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國中閒置空間再利用 成為社區閱讀基地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潘云薇
致民國中打造喜閱磚園,作為學校師生與社區居民的閱讀基地。

國中學校將閒置空間改造成學校社區共讀站,讓學校師生與社區居民,可以將這個空間作為閱讀基地。


  將閒置空間再利用,透過設計巧思,讓學校圖書館轉變成學校社區共讀站的形式,落實終身教育理念。苗栗縣致民國中打造「喜閱磚園」,融入在地文化元素,期許成為社區閱讀基地;新竹市虎林國中「虎書堂」,則朝結合居民需求目標前進,作為城市孕育閱讀種子的創意空間。
 

致民國中融入在地特色 展現輕工業風氛圍

  「選國際書香日啟用,除展現推廣閱讀成果,也希望能傳播終身學習概念,並落實在生活中。」致民國中圖書館原本在三樓,透過改造閒置空間,將位於一樓的兩間教室打通,設計成共讀站「喜閱磚園」,空間上融入苑裡山腳社區的紅磚與藺草在地產業特色,呈現輕工業風氛圍。致民國中校長郭家豪說,學校位於苑裡鎮較偏僻處,假日時沒有圖書館可使用,學生必須搭車到鎮上,閱讀資源相形匱乏,「共讀站讓我們看見亮點,不但符合社區需求,也可把致民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肯定的成果,分享給社區居民,帶動閱讀風氣。」


  致民國中設置的共讀站,為獨立建築,又鄰近校門口,與校園內教學區有明顯區隔,方便社區居民進出,安全方面無虞;空間規劃有新書展示區及主題書展區、服務臺及理書區、期刊閱報區、小組討論區、資訊檢索區、藏書區、多功能閱讀區及吧檯閱讀區等專區,提供師生與社區居民舒適的閱讀環境。
 

致民國中喜閱磚園融入在地紅磚特色,打造輕工業風氛圍。 致民國中喜閱磚園提供師生與社區居民舒適的閱讀環境。

 

提供社區團體固定據點 讓多元活動發生

可欣賞窗外風景的吧檯閱讀區,是致民國中學生喜愛的位置。

  致民國中圖書教師梁語喬期許,喜閱磚園能成為社區團體的成長基地。她之前帶社區媽媽一起組讀書會,但因欠缺固定使用空間,往往只能以活動方式進行,共讀站啟用後,不同團體的課程設計,就可以按照規劃走,梁語喬說,「成為這些成長團體的支援基地,可凝聚社區成員共識,促進社區進步與發展。」共讀站的空間資源採取預約申請制,讓這裡不僅只有閱讀,也有更多元的活動發生。


  郭家豪也說,喜閱磚園的全新空間,有電視、網路資源、單槍投影等設備,校內許多課程、會議都會優先考慮使用,甚至也吸引校友回校擔任志工。像是致民國中校友邱柏榮,大學畢業後正在進行研究計畫,受梁語喬感召回校服務,一週有三晚協助共讀站的晚自習;他說,「山腳社區在日治時代跟苑裡鎮上一樣熱鬧,但後來卻沒落了,社區內沒有圖書館或集體閱讀的地方,成立共讀站的想法真的很好,因為有了個大家一起心靈成長的據點。」

 


校友自動成立志工隊 排班支援共讀站人力

致民國中利用活動層板的靈活性,讓新書展示區可以設計多個主題展。

  喜閱磚園啟用後,許多畢業校友回校看到新空間都非常羨慕,「這些讀高中的學長姐在社群上自組志工隊,願意回校協助排班工作。」梁語喬說,這些學生都有閱讀自習需求,與其到鎮上跟大家排隊搶位子,不如返校服務,享受舒適的閱讀空間,「現在星期六、日都有社區高中生主動排班,若人數夠多,未來寒暑假也能比照開放,共讀站也能成為他們在學習路途上,很棒的空間資源。」


  有學生對梁語喬說,「老師,你 8 年前的夢想成真了。」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肯定的她,曾從閱讀中獲得力量,推動閱讀不遺餘力,多年前她利用柔道隊的舊墊子,試圖在老舊教室打造想像中的閱讀空間,但用舊東西改造舊地方,效果自然不好,共讀站計畫通過了,「我知道,可以不再只是想像,我不希望國中孩子只是重複填鴨的學習,懂得閱讀,就能擁有追逐夢想的能力。」


孩子閱讀課外文本 家長驚喜城鄉無差距

學生為社區民眾導覽。(致民國中提供)

  喜閱磚園晚上開放給學生晚自習,但在這裡,不能使用手機上網。梁語喬觀察,國中生跟家長本來就不容易溝通,有時下課回家後,常因念書時間的分配有爭執,「但學生現在留下晚自習,功課寫完後,回家多了跟家人溝通時間,自然促進親子關係。」她也發現,有學生因為多出了時間,開始借閱厚重的課外文本,「尤其是體育班的學生,每天訓練已經夠辛苦,但仍然願意花時間投入閱讀,我還挺感動的。」


  致民國中家長會副會長許培榆也說,他從臺中市搬到苑裡定居,原本擔心城鄉差距,但他讀國一的孩子主動報名參加晚自習,「這段日子下來,竟然也讀了30 至40 本有厚度的課外讀物,我覺得很驚喜。」從家長立場來看,共讀站的效果,不僅讓孩子穩定做完每天功課,還能在圖書教師引導下,多方涉獵不同知識領域,「共讀站的雜誌都是最新一期,學校努力讓偏鄉的知識不落後,跟上社會趨勢,沒有熱情是不可能的!」


  郭家豪說,他曾在共讀站晚自習後,跟等家長來接的學生聊天,國一生面對未來,已能侃侃而談規劃藍圖,他期許喜閱磚園成為社區學習基地,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一起投入,讓終身學習能在紅磚屋中持續發生。
 

虎林國中用閱讀環境提升效果 虎書堂設計連結土地情感

虎林國中將國際藝術大師黃銘祝的《福爾摩沙》藝術裝置,融入虎書堂的設計中。

  曾獲閱讀磐石獎肯定的虎林國中共讀站在2019 年初啟用,由學生自己票選命名的「虎書堂」結合校名頗具特色,虎林國中教務主任莊文村表示,閱讀環境越舒適,師生參與程度越高,閱讀效果自然也能越好,「當然,共讀站能將資源跟社區共享,讓居民一起體會閱讀樂趣。」


  虎林國中圖書館本來在四樓,位居偏僻使用度較低,因共讀站計畫遷至一樓,不僅增加使用面積,更重新串聯校舍內的文藝走廊與中庭,廣設閱讀角,擴散閱讀力量;空間設計頗具巧思,分為共讀區、藏書區、展示區三區塊,而為加強與社區意象的連結,虎書堂設計融入在地曬米粉架、鄰近空軍基地的幻象戰機造型,書櫃則用新竹城市天際線的剪影呈現東門城、古奇峰、南寮燈塔等意象,並陳設國際藝術大師黃銘祝的藝術裝置《福爾摩沙》,希望學生更認識家鄉,莊文村說,「也許待在學校時間只有幾年,但希望能傳遞給學生,你與這塊土地情感連結長久的理念。」
 

圖書教師設計多元活動 帶領學生體驗閱讀美好

虎林國中將國際藝術大師黃銘祝的《福爾摩沙》藝術裝置,融入虎書堂的設計中。

  莊文村說,虎林國中約有5 成學生屬於弱勢家庭,希望透過閱讀去提升學習力,也藉由圖書教師設計多元活動,讓學生領略閱讀美好;不過由於虎書堂的空間位置,與校內教學區並無明顯劃分,基於校園安全考量,目前共讀站開放一般民眾使用以假日為主。


  虎書堂創意空間讓學生眼睛一亮,使用率提升不少,看著空間從無到有的莊文村笑說,「我以前覺得國中生沒有愛護學校公物的習慣,但共讀站啟用以來,我發現學生看著這些設備還是會懂得珍惜,那天我觀察學生擦玻璃的用心程度,努力想把玻璃擦亮,希望讓這個空間更美、更好,我覺得挺感動的。」
 

朝社區閱讀基地目標前進 讓書香力量擴散

小老書繪本區是最受社區小朋友歡迎的區域,豐富的繪本、舒適的氛圍,家長也可以安心享受閱讀時光。(虎林國中提供)

  共讀站開設時間才半年,先開放社區民眾假日使用,讓大家認識虎書堂,以後可以討論其他的合作機會,莊文村強調,虎書堂朝發展成社區閱讀基地目標前進,成為與社區共用、一起孕育閱讀種子的空間,擴散書香力量。


  面對未來目標,莊文村說,虎書堂與社區互動,可辦理研習課程,或是像手做體驗、3D 列印等,也可結合外單位策劃展覽,組成社區讀書會等;目前也由里長當橋梁,發展居民有興趣議題,整合校內資源,讓共讀站發揮最大效益。
 

社區隔代共讀畫面美好 辦小而美活動認識閱讀

  擔任虎書堂志工的陳美娟說,新的空間設計很好,空間也很多樣,可以有不同的活動在這裡發生,「有時看到社區阿嬤帶著孫女,假日安靜地在虎書堂看書,那感覺很美好。」志工曾廷娟也說,雖然鄰近有公共圖書館,但是共讀站與社區有更緊密關係,未來可以辦些小而美的活動,讓社區的孩子不論大小,都可在虎書堂中,一探豐富的閱讀世界。

虎林國中以幻象戰機造型,作為虎書堂的燈具設計。 假日社區民眾可進入虎書堂享受寧靜的閱讀時光。(虎林國中提供)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