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富貴角吹風,在國境之北走步道、賞海味、看燈塔,大自然的力量在這裡低調地與你交陪,除了景物,最重要的還有許多不知名的人物,因為有他們,愛的力量才會永不止息!
很多人都知道「國境之南」是在恆春的鵝鑾鼻,但可能許多人還不清楚「國境之北」是在新北市石門區的富貴角燈塔,這是日本據臺後所建設的第一座燈塔。西元1896年,日本人為了建設日本與臺灣兩地之間的海底電纜及航路標識,建造此燈塔,並於次年2月正式啟燈運作
除了燈塔,富貴角的海域極具特色,也是許多新人拍婚紗照時,熱門的取景地點。由於位處海邊,造就不少特殊人文地景。「綠石槽」就是歷經過千萬年的演變所形成的特殊海岸景觀,在臺灣可說是絕無僅有。
其實,如果從臺北出發,臺灣本島的最北端並不遠,過了淡水,約莫半個多小時就到了。穿過白沙灣之後,路標把旅人帶到富貴角停車場,但這 個角度是看不到燈塔的,循著步道前進,10月的太陽已經收斂起火爆的脾氣,多了點和煦的氣味,倒是強烈的季風好像提前暖身了,用亳不保留的方式在歡迎我 們。難怪每年10月,都會在這附近舉辦「石門國際風箏節」,往東一望,也有個風力電廠。沒錯,風,就是石門的特產吧!
小小的山頭,有風、有陽光,海洋就在眼前,臺灣就是這樣,只要你願意,不必太久的時間,就可擁抱真實的感動。
觀察一下來這兒的遊客,似乎情侶檔居多,戀愛中的男女總喜歡到這些特別的地方留下足跡,也擁抱一下不一樣的感動!哎,莫非「人間10月天,愛在最北邊」。
風的時間印記
不同於其他燈塔,富貴角燈塔黑白相間的外觀相當搶眼,「一定要那麼黑白分明嗎?」還是因為極北,就比較特別,像是當兵時站在排頭的,一 定不能漏氣似的。其實這樣的裝扮是為了方便船隻於濃霧中辨識燈塔,於是披上了黑白雙色的外衣,更加裝了霧笛,使得富貴角燈塔可以提供全天候的導引功能。
不漏氣的不只燈塔,光是門牌就很派頭──「石門區楓林一號」。叫他臺灣第一號,應該也不為過吧!
燈塔旁環狀的步道設計,視野遼闊,剛好可以完整瀏覽海天風光,風稜石海岸是這裡的一大特色,日經月累的海風吹蝕造就了這麼獨特的海岸景 觀,風的力量在一顆顆石頭上刻下歲月的痕跡,雕塑出這大自然奇景。另一特色則是海蝕槽景觀,這是海潮和附生於海邊的海藻長年妥協的傑作,時間將他們理出新 的生命秩序,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另一態度。
轉到風剪樹林區也是一樣的讚嘆,一樣是風的力量,把樹「剪」得別致而有個性,風與樹長期交會,相互妥協,成就了這樣的特殊景觀,難怪這裡的門牌叫做「楓林」,雖然官方資料顯示,這裡因為楓樹多而得名,但把楓字拆開來,真不能讓人忽視風在這裡的力量。
樹下有人在野餐,泡茶、聽音樂,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與風相處,與時間交陪。穿過風剪樹區,又是另個廣濶的天地,在觀景臺上遠眺,再次複習一下秋風的滋味。海邊白色的沙灘召喚著我,該親近一下海水,該去看看社區。


社區、咖啡與愛
旅行是離不開人的,除了相遇的旅人之外,也要探尋一下這裡生活的人,看他們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
車子轉進老梅社區的公園停車場,就在海邊有間咖啡屋,得天獨厚的環境,坐擁海天一色的視野,雖然過了用餐時刻,還是有幾桌客人,在這一帶什麼都是特別的,畢竟自己所坐的地方,可能就是臺灣的「極北」咖啡屋了。而且少了市區咖啡廳的擁擠與喧嘩,透過窗,就是海,就是愛。
窗外,有對新人沿著沙灘走來,「啊!來這拍婚紗」他們顯然想要把海風收藏在幸福的記憶匣裡。心裡想著,也許幾年前,他們也曾在燈塔步道漫步,當初美麗的約定,並沒有被強大的季風所吹散。
散步在社區裡,人不多,畢竟一切都是要歸於沈靜,社區的寧靜讓人很舒服,阿公阿嬤在逗弄著小孩,此時有人「全副武裝」一身潛水衣走了過 來,問他是來潛水的嗎?他說,是去抓魚,就住在這裡。這裡的門牌叫做「公地」,問他原因,他說早期在這裡開墾的人,發達之後,蓋了廟,捐了地,「地是大家 的」,公地之名由此而來。
果然,這個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有著這樣充滿「愛」的人,這才是真正「愛臺灣」啦!他和我們好像都想多聊些什麼,但好像也不必再多聊什麼,話題打住後,留下沈靜,再讓一切回歸沈靜。
走到「凌虛宮」,這應是社區的信仰中心,一樣的沈靜,應該只有少數節慶才有熱鬧的感覺吧。一樣在石門鄉,淡金公路旁的十八王公廟,可能就終年人聲鼎沸了。但屬於沈靜的極北一隅,顯然不需為此爭鋒。
回程愛得不得了
回程不想走原路,三芝的梯田與水車的田園風光好像已在招手了,車在三芝遊客中心歇腳,名人館裡展出出身此地的4位名人事蹟,分別是「李 登輝、杜聰明、江文也、盧修一」,他們在政治上、醫學上、音樂上及民主運動上,用自己的專業推進理想,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臺灣」,他們的故事,都與這片 土地息息相關。跟土地相關的一切,就是旅行的一切。
在名人館裡看到盧修一生前的一幅墨寶,酷愛書法的他,留下的精典字句,就是「愛得不得了」。對應今天的行程,再看到此句時,還真令人迴盪萬千。
新人在臺北最北端拍婚紗,留下愛的證言。這真是充滿愛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