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馬偕日記 1871-1901(完整版)全三冊
策畫: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
譯者:王榮昌、王鏡玲、何畫瑰、林昌華、陳志榮、劉亞蘭
編校:吳文雄、郭德士(John E. Geddes)、陳慶文、黃奉銘、鄭仰恩、蘇文魁
作者:鍾怡雯
出版:玉山社
日期:2012年3月
馬偕於1871年12月29日首度踏上臺灣的土地,次年3月,他抵達淡水,開啟他在北臺灣的傳教事業。從1871年到1901年,馬偕的足跡踏遍北臺灣,除宣揚基督教義,也帶來了現代醫學與教育,先後成立偕醫館、牛津學堂與女學堂等,不但是臺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今日教會都以他為信仰和宣教的藍本,也在醫學與教育上發揮極大的影響。在馬偕57年的人生當中,有超過二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臺灣,因此,對於臺灣,馬偕有其獨特的觀察與情感,而這些都充分顯露在他的日記中。
1872-1901年在臺灣北部宣教的馬偕,不僅是臺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在醫療教育的貢獻,也與臺灣社會發展不可分割,而他臺灣行腳的珍貴紀錄,更是今日研究與了解百餘年前臺灣不可或缺的史料。
馬偕的日記,書寫了有關宣教、教育、醫療事業,以及百年前臺灣的樣貌,包括社會、自然、族群與人文等,對後代臺灣人來說,無異是非常珍貴的史料。現在這本馬偕日記首度有完整的漢文翻譯出版,對於珍視臺灣歷史的尋寶者來說,無異是項令人振奮的訊息。
編者認為,要翻譯一本百年前的書,尤其那是一個東西文化碰觸最劇烈的年代,地名、人名都已久遠,下筆的思維模式也和今日大不相同,要譯到這個時代的人看得懂並非易事;而且要翻譯一個人的日記更難,特別是執筆者並不知道他的私密手稿要公諸於世,在遣詞用語、時間點的掌握、事情的交代和人物的暱稱,都是相當隨興的。馬偕牧師的日記,就是這兩種困難的總和。
但出版社並不能因這些困難而放棄翻譯,不僅今日教會以馬偕為信仰和宣教的範本,他在醫療教育上的貢獻,與臺灣社會發展不可分割,他臺灣行腳的珍貴記錄,更是今日研究百餘年前台灣不可或缺的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全書附有64幅馬偕當時在臺灣各處行旅的珍貴歷史照片,以及他的二女婿柯維思(漢名柯玖)寫給加拿大偕彼得牧師的信件內容,補足馬偕日記手稿沒有記錄的部分。(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