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異常的平靜,天佑臺灣,開學前夕造訪的颱風沒有造成太大的災情;不過在金融市場上的股災,可能讓許多投資人捶胸頓足。原來,世事的推移總是如此奇妙,收之桑榆之後,往往失之東隅。
這是個「大調整」的年代,氣候在調整、國際局勢在調整、股市結構也在調整;在觀察這些「調整」的同時,我們也欣見臺灣有許多面向一直朝良性方向在調整,例如今年夏天的國片市場就很熱鬧,接連幾部新銳導演的作品都創下佳績,這項改變才幾年時間,就讓以往被視為奄奄一息的國片有了讓人振奮的理由。
知名作家小野,同時也是編劇家,他從近幾年國片熱潮再起的題材中發現,現在的創作者更勇於訴說大家的共同記憶,這些源於土地的國族情感,轉化為一部部的作品,自然引人入勝。
的確,人類是脫離不了土地的,尤其是成長的土地。例如金控公司總經理總是利用工作之外的閒暇,往山林裡追夢,一次又一次踏訪,一遍又一遍地摸索,因為這裡才是他情感的依歸。儘管最後的結局,讓人不捨與嘆息。但由於這則不幸的新聞,讓更多人見識到企業經理人在光鮮外表之外,對於探索山野與歷史的熱情,因為這份熱情驅使他在生命之旅中不斷前進。
這位總經理曾將這些探索的歷程與讀者分享,可惜我們無緣等到第二本書的面世;不過,觀察近幾年來的出版市場,有關「臺灣體驗」的書籍勃然而興,「臺灣」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素材,無論是短期旅行的感觸,或者城市人文的觀察,甚至連美食的介紹,面向都愈來愈寬廣,他們透過不同的方式與臺灣接觸,在作者的親身體驗下,許多動人的故事成了旅途難以忘懷的印記,這些心情與所見所感躍然紙上,也交織多樣而又迷人的出版風貌。
這樣迷人多樣的出版變化,一如小野所說的,都是源於土地之愛與共同的情感記憶。而,今年第三屆國家出版獎的得獎作品,絕大多數也是圍繞著臺灣人文及生態,因為由此出發,像是一個永無止盡的延長線,永遠值得追尋。當然,得獎作品之外,一樣有許許多多的優質著作等待我們去挖寶,這些書可能在各大書店以及圖書館,也可能已經寥寥無幾,藏在某些愛書人的書櫃中,但無論這些書在哪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偉大的作品不會讓後人遺忘──一如泰雅的山林裡,永遠有著一名熱血總經理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