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科技人的浪漫 閱讀讓陳良基跳入不同時空

文:李墨 照片提供:陳良基
閱讀是科技部部長陳良基疲累時的出口,讓他可以享受在不同時空跳躍的樂趣,也帶來了改變的契機,讓科技的推動如此有溫度。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潘云薇攝)  身為國家科技部會的首長,加上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等顯赫資歷,語調溫和、臉上掛著笑容的陳良基確實推翻了我們對官員、學者的刻板印象。問起出身在農村的他,是否曾想像過自己會在社會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陳良基笑著說,完全沒想像過,其實當年他到臺北念高中時,心裡想的只有相當淳樸的念頭:「如何在這個大都市擁有立身之處。」


  陳良基在著作《創新的人生》中提過,1961 年16 歲的他到臺北就讀建國中學,為臺北的高樓所震撼,原來不是每個地方都像鄉下,所有的生活機能集中在一個小小的鬧區,其他都是稻田,臺北到處是高大的建物,有著閃爍的霓虹。他回想當時的徬徨,擔心的是「我一個鄉下人什麼也沒有,要怎麼在臺北生活。」


  現在的陳良基對比過往有著絕大的不同,從謀求立身之地的鄉下孩子,變成負起重大社會責任的部會首長,他說自己有能力立足後,發現社會上存在一些問題,而自己的能力又受到他人肯定,希望他一同扛起改變的責任。這讓陳良基開始從立身走到立人,「我能從一個農村子弟變到現在這樣,就是教育讓我改變,也許我也有責任讓現在的小孩有這樣的機會,等他學完,在社會上也可以有一個立身之地。」


  這個念頭讓他浸淫教育領域多年,科技研發的實力也成了助人的利器,而人生過程的千迴百轉中,閱讀是疲憊時的出口,也是想法改變的契機。
 

閱讀就像 闖到另一個時空

陳良基說,閱讀就像是闖到另一個時空。(潘云薇攝)

  出身於雲林的小農村,15 歲之前的陳良基需要到田裡幫忙耕作,回想那個時期,他說家裡當然沒有所謂的書房,也沒有什麼書,只能閱讀《中央日報》副刊的武俠小說,以及父親開會結束後拿回家的會議紀錄,小學每學期拿到新課本,他也會迫不及待把國文、歷史翻一翻,直到高中才開始有大量閱讀的機會。


  高中生活對於陳良基來說幾乎是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他發現臺北到處都有書局,邊說邊比劃,「我有很多書都是在書店讀的,包括金庸小說也是在書店看完,讀到手放不下來,讀得很入迷,讀完發現左手不能動。」慢慢的,陳良基發現自己對小說類特別有興趣。在他的話語中,不斷出現的主題是「閱讀就像是闖到另一個時空」,閱讀對於當時回家要協助農忙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喘息的空間。


  到了現在,陳良基的閱讀地圖包含了專業書籍、經營管理、教育類書、人物傳記,當然最愛的還是小說,尤其是科幻小說,「教書以後,專業書讀得很辛苦,所以我是從做研究開始就給自己一個期待,至少要求自己每個月讀一本小說、非專業類書。」他著迷於黃金羅盤、迷霧之子的世界觀、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機器人設定。從童年到成年,生活有無數改變,不變的是對科幻小說中綺麗世界的那股期待,「在不同的時空跳躍,是一種樂趣。」
 

科技人 曾是文藝青年

陳良基熱愛閱讀,家中藏書種類多元。

  除了突破想像極限的科幻小說,閱讀也為陳良基帶來人生觀的改變,他說自己在就讀建中時,讀到一本書叫做《臺大人的十字架》,這對他產生衝擊,原本只是單純讀書,希望「書中自有黃金屋」,藉由讀書找到立身之地,但這本書讓他感受到「我們在這裡長大,應該對這塊土地有更多責任跟使命感。」《流浪者之歌》則讓他反思生命的樣態,感受到生命猶如河流,從這個角度觀看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我們笑著說,「部長,原來您以前也是文青」,陳良基則透露自己國中開始喜歡寫東西,後來還參加《建中青年》的編輯工作,現在的他家裡收藏了科幻作家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的系列書、嚴長壽教育類的書、從小到大都愛的金庸小說、刺激思考的《創新者的解答》、甚至連古典的詩詞、莊子都讀,閱讀的愛好者習慣用閱讀體察世界,愛上跑步的他當然也讀了《跑者時代》、《跑步聖經》、《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幾乎無所不讀。專攻科技的陳良基,心底藏著那浪漫的一塊,也體現在他的所做所為。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是科技部近期相當耀眼的計畫。

  最近科技部最耀眼的活動必然是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ORMOSAT-7/COSMIC-2,以下簡稱福衛七號)的升空,透過SpaceX 的直播讓身在臺灣的我們也能一同隨著火箭噴射而悸動,但陳良基跟我們分享的事情相當獨特,他露出神祕笑容問我們,「福衛七號的發射,火箭是可以再利用的,三節有兩節回落在平地,另一節分落在海上,你知道SpaceX 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幫海上回收平臺取了什麼名字?」


  答案是「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浪漫到能觸動心弦;陳良基笑著說,大家覺得奇怪,為什麼會幫海上回收平臺取了這樣的名字, 其實那是源自於一本科幻小說,在那小說中一艘船叫做「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另一艘叫做「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這樣的命名固然讓人驚訝,但另外讓我們感到特別的是,科技部長選擇分享的,是如此有趣的細節。
 

運用科技 讓漸凍人說出「我愛你」

陳良基介紹「科技突圍平臺」,他希望用科技幫助更多人。(潘云薇攝)

  除了在科技前端的火箭,科技部有另一個計畫格外引起社會共鳴,就是「科技突圍平臺」,架設這個平臺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陳良基說,「我們看到科技帶動社會進步,但我們也想說用科技照亮某些地方,幫某些人突圍,有些人面臨問題,用自己的能力無法解決,用科技可以改變他,也許給他一些超能力。」


  陳良基以「研發整合漸凍症病友智慧溝通系統」計畫為例,漸凍症患者慢慢的會失去說話的能力,但說話是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感情維繫工具;他感傷地說,「尤其是家裡的親人,你慢慢聽不到他的聲音,他也沒辦法叫你,這真的是很痛苦」,因此團隊用一些方式把患者以前的聲音錄下來進行合成,讓他想要叫他的小孩時,小孩可以聽到他早期的聲音。


研究團隊在漸凍症病友家進行眼控系統的測試。  「有一個患者說,每天只要能跟小孩說我愛你就好了,團隊設計讓他眼睛盯到哪個地方看的時候,就會說出我愛你這句話。」科技,原來也能如此有溫度。陳良基認真地說,都可以把衛星送上太空了,有些事情當然也要能做到。


  閱讀所帶來的柔性特質,與科技的前衛尖端結合,可以產生出多麼大的力量,同時也體現了陳良基最根底的想法,即「人文為本,科技為用」。他強調,「應該回到人才是主體,科學是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使用,要回到人生存的本質,科技只是提供人生活上的能力或工具,所有思維都應該『人文為本,科技為用』」;更進一步說,「讓人文的本質滲透到科技的研發,這樣科技研發才不會走偏,科技應該不只是要賺錢,更多的是為人服務,幫助更多人。」
 

推科普 不被科技推著跑

陳良基希望,臺灣在科技發展上不至於落後世界其他國家。

  童年時期對立身之處的徬徨,到現在投入在教育與科技領域中的熱誠,陳良基與科技部透

過科普推廣活動引發小朋友對科學的好奇心。他說,目標在於引導更多人在學習過程中對科學產生興趣,未來才有更多人才持續投入科學研究。他也反思了一般臺灣學生對科學的恐懼,認為這源自於教材的整理方式,按部就班的教學不一定適合人類跳躍式的思維,也因此科技部透過與大學科研人才的合作,讓大學教師跟高中、國中小教師分享不同的教學設計方案。


  為什麼推廣科普如此重要,陳良基語重心長地說,「現代人大部分是被科技推著跑」,作為一個現代人,對科學的了解成了未來生活必備的知識;他提醒,我們在做判斷和決策的時候,通常會因為你對事情不清楚,而有更多恐懼,導致做錯決策,你掌握度越高,才能越有信心往前走。


  而科普中的閱讀,則是讓學習者在自己摸索、面對面教學之外,能夠有人用旁觀的邏輯呈現出想要傳達的知識內容或思維方式,讀者照著作者的思維,讓腦袋跟著文字瀏覽,對於某些能力和知識的學習來說,速度會比較快。
 

下一站 盼實踐夢想

陳良基說,推科普活動的目的,是引導更多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對科學的興趣。

  平常接觸的是各類的國家級計畫,展望的是臺灣如何在世界科技發展潮流中不至於落後,眼前如同送上太空的衛星,尖端、未來等詞彙不斷環繞,但問起陳良基的下一站,他猶如當年在建中的文藝青年,靦腆地透露深埋已久的夢想:「我其實很早以前有個夢想,希望能回鄉下開一個書店或圖書館,書店裡不停換書,我可以讀,也希望大家可以來讀。」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