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場盛大的探險,也是每個人心中最動人的篇章。隨著時代快速演進,青少年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持續轉變。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透過新型態的空間及活動設計,結合閱讀與實作,引領青少年在參與過程中發掘學習樂趣,繪出屬於自己的未來藍圖。
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處於探索興趣與建立自我認同的黃金時期,對世界滿懷好奇,也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這段期間所接觸的人、事、物,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提供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需要的豐沛資源,引導他們正向發展,是公共圖書館肩負的重要任務,也是最能進行創意推廣與參與式閱讀行動的領域。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在5樓規劃青少年專屬的服務區域,提供4萬冊以上的中西文館藏、期刊與漫畫,超過40種桌遊、各式拼圖與增進自造者創作能力的MAKER教具、程式邏輯機器人等廣受青少年喜愛的休閒用品,還有可以舉辦課程、玩桌遊,甚至跳舞運動的青少年「好Young館」,加上討論小間「集思軒」,多功能空間滿足青少年的綜合需求。
此外,國資圖不定期與各級學校、文教團體合作,舉辦主題書展、閱讀講座、工作坊、闖關遊戲、桌遊體驗等活動,橫跨性別平等、雙語教育、資訊安全、環境教育、生態保護等包羅萬象的主題,打造出年輕學子能安心閱讀、學習、互動,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公共場域。


玩轉閱讀 青少年的成長補給站
希望孩子走進國資圖,就像走進寬廣的世界—在國資圖館長馬湘萍眼中,國資圖是青少年成長的好夥伴,也是提供資源的最佳支持者,「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需要空間,可以來國資圖閱讀、看展覽、參加活動,甚至單純放空,在開放性的多元空間裡,透過自我探索獲得深刻的學習與體驗。」馬湘萍說。
要吸引青少年親近圖書館,首先要打造他們喜歡的環境,國資圖善用得天獨厚的窗景,將閱覽區安排在靠窗位置,讓前來自習的同學一抬頭就能欣賞綠意美景,減緩課業壓力,徜徉在舒適空間中,自然而然培養出喜愛閱讀的心境。為貼近青少年讀者需求,國資圖選購新書或策劃書展時,除了挑選符合課業學習的延伸讀物,例如歷史漫畫、科學讀物、人文社會書籍外,也會參考借閱排行榜,選擇奇幻、冒險、推理與浪漫風格的書籍漫畫等,投其所好,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

閱覽諮詢科館員陳廣宗指出,為了更貼近年輕學子的思維,2024年國資圖新設置「青少年情報交流許願站」,提供升學、職涯相關資訊,也開放同學在牆上留下心得便利貼,有人寫下升學志願,有人分享讀書心路歷程,也有人寫信鼓勵多年後的自己。半開放的小空間,讓青少年能安心表達自我想法,獲得熱烈回響。
2025年的許願站,則參考日本公共圖書館的做法,開放「投稿信箱」供青少年抒發心情點滴,再由館員、志工或實習生回覆,透過鼓勵或祝福的話語,搭配好書推薦,讓迷惘的青少年知道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心聲,並藉由閱讀獲得安慰與成長。投稿信箱將單向的心情輸出升級為雙向交流,也替國資圖增添一絲情感溫度。

數位學習無界限 繪本啟動新生代創作力
為了讓全臺青少年都能使用館藏資源,國資圖積極推廣電子書與線上資料庫,每年舉辦世界閱讀日、臺灣閱讀節等活動時,也會邀請非都市地區的青少年共同參與,帶領他們一窺圖書館的不同樣貌,並教導他們使用數位資源,返家後便可以遠端查找電子書或期刊,減短知識與資訊落差,為青少年的未來開拓更多可能。
想補充課外知識的學生,也能參與國資圖2025年開辦的「中學生數位能量學線上課程」,主題涵蓋「科技應用」、「語言學習」、「理財金融」、「專題研究」四大課程,以國中、高中、五專1至3年級學生為目標族群,邀請專家量身打造符合青少年程度、深入淺出的授課內容,同時結合國資圖擁有的數位資源,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學習饗宴。只要透過線上表單報名成功,青少年就能使用國資圖「iTeaching線上教學平台」上課,無論身處臺灣哪個角落,都能在線上輕鬆學習,掌握現代趨勢,厚植自身素養與能力。

國資圖的數位資源還能協助青少年圓夢,2011年建置的「圓夢繪本資料庫」,與玉山文教基金會、全臺超過40所學校及機關合作,以「學生創作、老師指導、學校支持」共創形式,將滿滿的靈感與想像力,化作一個個天馬行空、精彩絕倫的原創故事,隨著線上資料庫傳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圓夢繪本資料庫已收錄近1,500本繪本,成為青年學子揮灑創意的重要舞臺,每年都培養許多創意新秀,豐碩成果也榮獲第42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數位出版獎」肯定。
書香小花園「做中學」 永續生活實驗場
國資圖在2025年年初推動「書香小花園:圖書館裡的永續生活實驗場」計畫,邀請園藝、農藝老師帶領青少年認識土壤,親手製作木製菜箱與熱堆肥,將館內的閒置空地,逐步打造成兼具綠美化功能的「可食花園」,從做中學,親身體驗「永續」意涵。
計畫負責人陳筠凡指出,計畫靈感來自亞利桑那科學中心執行長的演講,他分享科教館帶領居民學習科普知識,培養多元技能,進而發展出環境永續的能力,促使陳筠凡開始思考,國資圖或許可以不再只是被動提供閱讀資源,而能主動扮演「社區賦能」的平台。於是,經過館長同意提案後,國資圖與在地經營「可食綠空社團」的五權社區大學攜手合作,由社大引進專業師資及資源,共同討論以「樸門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的自給自足精神為核心,從閱讀到實際行動,設計出一系列精彩課程。首先,由專業講師帶領高中生進行土壤、生態等理論課,習得先備知識後,再到小花園做木工,親手釘製「仿生高架菜箱」,「製作菜箱有很多知識點,上護木油必須考慮木頭紋理,電機設備要如何操作等,涉及化學、物理與機械知識,同學們都覺得有趣極了!」陳筠凡說。

「熱堆肥」也是受歡迎的課程亮點,熱堆肥由落葉、廚餘、微生物與昆蟲集合而成,內部溫度至少要達到攝氏55度才能發熱分解,達到消滅病蟲與細菌的功能;老師會要求同學用眼睛觀察、鼻子嗅聞,甚至親手觸摸確認堆肥是否成功,透過「五感學習」將知識牢記在心。
老師還帶來數十種野菜供同學辨認,大家看得一頭霧水,「每一種蔬菜,同學都覺得是九層塔或地瓜葉,只認得盤子裡的食物,不知道蔬菜原本的樣子。」陳筠凡笑著說。在老師帶領下,同學逐一觸摸、嗅聞、品嘗,逐漸熟悉蔬菜的樣貌、氣味與口感,有同學有感而發地說,原來從食物就能學習「永續」,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不是艱澀的名詞,而是能落實在日常生活裡。
透過親身體驗的實作課程,「書香小花園」成功勾起青少年好奇心,促使同學思考人類與土地的關聯,幫助他們吸收、整合跨領域知識,自主學習並深化閱讀理解,同時培養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專案裡獲得滿滿成就感,也為國資圖的青少年素養教育,再添成功案例。


閱讀領路探索趣 帶青少年看見未來
國資圖廣受青少年喜愛的活動,還有連續2年舉辦的「閱讀代言人」暑期營,3天2夜的活動由專業講師帶領高中生學習閱讀策略、資訊素養、口語表達與AI科技應用,最後讓大家分組策劃主題書展,成果分別展示於國資圖4樓與5樓,深度的學習與實作體驗,讓同學收穫專業知識與滿滿成就感。
暑假期間舉辦的「技職嘉年華」,2025年由中部地區科技大學、職業學校帶來多項體驗課程,包括臺中家商「我的商業日常」讓青少年擔任一日店長,臺中高工的「冷暖銅心」則讓青少年動手連結銅管管路,了解冷凍空調產業的日常,也認識技職體系的多元樣貌。

「群科沙龍/職人分享會」則邀來年輕的技職達人與青少年交流,分享技職之路的甘苦談,透過真實經驗分享,帶給青少年更多職涯選擇的啟發。此外,為了配合選填志願時間,群科沙龍/職人分享會特地提前舉辦,希望讓青少年填下志願前,有更多機會確認自己的興趣與志向。
而2025年4月推出的「技之勇者:異界裂縫的挑戰」職業試探展覽,透過VR虛擬實境、AR體感擴增實境、AI圖像生成等沉浸式體驗,讓參與的青少年了解技職16群科的學科內容,探索自身興趣取向,並吸收實用的職能知識,還能在英雄榜留下自己的名號,推出以來廣受喜愛。「技之勇者」展覽的每項挑戰旁,也會有圖書推薦與群科相關類號資訊,讓對該學科感興趣的青少年,能進一步閱讀汲取知識。
「作為公共圖書館,我們應該要與青少年站在一起,走進他們的思維,也走進他們閱讀世界的方式。願意去理解,才能與他們一起成長。」馬湘萍認為,藉由寓教於樂的活動設計,讓年輕讀者體會學習的趣味,能驅動更多青少年走進圖書館,找出自己喜愛的閱讀模式。
透過包羅萬象的書籍、展覽與活動,國資圖積極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營造良好互動與共鳴,隨著青少年在社群媒體分享資訊,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將逐步擴散,帶動更多同儕認識圖書館豐富多元的資源,一起展開前所未有的創意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