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新竹市圖書館關東分館 客家本色新舊融合

文:陳怡如 攝影╱林宜賢

新竹市圖書館再添一枚生力軍!2023年10月,新竹市第8座圖書分館,同時也是首座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新竹市圖書館關東分館」正式開幕,這座隱身在市場的圖書館,未來將扮演客家文化中心的角色,邀請民眾「落來坐」。

 

館內首檔主題書展,以客家飲食文化出發,其中1個展區以介紹米食文化為主。

  早晨的關東市場,叫賣聲此起彼落,滿溢著庶民氣息。爬上市場3樓,驚喜發現藏著一處深具質感的空間,溫潤木造搭配純白牆面,陽光從大片窗戶灑落,明亮溫暖。這裡正是新開幕的「新竹市圖書館關東分館」,甫一開張就成為新竹市民的文化焦點,第一個禮拜就借出了5,000本書。


  隱身在市場的圖書館,風格看似衝突,其實有脈絡可循,新竹市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科長余國瑛娓娓道來這裡的歷史。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的關東市場一帶,舊稱「關東橋」,是新竹市區往返竹東的必經之路,早從清朝開始,就是客家聚落的大本營。直到1980年代,為了興建園區而徵收房子,如今已難看出客庄樣貌。市府開始思考,要如何重新找回昔日客家風采?於是想到了關東市場,「市場是大家的日常生活場景,應該要在這裡找回新竹市客家人的認同和文化。」


  起初關東市場只是1層樓的鐵皮屋,直到2006年才蓋了樓高5層的市場大樓,「一開始,市府就是想打造一個客家文化的聚落中心。」1、2樓是市場,4樓是新竹市客家會館,5樓是市民活動中心,唯有3樓閒置已久,市府從在地居民的需求出發,考量園區附近有許多新移民和新生孩童,最需要有教育功能的圖書館,於是在2021年開始動工,「我們剛來時什麼都沒有,沒有地板,也沒有天花板,歷時3年總算完工。」余國瑛笑說。

 

打破制式書架 通透框景營造空間開闊

歷時3年打造,新竹市首座客家主題的關東分館於112年10月正式開幕。

  整座市場大樓的客家意象,從外觀就開始,彩釉玻璃帷幕,搭建出客家的紅磚建築,就像客家的合院聚落「伙房」。館內沿用伙房意象,用書架切割出許多像合院的區塊,「如同客家聚落一般,呈現出家的氛圍。」關東分館設計師呂兆民說。


  比起制式書架,呂兆民認為,圖書館是各個年齡層都會使用的地方,因此在設計上希望更活潑一點,營造一個散步的空間。他特別把貫穿圖書館的長方形書架轉向,形成一個斜的矩陣鑲嵌在館內,打破四四方方的空間設計,「本來矩陣的空間,變成兩邊不對稱,所以民眾在散步的過程,會看到各種有如城市的轉角,忽然空間被打開了、忽然空間被壓縮了。閱讀過程本就有各種方式,這樣的設計更可以呈現出這個空間的『自明性』,也就是圖書館的特色。」

 

館內的框景設計,讓空間變得開闊,書架不再像傳統款式,讓人感到壓迫。

  而書架也不是死板設計,呂兆民特意在書架上開了10多個通透開口,讓視線無限延伸,既是書牆框景,也是閱讀窗景;可以當作吧檯,也可以化身座椅,滿足不同年齡層的使用需求。


  余國瑛特別喜歡這個框景設計,「以前的圖書館為了追求藏書量,常會做很高的書櫃,一層又一層,只留一個走道,讀者找書時,要在走道間不停穿梭,有點壓迫的感覺;但有了框景之後,整個空間變得開闊許多,也更加有趣,書架不再像以前一樣,讓人感到壓迫。」


不追求藏書極限 讓出舒適閱讀空間

圖書館是各年齡層都會使用的場域,呂兆民在設計上希望更活潑些。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意味著關東分館不再追求藏書量的極限,反而是把閱讀空間讓出來。館內約300坪空間,共有97個座位,是新竹市面積第二大的分館,呂兆民也把最大量的採光,留在圖書館兩側,特意用大面開窗,引入自然光線,一側打造了臥榻,另一側則是面向窗外風景的書桌,或坐或臥,每個人都能找到舒服的閱讀角落。

 

  關東分館運用大量的木頭材質,希望打造一個有溫度的閱讀場所,牆面則是大量留白,希望簡化空間,襯托書籍的五顏六色。在木頭之外,也驚喜發現客家傳統的竹編工藝,化身絕美的竹編椅,「我們不想太過強調傳統工藝,而是透過家具,點綴環境。」呂兆民說。


目前館內藏書約3萬冊,其中1,000 多冊是客家藏書,放置在客家專區。  目前館內藏書約3萬冊,其中1,000多冊是客家藏書,放置在客家專區中,未來預計總藏書量可到6萬冊。館內所有書籍都有無線射頻辨識(RFID)晶片,民眾用手機App就能直接借書,非常便民,連自助借書機也特別做了客語版。余國瑛笑說,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在市場的關係,食譜類最受讀者歡迎。

 

  除了一般民眾的閱覽區,關東分館也特意打造獨立的兒童閱讀區,避免孩子的聲音影響其他閱讀民眾,裡頭不僅有全新童書,還有豐富玩具,以及給小小孩的爬行區。余國瑛觀察,或許是因為這邊新移民的小朋友特別多,加上園區高知識父母格外重視孩子教育,館內的兒童書籍大受歡迎,開幕第一個禮拜,兒童書區就幾乎空了,「很多書在書車上還來不及上架,就被借走了!」


善用多元活動 推廣客家文化

大面開窗引入自然光線,或坐或臥,讀者都能找到舒服的閱讀角落。

  余國瑛強調,雖然關東分館是客家主題圖書館,但不希望成為一個只有客家圖書的圖書館,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公共圖書館,至於客家文化則利用活動或課程的方式加強推廣。


  比如館內首檔主題書展「讀客.食書」,就從客家飲食文化出發,串聯圖書館與市場,「希望以貼近大家生活的方式辦展,而不是走高深的客家研究。」館員善用框景,布置了3個展區,第一個是米食文化,介紹米粉、粄類或湯圓等客家食物;第二個是醃漬文化,包含客家人拿手的梅乾菜、醃蘿蔔等;第三個是植物染,如新竹縣最有名的柿染,「這些都是客家人運用大自然知識做出來的東西,既是飲食,也是生活。」


獨立的兒童閱讀區,不僅有全新童書、豐富玩具,以及給小小孩的爬行區。  展區不只有書,還有食物模型、醃漬物玻璃罐和染布成品等相關物件,布置用心。框景瞬間化為圖書館內的美麗角落,就連呂兆民也大呼意外,笑言這是他當初沒有想到的功能。


  館內也會舉辦說故事活動,除了一般圖書館常見的華語及臺語外,也特別找來客語志工說客語故事。另外,還有鄰近社區的走讀活動,以及邀請附近的關東國小到圖書館裡上課,或是到1樓市場認識食材,在和攤商老闆互動的過程中學客語。


客家傳統的竹編工藝, 化身絕美的竹編椅。  目前4樓的客家會館正在整修,預計2024上半年完工,未來關東分館也會跟客家會館串聯。比如當4樓辦展覽時,圖書館就會推出相對應的書展,另外,4樓也有社區廚房和手作教室,「希望打造1樓買菜、3樓借食譜、4樓煮菜的複合式空間。」余國瑛說。而圖書館離清大、交大也不遠,未來規劃有學術性的活動,也預計邀請交大客家文化學院的老師演講。


  從市場出發,關東分館不停向外輻射,讓周遭居民自然沉浸在客庄的日常氛圍,潛移默化的學習客家文化,新世代的客家本色,將在其中流轉,持續傳承不斷。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