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植物學家的手繪臺灣植物— 早田文藏 & 伊藤武夫

文:許瓊丰 照片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早田文藏以川上瀧彌的姓氏「kawakami」命名巒大衫Cunninghamia kawakamii Hayata。(《臺灣植物圖譜 第5卷》)

「探古知今:館藏日文舊籍介紹」展覽區,分期以不同主題介紹館內特藏日文舊籍。本次將介紹早田文藏與伊藤武夫兩位植物學家的手繪臺灣植物,展現攝影技術普及之前,人類對自然的觀察與透過植物繪圖記錄植物觀察的一面。

 

  北回歸線將臺灣劃分為溫帶與熱帶氣候,又因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而造就了多高山地形,最高的玉山將近海拔4千公尺,氣候與各海拔高度,形成特殊的臺灣植物生態。然而1895年前,受限於地形崎嶇險峻,高山地區又為原住民居住活動地,加上僅有少數西方植物學家來臺採集植物,因此長期以來臺灣被西方植物界稱為「植物黑暗地帶」。
 

  其實,近代動、植物的博物探險始於地理大發現,隨著帝國主義的發展,分別在其殖民地進行這類資源調查。日本亦跟隨這樣的腳步,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臺灣總督府立即在今臺北小南門外空地先建置苗圃,由殖產局林業試驗場管理,東京帝國大學(以下簡稱東京帝大)的松村任三教授則開始主導臺灣植物調查,也就是說,從統治臺灣到開始植物調查可說是無縫銜接。
 

發現特有植物 脫離臺灣植物黑暗地帶稱號

  早田文藏(1874-1934年)是松村任三的學生,在1900年9月就讀東京帝大植物學科之前,即先到臺灣做植物調查之後並建議臺灣總督府設立「有用植物調查」(指可得利用之植物)部門,自此與臺灣植物調查研究結下不解之緣。當他1905年還是東京帝大研究生時,受聘為臺灣總督府植物調查囑託,負責標本鑑定與命名,在東京帝大植物標本室裡的大量標本中,早田鑑定總督府技師小西成章採集到的松柏科植物並發表論文,1906年成功於英國學術期刊發表,正式命名為臺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此為世界上唯一以「臺灣」為屬名的特有種植物,可說是臺灣之光。
 

  此外,早田與松村任三在1906年也出版《臺灣植物誌》,此後發揮他過人的腳力與行動力,多次穿梭臺灣山林採集植物,真符合了「健步早田」稱號。其後他攜帶許多植物標本前往歐洲,進行相關比較研究,1911 - 1920 年刊行10卷《臺灣植物圖譜》的分類學報告書。他全部發表過的臺灣植物新學名超過1,600種,帶領臺灣脫離西方植物界所稱的「植物黑暗地帶」。早田於1924年1月解除總督府囑託一職,前後19年期間採集了許多臺灣新種植物並做鑑定,貢獻卓著而被譽為「臺灣植物之父」。

 

  與早田同為總督府「有用植物調查」部門一員的伊藤武夫(1891-1975年),因熱愛植物而靠自學培養知識,1914來到臺灣後,先後任職於殖產局農務課及臺北師範學校教師,在臺灣10餘年間費心採集植物並撰著,本次展出的著作分別為《臺灣植物圖說》、《續臺灣植物圖說》、《臺灣高山植物圖說》3本。其中蒐集了相當豐富的高山植物與羊齒類(蕨類植物),並做了詳盡記述,是極有特色的著述。

 

以科學之眼透視植物 以藝術之眼如實繪圖

伊藤武夫《臺灣高山植物圖說》中手繪彩色植物圖像。

  總督府的有用植物調查事業,將臺灣由過去西方人的個人採集,轉為國家政策的一環,於是早田在1909年獲得總督府支援,攜帶尚未解決身分的標本至歐洲各地植物標本館考察,也期望以「科學之眼」參觀各地方的設施。返臺後的早田除努力著作發表新文章,另方面持續採集工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至1921年出版了《臺灣植物圖譜》10卷,本書以拉丁文,及英、德語文做系統性描述,並附上黑白線手繪植物插圖,一舉將臺灣植物推向國際。
 

  此外,伊藤著作中的手繪植物與解剖圖,是細緻的標本式圖樣,每張圖說包含學名、和名、臺灣名,並使用英、德兩式分類法,記錄了平地到高山、熱帶到寒帶植物,內容相當豐富。 自《臺灣植物圖譜》開啟植物繪圖新時代,運用解剖學方式繪製就成為鑑別植物的重要資訊。手繪植物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特別在攝影技術普及之前是記錄植物觀察的一項重要工作,即便現今已有高畫質數位攝影照相機,植物繪圖仍可表現客觀與植物特徵的一面,故今日也稱為科學繪圖。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