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最前線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編輯部

書名:小村種樹誌

作者:劉維茵

出版:智園出版

日期:2013年03月

ISBN:9789866126345


  如果,家人告訴你,在風光明媚的花蓮靠海區域有一塊地可以用,你會想要做什麼?只種樹,會不會對不起地?

  講起種樹,中台灣大雪山上,有個種樹的男人賴倍元,種下超過20萬棵樹;詩人吳晟,彰化溪州平地造林,他說要把砍掉的樹,種還給大地!往昔對土地的概念是要用,砍樹用來種植物蔬果最好,地力要發揮到最高點,豐收是農業時期的期待。現在,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土地也必須好好休養,一如人生。

  種樹的女子叫做劉維茵,花蓮人,離鄉到台北生活10年,期間小病不斷,靈感力極強的朋友告訴她:「妳的土地在叫妳,一直在叫妳……。」家中原本租賃給人耕種濱海的荒瘠田不再續租後,父親原本想做個民宿,讓到台北工作的女兒返鄉後有工作做,但蓋房子、賣服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女兒這樣對爸爸說。爸爸也認為「花蓮的土地到處在蓋房子,沒有人想種作物,那我們來種樹好了,種樹讓鳥仔遮風避雨,種樹給人乘涼吹風」。單純的念想,參與平地造林,開始了7年的種樹時光,開啟歸鄉的種樹之路。

  寫下《小村種樹誌》,跟著節氣律動一年12個月看《小村種樹誌》,看到荒地,蓋給蟲獸安心躲藏生長的空間,蓋給「沒有人」。

  劉維茵靜定客觀地記錄的不只是離鄉返家的女子與父親種樹的艱辛過程,也追溯家族故事,更講述了花蓮新城區域的族群與發展變遷史,自然的變化、土地的更迭,以及在其中人文的演變。

  種樹聽起來比種田種菜簡單,樹不是會自己長大嗎?但倘若不是野地自生滅,必須計較著樹的存活率,一樣得澆灌得施肥要除草,種樹這一行一點都不簡單。第一年因龍王颱風,1,500棵樹苗倒了500棵,劉維茵父女,默默地補種樹苗。第二年乾旱,劉維茵挑桶子到小溪取水,一桶桶澆灌,炙熱火烤氣溫下,她無力地哭了。種樹人小心呵護,卻不敵自然的力量,氣候變遷下的台灣,面對地球生活圈不可免除的災害,只能看天吃飯,她逐漸學會淡定面對。

  「樹種在哪, 家就在哪」,《小村種樹誌》寫著種樹和返鄉,用時間等待樹長大,找回過往家族記憶,也讓人返鄉好好生養。(葉益青)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