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的書店時光
作者:水瓶子
出版:文經社
日期:2014年06月
ISBN:9789576637223
「書店」,您印象中的書店是什麼樣子?是誠品般清爽、舒適,隨意找個地方坐下就消閒一下午;還是巷口文具書局,老闆娘總是盯著您,選好了書就該結帳的地方;或者是光華商場中,在悶熱、灰塵、雜亂中尋寶的記憶;又或是如臺南市知名的草祭二手書店,在分門別類的層層書架上找到樂趣;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書店」記憶,也許還有在書店中發展的精采故事。
作家水瓶子以日本東海道53個驛站為起頭,開啟書店地圖之旅。甫出版《我的書店時光》的他,在一場簽書會中向讀者娓娓述說著他與書所結下的不解之緣。
水瓶子回憶,在就讀臺北市三興國小時,因為導師李秀珍同時擔任圖書室管理員一職,讓他有機會在新學期發新書時,被指派搬書到各班級的任務;而在就讀臺大時,也是負責畢業紀念冊的編印與發放。水瓶子笑說,從小到大一直在搬書,所以現在搬書對他來說是很習慣的一件事。他也發現在那個時代,老師對於品德及服務精神的重視,讓他常有畫海報、出公差的機會,雖然他的考試分數未必高於部分同學,但就因為服務精神良好時常名列前三名。
接著因為國中時期一次嚴重燒燙傷,要經常到臺大醫院看診及復健,讓他開始接觸到重慶南路書店、現己拆除的中華商場二手書店及國際學社書展。高中時期光華商場的汗臭味與牯嶺街的舊書店則是記憶的一部分;大學一年級下學期因被當了12學分,多了許多時間逛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這些書店發源地。
也因為燒燙傷無法去上課期間,讓他學會寫程式,也常有稿件被發布在電子雜誌上;在當完兵後,寫了第一本青澀小說《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因為誇下海口,要寫100個咖啡館的故事,就出了本《臺北咖啡印象》;因為平常喜歡散步臺北街頭巷尾、帶導覽,就有了一本《臺北小散步》;也因為喜歡書店,就寫了在書店發生的故事,希望書店比咖啡館美麗,也能留下記錄;這些好像是很理所當然、順理成章就完成的事,問水瓶子是否想過要將寫作、出書當成正職工作,水瓶子回答,當然會想以寫作為工作,希望把知道的東西,像是旅行及許多故事帶給大家,寫作算是一個興趣,工作和興趣是沒有衝突的。只是水瓶子現在還是以青田七六等其他工作為主業。
而陪著水瓶子童年的書籍,就如多數人印象深刻的國語日報、科學畫刊等,還有一本《小紅和小綠》的故事書,在多年後發現,這本書的作者王漢倬是水瓶子的老師的父親,讓他深刻感受到書與人之間竟有如此特殊的連結;而在水瓶子的歷練中,有許多在書和書之間發展出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就如《我的書店時光》這本書的眾多照片,竟有三張在不同時期、不同書店的同一個人當背景,後來,文經社就邀請照片中人物李志銘來寫推薦序。
相信許多喜歡書的人,都有著和水瓶子類似的經驗,逛書店、到二手書店挖寶,但近年來,書店業吹起景氣寒風,水瓶子說,因為書店慢慢的消失,而現代的人比較不閱讀,所以我覺得做為一個書店愛好者,就會想要出一本書,一方面是記錄下來,另方面則是推廣紙本閱讀的概念。
因為現代人比較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但人與書的互動很容易,所以在這本書中,傳達了許多人與書的小故事。而實體書店的存在,很像傳統的「柑仔店」,可以做為人與人交流的一個點,有著豐富的人文與記憶。水瓶子說,這本書是為自己留點記錄,也為書店留下記錄。
《我的書店時光》是水瓶子的書店印記,裡面有許多水瓶子與書店間的故事,水瓶子說,我就像一名偵探,發現了許多書店的過往歷史與現代糾葛的情結。相信閱讀這本《我的書店時光》,除了能深深感受到書店的歷史與人文,也會勾起許多人的書店記憶。
而水瓶子更將書中所介紹的全臺52家書店分門別類,包括「從地方出發的世界書店」、「閱讀、視聽、咖啡、饗宴」、「一次購足的溫羅汀書店」、「舊書新生的二手書店」,讓喜愛書店、喜愛旅行的讀者,能輕鬆的悠遊在喜歡的書店中,或許您能在看了水瓶子的《我的書店時光》後,按圖索驥,讓您對周邊的書店有更深的體會與認識;更希望在逛完一家家書店後,也能發展出屬於你自己與書或書店間的動人故事。(朱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