境。」


  為此,展場特別設立5大議題,邀請參展民眾坐下來,靜下心思考在COVID-19期間產生的種種問題及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回顧疫情期間,郭世文欣慰表示,起初在國外疫情擴散蔓延之際,臺灣依舊站穩腳步,這都歸功於民眾的高度配合,與政府攜手齊心抗疫,「我們應該給自己拍拍手,雖然未知疫情會在某個時間再度前來,但只要我們從每一次疫情中記取教訓、思索該如何加強準備,就不必害怕面對。」
 

透過擲球遊戲,預測下一個 X 疾病何時發生,孩童也能開心參與。

透過擲球遊戲,預測下一個 X 疾病何時發生,孩童也能開心參與。

  「傳染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不亞於戰爭。」根據統計,COVID-19造成全球超過600萬人喪生,郭世文心有所感表示,儘管人們生活在醫療先進和資源豐富的時代,但當新興傳染病襲來,其影響仍可能超乎預期,「我們期待這個展覽能使大眾了解新興傳染病的危險性,面對時毋須恐慌,只要做好準備,就能平安度過。」

 

「X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12 月15 日(日)
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圓形館 圓形中庭
預定2025年1月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展出。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