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臺中溪西行旅 體現建築生活美學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造型猶如在木書櫃上,擺放一本展開的書。

打開感官雷達,去觀察、感受臺中溪西地區的建築景貌,從旅行中豐富生活的美感經驗。


  建築構築了城市的美學風景,也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況味。在旅行中打開感官用心去感受,坐落於臺中西屯溪西地區(溪西指筏子溪以西的地區)的各式建築空間,如何形塑出這座城市的生活美學樣貌。


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 以建築生活美學為特色

  散步於福玄路上的協仁公園,對面一棟建築以綠建材窯燒透心木紋磚鋪砌建物表面,內斜屋頂具有雨水集水再利用功能,整體造型猶如在木書櫃上,擺放一本展開的書籍,這是臺中首座融合建築與美學特色的公共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

坐在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靠窗戶位置,能看見高鐵與戶外景色。 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兒童閱覽區書櫃以房子為意象。 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藏有國內外40 種建築期刊。


  跨過馬路,沿著腳底可在下雨時吸收雨水的透水磚走進溪西分館,圖書館空間寬敞明亮,沒有直柱裸露於館內。分館主任楊志文說明,建築師採用了承重牆系統、不落柱建築工法,以及運用大量採光玻璃,將公園的綠意美景納入館內,塑造自然光充足的光線,來達到空間的通透性。


  坐在面向窗戶的位置,還能望見高鐵奔馳、飛機劃過眼前的吸睛景貌。為了不讓高鐵轟隆巨響的行進聲干擾到讀者,楊志文說,建築師運用物理原理,將圖書館建築高度降低,蓋於高鐵軌道之下,並採用隔音窗、種植喬木作為緩衝綠帶,來降低噪音。另外,也運用綠地涼風的引入,形成自然通風對流,結合建築坐西朝東的方位、反射玻璃、隔熱磚、格柵以及調整變冷媒流量空調系統,來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保持溫度涼爽,達到減少耗能的效果,讓溪西分館獲得銅級綠建築候選證書,成為一座融合智慧、舒適、節能的現代化圖書館。
 

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CC 建築館—建築生活美學專區」。

  在溪西分館內,旅人可以透過玻璃開窗,賞析戶外公園景觀,感受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對話和連結;也能走向三樓戶外區,仔細觀察木紋磚,思考著如何運用回收材料,以不砍樹的方式,來製作出雅緻木頭紋理的陶磚,再轉頭欣賞陶藝家楊文霓的作品「飛翔之四」,感受智慧瀚海任翱翔,如飛鳥般無畏懼飛向未來的創作意涵;接著走進館內二樓設置的「CC 建築館—建築生活美學專區」,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這裡初期已收集3,763冊建築專業圖書與國內外40 種建築期刊,典藏市面上最齊備的建築類樂高積木組,未來專區空間可容內1 萬2,000 冊中西文圖書與50 種期刊。


  作為一間特色館,楊志文說,溪西分館希望確實把建築美學導進圖書館裡,因此與臺中市大臺中建築師公會簽署「CC 建築館」合作協議書。「CC」的意思,即是Children(孩子)& Creativity(創造力),期盼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欣賞生活中的建築美學,發展無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同時與閱讀從小扎根的理念結合,舉辦「建築展覽」、「真人圖書館」、「建築師說建築—故事屋」、「嘻嘻哈哈聊建築」等系列活動。他說,從捐書、募款到活動的策劃舉辦,都要感謝建築師們無給制、無私的投入,其中每個月舉辦1 場次的「建築師說建築—故事屋」,在圖書館的說故事培訓下,讓人驚呼這真的是建築師嗎?他們展現說故事的能力,吸引許多孩子前來參加。


臺中市大臺中建築師公會策劃臺灣建築積木展。(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提供)  為了打破一般民眾對建築產生專業的距離感,楊志文說,未來一年將連結講座活動與「真人圖書館」,從每個房子的客廳、廚房、臥室、廁所等空間到外圍景觀園藝,甚至是家中水管不通、壁癌怎麼解決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建築師都會給予分享與解答,希望藉此拉近民眾與建築的距離,進而誘發對建築生活美學產生興趣。旅人出發前可先透過網路查詢溪西分館舉辦哪些主題活動,事先報名,讓這趟旅行更為充實。


  楊志文說,一位美國圖書館資訊學專家曾說,「不好的圖書館只有館藏,好的圖書館還要有好的活動,而真正偉大的圖書館,必須成為社區學習的活動中心。」他期盼,未來溪西分館能成為容納所有人進來的圖書館。


市定古蹟張家祖廟 傳統宗祠代表作

  在溪西分館周邊,還有許多不同年代、風格的建築物,刻劃著在地的生活景貌。張家祖廟建蓋於1904 年,原是祖籍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馬堂張氏後裔所建的祠堂。二次大戰後,歷經幾番大修,現存的祖廟是一座兩進兩廊四護龍的四合院祠宇建築,為一處市定古蹟。


  祖廟建築主體為紅磚木造結構,在外埕有一池半月形的門口塘,除了具有防火功能外,在風水上具有凝聚財氣的意涵,是傳統宗祠建築中的代表作。在建築與雕工裝飾上呈現左右不對稱的特色,反映出祠堂、地主與佃戶的地位與建築空間的組群關係。


  主廳祭祀祖先,前廳紅磚牆上開八卦三櫺竹節窗,八卦狀功用在避邪,希望後代子孫平平安安;窗戶採單數設計,基數為陽數代表著吉利;竹子則有德性、謙虛、堅忍的意思,期盼子孫擁有竹子般的情操。左外護龍為地主的居住空間,牆體為土埆磚堆砌,牆面塗抹白灰層,門樓屋頂帶有燕尾脊,有通天納祥的象徵,整體造型古樸雅緻。右外護龍則是佃農住家,牆體為一般稻殼加泥土裝修,外觀簡單樸實。

張家祖廟左外護龍為地主居住空間,整體造型古樸雅緻。  張家祖廟是一座兩進兩廊四護龍的四合院祠宇建築。  張家祖廟以土埆磚堆砌的牆體。


建築從簡約到色彩鮮豔 顯現不同生活功能

  踏出張家祖廟,繼續步行,在簡約建築外型上布滿表演看板的「Legacy Taichung」是個音樂的現場展演空間,強調以創作為主軸,搖滾為精神,是在地的音樂生活地標。附近一處以貝殼海螺造景,建築外觀同樣走簡約風,以船艙概念作為設計的潛立方旅館,可以體驗潛水活動,在水下透過觀景窗俯視美麗夜景;也能選擇坐在以海底沉船為設計理念的環境中享用美食,一邊欣賞窗外的綠意,一邊觀看潛水觀賞窗裡的水中展覽或是他人潛水的畫面。


  再往朝貴路行進,另一棟風格迥異,外觀為亮橘色,配以水上運動特色,呈現水波意象的朝馬國民運動中心出現於眼前,這裡設有許多專業運動空間與設施,是陽光健康城市的象徵。


路思義教堂 精神的象徵

  沿著臺灣大道四段前進,來到具有基督教背景的私立東海大學。坐落於寬敞草皮間的路思義教堂,是校園中極具代表的建築之一。它是中國與現代主義風格的融合體,外表覆貼菱形琉璃瓦,外牆結構呈現「亦柱、亦樑、亦牆」的曲面設計,雙曲面建築造型所形成的屋簷曲線富具美感,樣似倒置船底,形狀上小下大,帶給人安定的感受。
 

  往教堂內觀望,整棟建築設計運用力學支撐,沒有一根柱子作為支架,因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而側邊窗透入的光線,增添了教堂的神祕感。坐在草皮上靜靜地觀看教堂,除了能感受建築曲線的線條美,也能感覺到來自心靈身處的安定感。

路思義教堂雙曲面建築造型所形成的屋簷曲線極具美感。  外觀為亮橘色,配以水波意象的朝馬國民運動中心。


======================

若對於本篇介紹內容有興趣,歡迎各位讀者走訪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將到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打卡畫面上傳,並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按讚,前10名讀者即可獲得精美小禮1份(需私訊提供收件人姓名、地址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以寄送方式領取禮物)。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