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公共圖書館大玩新媒體 帶動線上共讀風氣

文:陳怡如 照片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好人出版、積木文化
數位風潮在疫情催化之下遍地開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YouTube 頻道「館長書房菜」以精彩影片導覽好書重點;臺北市立圖書館也推出《熟讀深思》Podcast 節目,每週定時開箱好書,帶動知識跨域傳播,共同寫下臺灣公共圖書館的創舉。

 

劉仲成館長親自主持「館長書房菜」, 為讀者推薦好書。

  「你今天閱讀了嗎?」影片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館長劉仲成以招牌台詞開場後,馬上進入10 分鐘不冷場的好書介紹。2019 年,國資圖率全國公共圖書館之先,推出YouTube 頻道「館長書房菜」,以「知識宅急便,新知送到家」的概念,把精彩好書送到每個人手上,分享推廣線上共讀的樂趣。


  這樣的創新舉動,其實和國資圖角色定位很有關係。過去國資圖的好書推薦,大多做成文字摘要,再透過LINE、FB 推播。但劉仲成認為,國資圖扮演知識領導的角色,「要更有COVER STORY 15封面故事開創性作為,尤其『資訊』兩字代表創新、數位和科技。」因此早在3 年前,國資圖便決定成立YouTube 頻道,由劉仲成親自出馬擔任說書人,目前已累積55 支影片。

 

聚焦四大主題更有感

何健豪課長錄製《熟讀深思》,每週定時開箱好書。

  為了讓介紹更有主軸性,並吸引觀看,國資圖從民眾角度出發,選擇生活化或實用性較高的題目,最後聚焦在「親子教養」、「心理勵志」、「人際溝通」以及「健康生活休閒」等四大主題。比如頻道曾介紹用繪本有聲書, 幫助孩子輕鬆學習英文聽力,創下超過6,000 次的高瀏覽數。


  在四大主題的考量之上,國資圖也會觀察每個時段的熱門話題,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暢銷書當紅時,頻道就延伸介紹如何善用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心理學原理來說好話;而劉仲成自己對於《原子習慣》這本書更是印象深刻,透過長期、穩定的培養一個好習慣,感受好習慣帶來的強大複利效應,讓每個人都受用無窮。


  這些深入淺出的影片,從書籍挑選、撰寫腳本、場地布置、到拍攝剪輯,全由5 位館員組成的編輯團隊一手包辦,也因為有了事前的縝密準備,拍攝幾乎是高效進行,「很多人以為整個下午只拍1 支影片,其實我們2 個鐘頭就拍3 支!」劉仲成笑著說。在這過程中,小編的技能也不停進化,更能掌握影片構圖、字卡、片頭、特效、縮圖、配樂等細節,「團隊越做越有心得!」

 

影片重組化身數位課程

「館長書房菜」主題明確, 聚焦在生活化以及實用性較高的題目。

  因為影片隨時都能再推播的特性,使得這種知識型的內容打破時效限制。比如在開學或放暑假時,就能推播親子教養影片;先前上架談論心理韌性的影片,也很適合在疫情當下再次播送,「就像讀一本書,第一次看跟第二次看的感想都不一樣。」


  不只推播,國資圖更把影片的力量放大,上架到課程平台。2020 年,國資圖以系列主題的方式,將影片組合成不同課程,在公務人力發展學院「e 等公務園+學習平臺」和交通大學「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台」上,開設「館長書房菜—知識來款待」系列課程,每年兩大平台分別都有破千人點選,成為公務員和民眾數位進修的最佳教材。如果學員們想要進一步鑽研,還能連結國資圖的電子書平台,閱讀更多相關書籍。

 

  劉仲成認為,開設「館長書房菜」頻道,也呼應了5 個重要目的,第一是角色極大化,希望館員能在每天的例行業務之外,思考自己還能夠再做什麼,「你的一小步就是館的一大步。」第二是圖書館自媒體的應用;第三是帶動新知;第四是掌握教育文化的話語權;最後則是提升圖書館的價值和形象,讓社會大眾看見圖書館的能量。

 

Podcast 說好書創臺灣公圖首例

「館長書房菜」不只是普通的導讀影片,還製作成不同的課程,成為民眾數位進修的教材。

  不同於國資圖用影片為圖書館玩出新意,臺北市立圖書館(以下簡稱北市圖)則以聲音角度切入, 在2021 年7 月推出Podcast《熟讀深思》分享好書,成了臺灣最先推出Podcast 頻道的公共圖書館。


  《熟讀深思》每週播出一次,在Apple、Google、KKBOX、Spotify 等各大 Podcast 平台都有上架,每集大約20 分鐘,目前已邁入第4 季,總計44 集,總下載數達1 萬2 千次。


  臺北市立圖書館諮詢服務課課長何健豪表示,起初北市圖是為了因應去年三級警戒,實體活動停擺,轉用FB 直播,向讀者分享電子書,沒想到反應不錯,有破千人觀看,於是把直播轉成音檔,就這樣開始Podcast 頻道。

 

節目主題切合讀者喜好

《熟讀深思》從主題發想到節目剪輯都是由何健豪獨力完成。

  每集的主題發想、腳本撰寫、錄製、剪輯,都由何健豪獨自完成。他從北圖的借閱統計中發現,讀者對藝術、漫畫或社會科學類的書籍接受度最高,因此每季他都會安排2 部圖像小說或漫畫,再挑選幾部工具書、文學小說,或當時流行的作品搭配。


  他曾分享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動畫作品《電腦線圈》和網路漫畫《國王排名》,先從故事脈絡切入,再挑出有趣角色,探討他的情緒反應或心理轉折,即使聽眾看不到畫面,但有趣和發人省思的情節,仍有不錯迴響。


  何健豪也希望有更多的經典作品能被看見。比如他整整用了3 集介紹臺灣讀者還不是這麼熟悉的日本女作家梨木香步,深入剖析6 本作品,每集都有300 個下載次數,「後來有專門研究梨木香步的人說,在臺灣很少聽到有人做如此深入的介紹。」

 

《熟讀深思》入選2022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大會的海報展。

  有時他也會結合戲劇和電影。像是之前Netflix 播出的《女傭浮生錄》,就是改編自一位單親媽媽的回憶自傳《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藉由比對不同文本,讓節目更豐富有趣。


  除了何健豪自己主持外,他也試過邀請來賓,開啟訪談模式。今年1 月他就訪問了臺南私廚胡里歐,彼此討論《一個作家的料理練習曲》;也正在規劃邀請美國在台協會的文化官,來對談美國文學作品。「訪談跟自己主持的情境很不一樣,可以有更多互動,從對方的回答中發現更多問題。」

 

從數位策展到跨媒體整合

  何健豪表示,近來圖書館界流行「數位策展」概念,也就是運用數位工具達到推廣閱讀的目的,但在多元工具之下,跨媒體整合就顯得越發重要。現在北市圖就正嘗試,當Podcast 節目上架後,再轉到粉絲團用文字介紹分享,每季結束後則進行問卷回饋互動,最後將書單提供給電子書平台廠商,將這一連串的推廣收斂至讀者的閱讀行為上,「這樣整個閱讀推廣活動才是比較完整的生產線。」


配合讀者喜好,《熟讀深思》每季都會介紹藝術、漫畫或是社會科學類的書籍。  「過去很常說館員要做圖書的加值服務,當我們開始產出內容,長久下來就能和讀者及出版界形成良好的回饋跟互動。」今年,《熟讀深思》更入選世界權威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大會的海報展,將向各國分享製作Podcast 頻道的經驗,「這是一個軟實力的累積!」透過數位科技加乘,不僅讓閱讀推廣與時俱進,也為圖書館帶來更多嶄新樣貌。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