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高中改造舊有圖書館 開創多元學習新契機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潘云薇

高中學校將原來的圖書館空間,改造為學校社區共讀站,透過多方位的運用,提供多元學習與閱讀服務,拉近校園與社區的連結。

  原有館舍增添創意,提供多元服務,吸引更多人接觸閱讀。臺中市文華高中學校社區共讀站打造文青書店風格,辦理多元活動引導居民入館;原本便定位在社區圖書館的臺中市東山高中圖書館,透過共讀站的設立,強化閱讀氛圍,並整合校內資源打造創客教室,未來將提供豐富課程,開啟居民學習契機。


文華高中透過學校社區共讀站,開啟大家共同學習、討論的機會。 文華高中學校社區共讀站以大地色系為主色調,營造出溫暖的閱讀氛圍。
 

文華高中運用光線與色彩 讓共讀站洋溢文青風

文華高中在學校社區共讀站設窗邊閱讀吧檯,引入窗外綠意景致。

  文華高中共讀站在設計時,著重照明與採光改善,光線變換轉換了氛圍,呈現出輕柔風格。入口處保留開館時老花窗,並調整原有櫃體位置,讓視覺延伸至天花板,使老物件產生新味道,植栽牆導引視覺,新芽與舊窗共融,象徵書香的承先啟後。文華高中圖書服務組組長高嘉宏笑說,「希望營造溫暖感,讓圖書館有一種,嗯,從醫院變誠品的感覺。」


  高嘉宏說,預算有限,要使用到最精緻,將原本大型家具透過加工或材質包覆,再利用展現新風貌。本身是美術老師的他,也與設計師反覆討論色彩,最後選擇以大地色系的黃褐色為主色調,搭配深棕、黑色,點綴金色。文華高中三年級學生劉任翔被新空間嚇到,「差太多了啦,以前很死板啊,現在超文青的!」高三的他常使用圖書館,覺得空間非常舒適,還說「其他校舍也可以變這樣嗎?」

 

空間挪移變化 呈現多方位閱讀空間

鋼琴演出為學校社區共讀站帶來視覺與聽覺饗宴。(文華高中提供)

  文華高中共讀站挪移了空間,設計半開放性的小組討論空間,以書架做區隔,兼具穿透與隱蔽,也新設窗邊閱讀吧檯,引入窗外景致,並購入不同風格桌椅,讓空間隨意配置變化,成為多方位共讀空間。高嘉宏說,新的空間讓許多校內活動在這裡發生,像閱讀課程、專題研究、成果發表,甚至館內的鋼琴,也有學生跟教師合唱團申請在此演出。


  高嘉宏說,空間雖然舒適,但想吸引社區民眾入內閱讀還是有點困難,「我們選擇以多辦活動去推廣閱讀,因此成立粉絲專頁製作廣告,希望讓居民更認識這裡。」啟用至今,邀請繪本作家張元綺、設計師蘇煒翔等辦理多場講座,也舉辦圖文美學工作坊,內容有手工書製作、電影特效、文字設計等,也會在週五午後邀請在校生或畢業校友分享個人生命故事,透過不同方式推廣閱讀,「滿多社區居民走進共讀站後,對空間美學感到驚喜,通常會待滿長時間才會離開,也喜歡這裡有多元活動。」
 

社區居民可辦借閱證 努力推動親子共讀

舉辦「文采飛揚—大師面對面共讀講座」,邀請作者與讀者面對面交流。(文華高中提供)

  高嘉宏說,共讀站提供居民辦理借閱證,館內圖書可外借,入館動線也特別設計,周邊增設攝影機,以校園安全為優先考量;「開館後我們的主題書展與系列活動,其實圍繞繪本為主,希望能推動社區親子共讀,但,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我們會繼續努力。」


  高嘉宏觀察,越來越多老師願意把課程場景轉移到共讀站,除舒適外,館內有視聽設備、電子檢索系統,要做小組討論館內的空間也很足夠,「未來會建置AR、VR 多媒體設備,希望提供更多的服務。」
 

整合校內推廣資源 讓閱讀深耕開花結果

東山高中學校社區共讀站提供當期雜誌與書報,方便社區居民閱讀。

  除空間資源外,結合文華高中的「綠藤讀書會」,定期舉辦閱讀活動或主動走進社區分享閱讀經驗;寒暑假時,文華也有「文化經典閱讀種子」出隊協助偏鄉孩子認識閱讀,讓閱讀深耕在社區中開花結果。


  高嘉宏期盼共讀站能成為自主學習的場所,成為「放空思考的地方」。他觀察臺灣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因為教育體制太怕他們失敗,而把時間塞滿,讓學生比較欠缺時間思考,「希望在共讀站能享受放空,不要只想學會因為考試被填塞的知識,而能輕鬆多元閱讀,啟發自己豐富的想像力。」


  文華高中校友王佳婕說,「我念文華時,只來過一次圖書館,那時覺得空間很冰冷,畢業幾年後,沒想到變化這麼大,真的很漂亮!」她說共讀站理念很好,以前想使用學校圖書館會有限制,現在家裡附近有如此方便的服務,她馬上就辦理借閱證,「這空間不只能念書,還能欣賞電影,也能拉近社區居民距離,有很多想像可以在這裡發生!」
 

東山高中定位「社區圖書館」 共讀站考量居民使用需求

  而東山高中在921 地震後遷校,為因應完全中學的成立,當初興建圖書館大樓就定位為「社區型圖書館」。東山高中圖書館主任朱承泰說,由於東山周邊並無中、大型圖書館,加上本著資源分享理念,同時導入社區資源,東山希望圖書館能讓校園與社區緊密結合。


  雖有大樓,但囿於預算,圖書館內部仍使用從921 震後搶救的書櫃與桌椅,因為共讀站計畫而展現出新風貌。朱承泰說,共讀站設計以「社區居民對閱讀空間的想像」出發,基於「想像社區居民,踏進一間圖書館時,有什麼會令人驚豔?並願意留下來靜靜地看一會的書?」所以與設計師討論時,先考慮將殘破不堪的閱讀桌椅、書架更新,再建構出多功能閱讀區,並將室內的燈光補足,增添閱讀氛圍,汰換進出閘門軟硬體系統。
 

安全性為優先考量 社區居民進出有專用門

在學校社區共讀站增設童書區,滿足社區使用需求。(東山高中提供)

  朱承泰強調,安全性是優先考量,進出共讀站,不論師生或社區居民,必須使用借書證件刷卡進出,為顧及安全,共讀站的出入口與師生使用的出入口分離,館內也有巡館人員,「加上門禁管理系統,自動記錄所有人進出共讀站的時間,讓安全滴水不漏。」


  再來,要強化社區互動,讓共讀站的效益最大化,必須先知道社區居民需求,再來盤點學校能提供的資源。朱承泰說,社區民眾入館,最多是自我學習,其次就是家長與幼稚園或國小子女一起共讀,另外則是銀髮族的書報雜誌需求。因此東山高中建構了安靜閱讀環境,並在一樓隱蔽空間處設立童書區,鋪設木質地板,添購兒童專用矮凳,滿足親子共讀,此外,在鄰近社區民眾專門出入口處,提供書報與60 多種當期雜誌,方便社區居民閱讀。
 

空間規劃多元使用 創客教室提供學習機會

東山高中學校社區共讀站善用燈光增添閱讀氛圍。

  朱承泰也重新規劃空間,將原本的書籍整理區與閱讀空間隔離,館員處理書籍時,不干擾到閱讀者,另外添置桌椅與投影設備,讓原本的儲藏空間兼負多功能,可作為開會、手作體驗、教學研習等空間使用;此外,在五樓打造創客教室,引進包3D 列印、雷射切割機、空拍機、桌上型木工車床等專業設備,未來也能為師生與社區居民開設創意課程,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朱承泰說,共讀站啟用後,曾有位爺爺帶著兩個年約5、6 歲的孫子,三人坐在童書區木質地板上,輕聲細語地說童話故事,「孫子水汪汪的大眼睛,專心凝視著滿頭斑白頭髮的爺爺,嘴巴張開開,好像在聽著不可思議的傳奇,那種專注的神情很令人感動。」也曾遇過有位媽媽帶著3 歲的孩子在館內突然大哭大鬧,湊巧有班級進行閱讀教育,但同學們都不受影響,沉靜在書香世界中,後來媽媽抱著孩子輕聲說著《傑克與魔豆》的故事,孩子安穩入睡後跟學生道歉,但學生回說「阿姨別擔心,沒有影響到我們唷。」那畫面很令人印象深刻。
 

定期辦讀書會、好書推薦 讓更多人擁有實踐能力

東山高中學校社區共讀站在五樓打造創客教室,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東山高中所組織的社區讀書會,會與社區居民定期舉行分享心得;也會辦理「名師講座」邀請作者到校與讀者面對面;也曾辦理以園藝書籍為範本,購買材料,讓居民一起變為綠手指;東山每年辦理「你推新書、我送好禮」活動,讓師生與社區居民都能推薦並閱讀自己想看的書;朱承泰說,「除閱讀知識推廣外,我們期待讓大家都有實踐能力,這才是共讀站最希望達成的目標。」


  社區居民廖瑛娜說,她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共讀站離家近很方便,雖然有公共圖書館,要跑很遠去拿一本書,興致會受影響。」身為志工的她喜歡與書親近,尤其把破舊的書修復後上架,可以被人借閱讓她有成就感;她讚賞讀書會的舉辦,「自己讀書可以讀得多,一群人讀書可以讀得久。」廖瑛娜說,一起讀書可以影響更多人,她鼓勵大家多使用共讀站,讓生活有新的改變。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