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當青少年遇上多元閱讀新世代

文:鄒明珆 照片提供:宋怡慧、推書手L、李佩蓉

青少年作為圖書館的重要使用者,正處於實體、數位交替及閱讀方式轉變的過渡期。他們成長於3C環境,習慣以短、快、多元的方式接收資訊。從漫畫、短影音到長篇小說,Z世代(生於1997年至2012年)的閱讀樣貌正重新定義傳統想像。

 

  過去談到青少年閱讀推廣,往往從「應該讀什麼」出發,期待學生接受經典文學或教師推薦書單。然而,隨著數位科技深度融入日常,Z世代的閱讀習慣已出現根本變化。他們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成長,更重視自主選擇,也追求閱讀的實用性與共鳴感。


青少年步入迷茫青春期 教師化身閱讀教練

宋怡慧(前左)認為師長角色是陪伴青少年探索的閱讀教練。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觀察,學生雖受影音平台分食閱讀時間,但並非遠離書本,而是品味轉變,「他們偏好篇幅短、角色鮮明、情節緊湊的文本,如漫畫、奇幻小說或影視改編作品。」理解世代差異,比單純要求接受傳統經典更能找到推廣切入點。

 

  除了娛樂導向,實用性也是Z世代選書的重要因素。情緒調適、理財規劃,或青春期的人際互動,都可能成為青少年當下主動需求的動機。這促使師長角色轉型—從單向灌輸的權威,轉為陪伴探索的「閱讀教練」,協助學生在書海中找到與自身經驗相關的內容。


「丹高創客實驗室」邀請多元領域講者分享,激發學生閱讀力與創作力。  宋怡慧常透過故事角色引導學生建立文本連結。她以《西遊記》為例,請學生選出最能反映自身特質的角色,引發對經典的好奇。「角色就像一面鏡子,當學生覺得自己像孫悟空或沙悟淨時,就會想了解更多故事。」她回憶,有學生抱怨晨讀書籍沉悶,她便推薦時下流行的漫畫《鬼滅之刃》,結果學生沉浸其中,甚至錯過下課鐘聲。


  對宋怡慧而言,閱讀推廣的核心不是規定學生必須讀什麼,而是幫助學生從書中找到生命共鳴。從漫畫到經典、實用知識到哲學思考,各類書籍都能成為青少年心靈的投射與陪伴。學校圖書館也隨之轉型,不只是知識倉庫,更是「青春共學場域」,營造與書籍交流、探索與對話的氛圍。她笑著說:「當學生在館內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閱讀就能融入生活,陪伴他們成長。」

 

在快節奏中營造情境 讓文學重新進場

  身處習慣快轉、缺乏耐心的世代,臺北市立景美女中國文老師李佩蓉坦言,這是教學的一大挑戰。早期開設「相聲藝術與溝通策略」課程時,學生能接受長篇鋪陳與笑點;但近年再開課,發現學生難以適應,因為已被快節奏形塑思維。她理解當代學生需要的不僅是「要做什麼」,更是「為什麼要做」。


丹鳳高中圖書館舉辦多元閱讀活動,吸引校內學生參與。  這份「需要理由」的特質,促使國文課轉向情境式的教學。單靠理性說服,文學容易淪為工具;但若透過氛圍營造,讓學生沉浸其中,自然而然就能敞開心房。例如她會請學生想像柳宗元登上西山的心境,或分享自己成長過程的孤單與掙扎,引導學生把文學與情感連結。「當孩子有所共鳴,文學便會真正進入生命。」

 

  李佩蓉在課堂上恢復朗讀的傳統,帶領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從切句、重音到語感培養,讓「聲音」成為課程起點,因為在資訊過度繁盛的時代,唯有營造沉浸感,學生才能暫時停下腳步,重新進入文學氛圍。此外,李佩蓉也運用Notion等數位工具帶領學生進行共讀與小型策展,甚至延伸至家長讀書會,創造跨齡對話。「閱讀不只是課業,更是一種連結彼此的方式。」


  對李佩蓉而言,文學課的價值不在提供標準答案,而是營造一個能安放心靈的空間。在快節奏的時代,她選擇以營造情境的方式回應,讓文學重新進場,也使閱讀成為青少年珍貴的靜心時刻。

 

社群推書新世代 以電子書和短影音打造閱讀入口

李佩蓉(前右3)認為閱讀不只是課業,更是連結彼此的方式。

  與傳統紙本推廣不同,深耕網路平台的KOL「推書手L」Liz的閱讀推廣之路從社群媒體展開。原本只是隨手分享閱讀心得,為避免打擾朋友,她在2022年初正式創立專屬帳號。沒想到這個起心動念,逐漸吸引讀者,讓她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成為「人與書的橋梁」。Liz笑稱自己是「雜讀者」,對各類書籍都充滿好奇,也因此能觸及各領域的讀者。除了紙本書,Liz也將電子書納入推廣,認為數位閱讀能提供即時、便利的體驗,尤其對年輕族群更具吸引力,「電子書就像書的延伸,不管身在何處,都能開啟閱讀之門。」


  Liz坦言經營閱讀社群並不輕鬆,但她曾挑戰每日發一篇書評,從中磨練閱讀與寫作速度,也逐漸形成獨特的三段式評書架構─每本書挑出3個觀點,以200至300字呈現,既能快速瀏覽,也保留深入閱讀的可能,「只要一句話打中讀者,願意讓他們翻書,我的目的便已達成。」

 

李佩蓉以情境式教學讓閱讀逐漸融入青少年的日常。

  隨著社群生態轉變,Liz依照受眾調整策略:長文放在部落格,短心得放Threads,IG則以圖文與輕量化書單吸引Z世代。2025年更嘗試製作短影音,有一支推理小說推薦影片突破30萬點閱率,隨即帶動出版社加印。她觀察,短影音能觸及平時不看書的人,「他們可能只愛看電影或追劇,但透過短影音快狠準的推廣,就有機會被吸引,進而翻閱書籍。」


  對Liz而言,閱讀KOL的角色不在書摘,而是提供「情緒價值」──在AI都能生成重點的時代,她希望成為陪伴者,用真誠與熱情帶動共鳴。「我不期待每個人都愛上閱讀,但有人因為我的分享願意重新走進書店、多翻一本書,就很值得。」在碎片化閱讀時代下,Liz用跨媒介創意,讓閱讀重新找到進場的機會。


讓閱讀成為青春路上的同行者

  閱讀不再是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是轉化為陪伴、引導與情境營造的角色,更需要緊貼青少年的生活脈動與內在需求。無論是教師化身「閱讀教練」、以故事角色激發共鳴,抑或透過數位工具與社群平台拓展觸角,皆展現出閱讀推廣的新樣貌。當圖書館、學校與社群攜手打造多元而開放的入口時,閱讀便能自然融入Z世代的成長歷程,成為青春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Liz認為即時又快速的數位閱讀,對年輕族群更具吸引力。 Liz認為即時又快速的數位閱讀,對年輕族群更具吸引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