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行動數據的普及化,行動APP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圖書館的運用上也是如此,透過這些行動程式普及化,逐步營造出創新而又便利的閱讀生活。
在人手一機的行動新時代,許多人吃飯找地方用APP,叫計程車用APP,聽音樂看電影用APP,只要細心找,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好用APP,來為您服務,不僅生活資訊的取得更容易;進修學習也更自由、更隨性;閱讀方面更活潑多元。

目前國內有許多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也陸續開始提供行動APP的服務,而所謂「行動圖書館應用(Mobile Library Applications)」其實就是圖書館行動通訊的載具,撰寫提供服務的專用程式。以目前時下占市場大多數的Android,和Apple公司的iOS系統為例,讀者只要預先知道,您所擁有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使用哪個作業系統,再分別到Google Play或iTunes的App Store下載安裝,就能直接透過3G或Wi-Fi無線網路,連結到各公共圖書館或學校圖書館,查詢您想找的書及一些相關的資訊,如:圖書館簡介、館藏資訊、最新公告、借閱情形,以及辦理預約圖書預約及續借手續等,實在非常方便。
與圖書館相關的應用程式

臺灣是資訊與網路十分發達,目前不管是電信設施、資訊環境,或是個人行動裝置的普及率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國家,與圖書館相關的應用程式,也不斷推陳出新,一般而言圖書館的APP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圖書館APPS:就是將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與相關資訊整合在一個單一的APP裡,包括圖書館的新聞、開放時間、相關的演講活動,及OPAC查詢系統(全稱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又稱線上公用目錄,是圖書館自動化的產品),有些公共圖書館並提供使用者下載電子館藏到行動裝置,亦結合GPS提供館藏所在位置或各部門的位置。
2.流通服務Apps:有些圖書館尚未整合所有服務在單一APP中,而是針對不同的服務,提供不同的APP,供讀者下載使用。
3.整架Apps:就是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的技術開發軟體,讓讀者透過手機鏡頭,即時顯示排序錯誤的書籍,或者與電子書結合,提供影音、網頁、3D立體等多元資訊,使閱讀更加生動活潑,而具有趣味性。
4.虛擬導覽:有些較具有歷史特色的館舍,或特殊的館藏,圖書館會對相關館舍及特殊典藏,撰寫虛擬導覽的APP,一方面可以讓不同時、地的讀者,有身入其境的感覺;另一方面則可以節省導引的人力。

以國家圖書館而言,102年3月新推出「國圖行動影音」的APP,提供國家圖書館精選的線上影音資料,內容包括最新訊息、影音主題館、熱門點播、最新上架、精選影音以及線上直播等項目,並且提供個人影音瀏覽記錄、影音節目訂閱設定等個人化服務。透過「國圖行動影音」APP,您可以掌握國家圖書館的最新活動訊息,欣賞各種演講的影音內容,隨時隨地吸收書海及知名學者的知識。
行動圖書館創新的特色服務
最近這3年,國內圖書館界的APP開發正快速地成長,提供讀者許多創新的特色服務,包括:特色活動、重要公告之即時宣傳;更方便的館藏查詢(掃描條碼、語音辨識);更方便的借閱流程;圖書館的互動導覽;更生動的新書、好書推薦;閱讀心得之交流;與臉書整合等,透過M化營造更便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藉由多元而更即時的服務,提高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率。
一般圖書館APP的開發,大致分為:一、委託外包廠商;二、由內部資訊組;三、找專業程式設計師;四、徵召校內有興趣研究APP的同學來組成開發小組,從基礎開始培訓到著手開發,這四種方式各有優點,對學校、圖書館也有不同的意義。
親手打造校園行動圖書館

在眾多公共圖書館及學校中,國立臺灣大學和臺北大學是少數由館員或同學自行開發「行動圖書館APP」的學校,目前臺北大學學生自行開發的,包括:「行動圖書館APP」及「新館啟用紀念版APP」,同時支援iOS、Android作業系統,並推出iPad版與英文版,以滿足不同讀者群的需求,讓師生在雲端上就能輕鬆享受圖書館創新服務。
中英文版皆可免費下載至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提供最新訊息、館藏查詢、個人借閱、關於本館等功能。除了可以線上查詢個人借書狀況、借閱歷史及預約狀況外,更可利用行動裝置讀取圖書ISBN條碼,即時查詢館藏圖書現況,並立即進行線上預約或預借,讓讀者隨時隨地透過行動裝置享用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與資源。102年5月升級後新增書籍簡介、閱讀心得評價、書評分享至臉書、語音輸入等創新功能。

臺北大學方面,在101年9月一口氣開發了Android中英文版、iOS-iPhone中英文版及iOS-iPad中英文版,負責邀集同學組成開發小組,自行開發圖書館行動APP的圖書館館長張仁俊指出,由於他個人是資訊工程系的教授,也是該校程式設計研究社自101年創社以來的社團指導老師。他和社團成員們除了對程式設計很有興趣,也有學生資源可以運用,不斷學習成長,同時能將所學奉獻給學校,也預期APP的發行應該會是圖書館服務的一個新亮點。
張仁俊表示,行動APP運用到圖書館上,至少可以歸納3項優點,一、便利與效率:透過APP能提供更好的使用介面(UI),讓師生讀者查詢館藏、圖書借閱、或利用圖書館其他資源時能更方便、更有效率;二、不受時空限制:讀者能隨時隨地利用圖書館各項資源,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三、強化圖書館行銷:能將圖書館的最新資源、特色服務、活動訊息等即時發布到讀者的手上,吸引更多的讀者入館(或經由雲端網路)來使用館內各種資源。

張館長說,APP開發小組的工作是辛苦且持續的。從程式開發、測試,到程式通過審查上架,之後還要隨時用心觀察新的使用者需求,掌握新的資訊技術,配合新的iOS或Android版本升級,再進行更新版本的開發、測試、上架,就是這樣的持續循環,才能讓APP程式的生命週期延長下去。
他強調,整個APP開發的過程,很感謝參與開發小組的所有同學,包括已經畢業的、目前在校的、還有那些已通過開發小組甄選即將加入的新生。在我們設定的目標與壓力下,他們完成了許多艱難的任務。此外,也要感謝圖書館同仁的配合,還有校長、教務處、資訊中心的支持與協助。
享受行動閱讀的樂趣

也有不少學校圖書館與外包廠商合作,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像南臺科技大學與系統公司,共同開發的「南臺行動圖館APP」就榮獲「第10屆雲端服務創新競賽」黃金企鵝獎佳作的肯定。
負責主導共同創新開發的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楊智晶指出,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建置新一代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結合新一代Web 2.0功能,並且可以利用行動載具將圖書館館藏目錄及電子書帶著走,讓讀者更深刻體會到網路科技時代的貼心圖書館服務。讀者不論是在火車上、捷運上、在公車上或在各公共場合裡,透過行動載具享用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與資源。「南臺行動圖書館APP」,有提供Android版本及Apple iOS版本,使用者可至Google Play或App Store下載「免費」的南臺科技大學行動圖書館App,就可讓使用者隨時隨地,利用手機、iPAD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查詢圖書館館藏、個人借閱情形、續借圖書、看到新到館的新書通報等。
楊館長表示,有時讀者在書店看到一本好書,想知道圖書館有沒有館藏,可利用內建功能掃瞄書上的「ISBN條碼」,連結後端的南臺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查看圖書館是否已有典藏這本書,也可以透過「個人借閱紀錄查詢」及「續借」功能掌握自己的借書狀況。值得一提的是,您也可連上「南臺頭條新聞」以及南臺科技大學網頁之連結功能,有如南臺戴謙校長常說的:「一日南臺,終身南臺」,讓校友們能用隨身之手機及平板電腦,隨時知道母校的最新動態。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臺灣將進入4G LET高速行動寬頻的時代,南臺灣高雄的輔英科技大學以及淡水的聖約翰科技大學,都選擇和在客製APP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中華電信合作。

負責輔英科技大學M化的圖書館館長方麗川表示,當初會選擇和中華電信合作,是因為看到高醫行動APP導入的先例,從APP規劃到上架,只花半年時間,現在大學生中80%都有智慧型手機,學校希望透過行動APP的建置,提供即時及多元的校園服務,以落實雲端校園的目標。
聖約翰科技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楊勝源則進一步指出,學校在行動網頁規劃,將會針對師生的需求,不斷擴增各個單項的服務,如學生期中考考場查詢等常用的服務,另外,也會在老師的行動服務上,計畫性導入學生缺課記錄、成績預警系統等相關應用,方便師生快速掌握即時有益的資訊,來發揮行動服務的真正意義。
此外,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義守大學、淡江大學、靜宜大學、明新科技大學、臺灣藝術大學…,也先後將行動APP運用在圖書館的創新服務上,延伸圖書館的無線網路服務平臺,讓學生和讀者可以帶著圖書館走,更加親近使用者的「行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