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東大學 社群行銷帶動閱讀力

文:邱璟綾、蔡蜜綺 攝影╱高國展、林靜怡 照片提供: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東大學圖書館FB粉絲專頁、Instagram
小編的工作,是將龐大的資訊轉譯為親切的訊息,並如實地傳遞給受眾,其中不只包含活動行銷,更深一層的本質得回歸到推廣閱讀的使命。

社群網站改變大眾獲取資訊的方式,愈來愈多校園圖書館搭上這股趨勢,成立專屬社群平台,並善用網路所帶來的影響力,透過社群經營推廣閱讀風氣,進而讓書香文化成為校園的日常風景。

 

  隨著社群媒體產業興起,暱稱為「小編」的社群編輯,成為帶動網路話題的關鍵人物。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臺大圖書館)自2009年開始經營FaceBook(FB)社群平台,2018年再跨足Instagram(IG);國立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以下簡稱東大圖資館)也從2010年創立FB粉專經營至今,幕後經營的小編團隊善用社群平台親切、即時等特質,透過活潑俏皮的語言風格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再造新的樣貌。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凝聚愛書人的平台

陳芷洛、林芷君是臺大圖書館社群平台熱門轉發貼文的幕後推手。

  「你在趕期末報告嗎?」每逢學期末,臺大圖書館FB粉絲專頁介紹的「Word排版技巧」,總會在社群平台掀起一波轉發熱潮,系列貼文的幕後推手之一,就是臺大圖書館學科服務組組員陳芷洛。


  臺大圖書館由各組室的多位小編共同管理FB粉絲專頁,「我們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每年開學、期中、期末與寒暑假,他們需要什麼資訊?」陳芷洛自2015年加入小編群行列,在安排貼文時,希望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適時提供像是「EndNote書目管理軟體」、「Word排版」或「ChatGPT引用與查證」等實用資訊,除了透過粉專串聯官網、部落格、YouTube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也讓臺大圖書館透過社群平台這個新管道,化身學習路上的好夥伴,陪伴大家度過期末報告與畢業論文等難關。


  臺大圖書館的粉專除了分享實用資訊,有時也成為和學生溝通的管道。2019年盛夏,一場為期數天的豪大雨,浸濕讀者欲歸還的書籍,當中甚至包含難以取得的絕版書。
 

臺大圖書館每年會從特藏品中,找出當年生肖作為主題圖案,並印製成明信片。

  依據臺大圖書館借閱規則,「讀者借(調)閱之圖書資料遺失、毀損時,應賠償原圖書資料」,為了避免學生一時疏忽傷了荷包,圖書館典藏服務組小編以「館員很『桑』心,因為它們受傷了」為開頭,搭配書籍毀損的照片,呼籲讀者雨天還書的注意事項。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貼文發布後竟然累積破千讚數,有人在留言處熱心分享如何處理浸濕的書籍,有人同仇敵愾,還有更多人動動手指將貼文轉發分享,彼此提醒雨天還書的細節。對於讀者的迴響,館員們覺得很感動,原來有這麼多人和我們一樣在乎這些書籍。粉專的語言風格,讓政令宣導少了嚴肅、多了溫度,也將館員心聲如實傳到讀者心中,使臺大圖書館粉專成為凝聚師生校友的平台。


串聯線下活動 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學科服務組實例―如何引用ChatGPT:超過2千個讚、超過1千次分享,出乎意料地許多圖書館、學校單位轉發。

  同時因應多元社群平台崛起,臺大圖書館跨足IG,並由推廣服務組的林芷君,持續透過社群經營與學生對話。她分析,IG排版強調視覺重於文案,因此以圖像呈現資訊,設計吸睛的圖片是IG小編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為了不讓過多訊息影響使用者體驗,IG每天最多只會發布1到2次限時動態,同時善用「精選動態」功能,整合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活動,例如每年固定辦理的「圖書館之旅」或「賀年傳情」,將其分門別類,方便新朋友快速找到活動相關資訊。


  在團隊用心經營下,臺大圖書館IG累積更多粉絲。2016年底臺大圖書館發起「手寫明信片傳情活動」,圖書館每年會從特藏品中,找出當年生肖作為主題圖案,並印製成明信片,在活動中提供學生手寫傳情。在2024年小編也加入傳情行列,特別寄出10張小編手寫明信片給IG粉絲,透過線上串聯線下活動,拉近圖書館與學生的距離。

 

搭起與讀者的橋梁 以社群力推廣閱讀

本身即為校友的行政助理官佳岫,是小編團隊的核心角色,她善用臉書平台,將自己對圖資館周邊生態的熱愛與書籍相互結合,創造出許多獨特而有趣的內容。

  「圖書館社群不是為了追求讚數而存在」,林芷君強調,小編的工作,是將龐大的資訊轉譯為親切的訊息,並如實地傳遞給受眾,其中不只包含活動行銷,更深一層的本質,依舊得回歸到推廣閱讀的使命。


  因此,林芷君會從各大社群取材,學習海外圖書館在社群經營的策略,她希望透過社群平台傳遞知識與閱讀的價值,而從中穿針引線的小編,能成為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引領更多人走入書香世界。


國立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 經營社群提高能見度

  大學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相當多變,不僅提供師生閱讀的環境與資源,還能充當「校園電台」,透過社群平台的經營,帶領校內外師生認識校園的各個角落。而在國立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以下簡稱東大圖資館),有一群熱情洋溢的小編團隊,他們不僅是社群經營的幕後推手,更是東大圖資館的守護者,藉由粉專努力傳遞閱讀的魅力,也將這個校園寶藏展現給更多人看見。


  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教授葉淑綾,身兼「讀者服務組」組長,與同仁們共同組成小編團隊。其實讀服組的真正業務是讀者服務、書庫管理以及教育推廣等圖書館日常運作。葉淑綾表示,雖然每個人的工作都很忙,但隨著時代進步,他們意識到坐等讀者來訪並非最佳選擇,因此,組員們積極利用社群媒體來推廣圖資館。這也使得大家多了「小編」的身分,並依照自己的業務屬性於粉專和讀者互動。


熟悉校園的幕後功臣 小編化身「校園導覽員」

本身即為校友的行政助理官佳岫,是小編團隊的核心角色,她善用臉書平台,將自己對圖資館周邊生態的熱愛與書籍相互結合,創造出許多獨特而有趣的內容。

  本身即為校友的行政助理官佳岫,是小編團隊的核心角色,她善用臉書平台,將自己對圖資館周邊生態及人文地景的熱愛與書籍相互結合,並佐以過往在南島文化研究所及登山社的訓練,創造出許多獨特而有趣的內容。由她發起的「圖資館員的鳥週記」系列文章,介紹了眾多動植物生態與在地文化的連結,像是僅生活於花東屏的臺灣特有種烏頭翁、數量龐大的過境鳥赤腹鷹及黃頭鷺、已成為留鳥的冬候鳥花嘴鴨、苦楝樹的花開花落等,不僅受到校內師生喜愛,經常轉發分享,還吸引許多民眾瀏覽點閱,她甚至成為「線上導覽員」,不時回覆留言推薦周邊景點。


  官佳岫強調,東大圖資館本身即為綠建築,曾榮獲多座建築獎項,尤其學校周邊環境生態豐富,並臨近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阿美族、布農族等原住民部落,成為她擔任小編時創作及推廣活動的靈感來源。「不過,現在的發文效果看似不錯,其實都是經過歷練的。」回顧以往,她製作的文宣也會被組長打槍,不是配色太強烈就是文案太過擁擠,經過逐步調整,如今已漸漸熟能生巧,抓到訣竅。


  儘管工作量增加,但擔任小編讓她感到無比開心,不僅從中獲得新的知識與資訊,也使她深深愛上圖資館周邊的景觀與生態。對許多來自外縣市的學弟妹而言,初來乍到,總會對人生地不熟的環境感到陌生,但透過粉專平台的介紹,能幫助他們更加親近校園、融入當地生活,未來或許會有其他學弟妹像官佳岫一樣,即使畢業,仍願意留在充滿美好回憶的東大深耕。


打造個人風格 藉由社群傳播推廣閱讀

「圖資館員的鳥週記」曾介紹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鳥類赤腹鷹或環頸雉,在繁殖季或過境季節時,有機會於東大圖資館週邊看見。

  另一位小編是助理員阮韻蘭,她通常在辦理推廣活動時發文,內容偏向資訊公告或分享。提及小編風格,阮韻蘭一開始也曾考慮過,是否以故宮博物院粉專小編的幽默路線呈現,但她還是選擇以最基本的文字搭配圖片,用親切簡單的方式將訊息清楚地傳遞給讀者。「我覺得,堅持發文相當重要,即使一開始看似點閱率不高,但讀者是需要培養的。」像「圖資館員的鳥週記」系列,起初可能被忽略滑過,若有幸被點開,內容豐富且有特色的主題,定能吸引讀者目光。東大圖資館即是利用社群平台的宣傳力量,將民眾與校內師生帶入圖書館,進而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

 

善用社群平台 保持良好互動

FB粉專貼文「介紹東大圖資館附近的建和部落山區及相關書籍」,詳細的資訊統整獲得讀者留言鼓勵。

  阮韻蘭也積極探討將文字轉化成圖像的可能性,她認為圖像更容易引人注意,尤其適合運用在年輕人愛用的IG上。她們常常進行天馬行空的討論,並參考其他粉專的運作方式。在一次討論中,葉淑綾提到一個重要觀點,「只有將圖資館及周邊的美好傳達出去,才能被外界注意並珍惜。」因此,阮韻蘭期許自己能更靈活地運用社群媒體,與外界保持更好的互動。


  葉淑綾認為,東大圖資館小編需要具備熱忱、喜歡分享的精神。「這份工作無法以KPI(關鍵績效指標)來衡量成效,否則所發布的內容可能會變得呆板無趣,像是一般公文一樣。」若將成果數據化,每篇貼文背後賦予的意義便不再單純。無論是臺大圖書館或東大圖資館,小編們額外花費時間與心力經營社群平台、分享資訊、辦理線上/線下的閱讀活動,進一步與讀者進行互動,致力提供師生、校外民眾最即時且完整的圖書服務,期待藉由社群媒體的傳播,持續推廣閱讀,扭轉大眾對學校圖書館制式、枯燥的刻板印象。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